APP下载

性途径HIV感染人群的心理特征及生活质量

2015-04-01郑立娜金明珠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生理艾滋病途径

郑立娜 金明珠

浙江省乐清市血站,浙江乐清 325600

已有的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学病调查显示,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进入了快速上升阶段,其中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得益于对HIV 研究的不断深入,艾滋病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大幅增加[2]。 然而,在延长了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却仍然存在极大的缺陷[3-5]。让HIV 感染患者和艾滋病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人文关怀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下一个重心。对艾滋病患者,尤其是性途径感染HIV 人群的心理特征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感染途径HIV感染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缺陷差异,有助于改善性途径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 年1 月~2014 年11 月经生化检查确诊的HIV 感染患者200 例。 HIV 感染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 年版)》确诊,首先对患者血液进行HIV 抗体初查确认,对阳性患者抽取血样后送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蛋白印记法确诊;排除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及原有精神类疾病患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可能的感染途径,将排除其他感染可能,只可能通过性接触感染患者100 例设为性途径组,排除性接触感染而经其他途径感染患者100 例设为其他途径组,并选取50 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定精神状况,该量表共有90 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 个因子分别反映10 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它的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 级评分,具体说明如下:“没有”为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很轻”为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中等”为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偏重”为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严重”为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抑郁情况,总共20 个项目,总分为100 分,其中,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为重度抑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焦虑情况,总共20 个项目,总分为100 分,其中,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WHOQOL-BREF 量表由WHOQOL-100量表简化而来,涉及生存质量的26 个核心问题,分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四个维度,每个问题分值为1~5 分,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调查以当场个人完成的方式进行, 要求调查填表是最近2 周的情况, 对于题目不理解的问题或条目, 由调查者以无偏向和暗示的方式对问题本身含义进行解释,让被调查者理解后自行填写,答卷当场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250 份,回收250 份,填写完整答案227 份,有效回收率为90.8%。 其中,性途径组回收88 份,有效回收率为88.0%;男59 例,女29 例;年龄18~66 岁,平均(33.7±16.2)岁;文化程度:小学19 例,初中34 例,高中和中专21 例,大专及以上14 例。 其他途径组回收89 份,有效回收率为89.0%;其中,男51 例,女38 例;年龄18~45 岁,平均(31.0±13.2)岁;文化程度:小学18 例,初中43 例,高中和中专12 例,大专及以上16 例。健康对照组回收5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男28 例,女22 例;年龄17~60 岁,平均(34.0±18.2)岁;文化程度:小学8 例,初中29 例,高中和中专8 例,大专及以上5 例。

2.2 三组心理特征分析

HIV 感染患者的SCL-90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项目得分和SDS、SAS 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 而在HIV 感染人群的组间比较中性途径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以及SAS 量表评分高于其他感染途径组(P <0.01),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因子得分以及SDS 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其他感染途径组(P <0.05 或P <0.01)。 见表1。

2.3 三组生活质量比较

HIV 感染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 或P <0.01);性途径感染组生活质量总分和生理领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感染途径组(P <0.01)。 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HIV感染所引起的以获得性免疫缺陷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疾病。2011 年底,全球HIV 感染人数已经超过3400万人,我国也同样面临着HIV 感染流行的挑战。 艾滋病患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途径和血液传播途径,其中,性传播途径中以男男同性恋为主要人群,血液传播途径中以毒品吸食人员为主要人群[6-7]。在过去的HIV 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往往仅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却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指标变化。 但已有研究发现,具有不同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的艾滋病患者其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也存在有较大差异[8-9]。 因此,有专家呼吁,将HIV 感染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反应也作为流行病学指标之一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本研究证实,在HIV 感染患者中SCL-90 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项目得分和SDS、SAS 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HIV感染患者的心理健康存在多种障碍。而进一步比较性感染途径的HIV 患者与其他途径感染患者的各项指标发现,性途径组患者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以及SAS 量表评分高于其他途径组,躯体化和抑郁因子显著低于其他途径组。性途径组患者存在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原因主要是担忧其特殊的感染途径会受到歧视,尤其是担心其滥交、卖淫或者同性恋行为会给家人带来伤害,或传染给家人,使得家庭关系紧张[10-11]。而其他途径组患者主要是由于吸毒感染HIV,由于吸毒患者机体受到毒品的破坏因此其躯体化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性途径组。

表1 三组间SCL-90、SDS、SAS 得分比较(分,)

表1 三组间SCL-90、SDS、SAS 得分比较(分,)

注:t1、P1 为性途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P2 为其他途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3、P3 为性途径组与其他途径组比较;SDS: 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

?

