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投资融资问题研究

2015-03-31毕鹏田旭峰

经济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黑龙江省

毕鹏 田旭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热点关注的话题。其主要目的就是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城市居民与乡镇农民作为一个整体联系起来,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做到共同发展、相互互补,以求缩小城乡差距,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黑龙江省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一直把城乡一体化建设视作经济发展的重心,并且运用政府的财政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制措施。

关键词:黑龙江省 城乡一体化 投资融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3-194-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一直被历史等因素牵制着。各种经济上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出来。人们渐渐地意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一直探索、研究和发展这种思想观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缩小城乡、工农、地区的差别,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黑龙江省一直秉承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原则,深入地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最重要的发展阶段,虽然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旧存在、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等等,面对这些障碍,加快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成了目前必须克服的困难,那么怎样克服这些困难呢?很显然最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就是筹集资本,因为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源,一个项目的实施需包含人力与物质资源,现在人力资源我们很充足,但是光靠人力资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资本的多少与好坏。因此,对于黑龙江省而言研究投资融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融资发展现状

近几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省“十大工程”中,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城乡发展性的文件,从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建设规模的平稳发展。随着全省城市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各城乡经济规模正逐渐扩大完善。据统计,截止2015年初,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8.6%,12个市区已累计完成城乡规划建设投资总额为370亿元,其中,民房住宅区183.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区49.7亿元,产业区86.4亿元,公共服务区30.8亿元。累计完成规模数量如下:已完成项目建设区域面积由原1135.6平方公里增至1779.7平方公里,新建道路数2300公里,全省的城镇与乡村人口数之比由2000年为51.9:48.1提升至56.0:44.0;新增自来水使用人口93.5万人,新增地下排水管道317公里;通讯网络等建设入户率达90%。

2.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以近10年为基准进行比较分析,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6618元,比2004年的7471元增加了9147元,年均增长率为9.29%;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6620元,比2004年的3005元增加了3615元,年均增长率9.17%;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由2004年的40.9%下降到2014年的33.0%。由此可见,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生活都可以达到吃饱穿暖的状态。

3.经济基本实施建设稳步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状况一直保持着均衡平稳缓慢发展的态势,最新数据表明,2014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5039.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5.60%。

二、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各统计项目具有上升的趋势,但如果真正从整体与本质上看,从中会发现增长速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不得不说明虽然经过省委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已在发展城乡一体化做出了大量的探索,但阻碍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1.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大。黑龙江省在实行城乡一体化体制的过程中,因为城镇对财政收入没有合理的规划,而且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需上缴给国家,剩余可用财政资金匮乏,所以使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进而形成农村与城镇经济收支不对称等现象。根据调查,全省近80%的市县财政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由于近几年城乡经济增长呈趋缓状态,各市县财政不得不减缓收入并且增加开支用以改善教育、医疗、就业等城乡民生刚性的需求,加快经济的发展。

2.项目贷款、招商引资等困难重重。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不能单凭政府的扶持,还需要更多社会的支持。现在城镇建设最主要的投资主体仍是省政府,如何调动资金的来源问题就成了当下燃眉之急。现在,绝大多數从事金融企业虽然逐渐地意识到城乡建设的意义与存在巨大的商机,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并不多,实际行动最重要。政府虽有心吸引各金融企业招商开发或是计息贷款,但缺乏有效性机制措施进行融资,毕竟政府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3.城乡发展水平较低、较慢。最近几年,全省各项建设实施稳步进行,调查中发现经济总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地域面积等数量增长指标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管理结构与发展结构纽带搭建不牢,存在不完善所致