表2 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t1、P1 为性途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P2 为其他途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3、P3 为性途径组与其他途径组比较

组别 总分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 环境领域性途径组(n = 88)其他途径组(n = 89)健康对照组(n = 50)t1 值P1 值t2 值P2 值t3 值P3 值75.50±5.44 72.41±5.31 77.37±5.44 1.941<0.05 5.203<0.01 3.824<0.01 22.00±3.49 20.12±3.75 23.63±2.40 3.733<0.01 6.754<0.01 3.490<0.01 17.92±4.50 17.66±5.14 19.11±2.96 1.869<0.05 2.110<0.05 0.358>0.05 9.72±1.94 9.55±1.68 10.26±1.68 1.714<0.05 2.391<0.05 0.623>0.05 24.36±4.60 24.51±4.96 24.40±4.28 0.051>0.05 0.137>0.05 0.209>0.05

艾滋病患者属于一类特殊群体,在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生理功能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状态,生存时间可以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从而激发了患者的求生本能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12-13]。 生活质量是一个多因素复合概念,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等多项指标,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定义如下: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于其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食物有关的生活状况体验,并推荐使用WHOQOL-100或WHOQOL-BREF 进行调查。 本研究中使用的是WHOQOL-BREF 量表,该量表的信度和Cronbach'α系数均较高在不同的情况下均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区分效度。Farnham 等[14]调查显示,美国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越早接受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Gonzalez-Garcia 等[15]证实,正念认知疗法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水平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Bekele 等[16]证实,通过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HIV 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本研究证实,HIV 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与已有研究结果相符[9-11]。 提示我国的HIV 感染患者生活质量与国外患者相似均低于健康人群。其原因一方面是HIV 感染患者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是由于HIV 感染患者存在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进一步比较性途径感染患者和其他途径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性途径组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其他途径组,提示性传播途径的HIV 感染患者生活质量较其他途径感染患者更高。 其原因与SCL-90的躯体化得分差异相同,其他途径感染患者以吸毒人员为主,因此其生理功能受到较严重破坏,其生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总分较低;同时与吸毒人员等不同,性途径传播HIV 感染患者社会地位与健康人群差异较小,受到的社会压力或歧视较小。

综上所述,HIV 感染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降低的状况,性途径感染患者相比于其他感染途径患者更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但生活质量较其他途径患者更优,患者的心理障碍会影响其生活质量,给予HIV 感染患者更多的关爱及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徐鹏,韩琳,曾刚,等.我国预防控制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政策变迁及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7):64-70.

[2] Beyrer C,Karim QA. 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HIV in 2013 [J].Current Opinion in HIV and AIDS,2013,8(4):306-310.

[3] Mayston R,Patel V,Abas M,et al.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for attendance of post-HIV test counselling and linkage to care:the Umeed cohort study in Goa,India [J].BMC Psychiatry,2014,14(1):188.

[4] DeLorenze GN,Tsai AL,Horberg MA,et al. Cost of Care for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Co-Occurring Substance Use Disorder or Psychiatric Disease:Report from a Large,Integrated Health Plan [J]. AIDS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4,62(1):81-89.

[5] Venturini A,Giannini B,Montefiori M,et al.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IANUA(Investigation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study [J].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2014,17(4):112-117.

[6] Idele P,Gillespie A,Porth T,et al. Epidemiology of HIV and AIDS among adolescents:current status,inequities,and data gaps [J].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2014,66(1):S144-S153.

[7] Zheng Y,Lu H,Jiang X,et al. Study on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male HIV/AIDS patients in a tertiary Chinese hospital Shanghai China [J]. Public Health,2013,127(1):76-78.

[8] Stein A,Desmond C,Garbarino J,et al. Predicting longterm outcomes for children affected by HIV and AIDS:Perspectives from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J]. AIDS,2014,28(2):S261-S268.

[9] Hansen NB,Harrison B,Fambro S,et al. The structure of coping among older adults living with HIV/AID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J].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3,18(2):198-211.

[10] Mayer KH,Wang L,Koblin B,et al. Concomitant socioeconomic,behavioral,and bi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proportionate HIV infection burden among black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6 US Cities [J].PloS One,2014,9(1):e87298.

[11] Ulibarri MD,Roesch S,Rangel MG,et al. “Amar te Duele”(“Love Hurts”):Sexual Relationship Power,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Depression Symptoms and HIV Risk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Who Use Drugs and Their Non-commercial,Steady Partners in Mexico [J]. AIDS and Behavior,2014,18(2):1-10.

[12] Schwarcz L,Chen MJ,Vittinghoff E,et al. Declining incidence of AIDS-defining opportunistic illnesses:results from 16 years of population-based AIDS surveillance [J].Aids,2013,27(4):597-605.

[13] da Silva J,Bunn K,Bertoni RF,et al.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J]. AIDS Care,2013,25(1):71-76.

[14] Farnham PG,Gopalappa C,Sansom SL,et al. Updates of lifetime costs of care and quality-of-life estimates for HIV-infected persons in the United States:late versus early diagnosis and entry into care [J]. JAID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2013,64(2):183-189.

[15] Gonzalez-Garcia M,Ferrer MJ,Borras X,et al. Effectiveness of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on the quality of life,emotional status,and CD4 cell count of patients aging with HIV infection [J]. AIDS and Behavior,2014,18(4):676-685.

[16] Bekele T,Rourke SB,Tucker R,et al.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J]. AIDS Care,2013,25(3):337-346.

猜你喜欢

生理艾滋病途径
《 世界艾滋病日》
打破生理“平衡”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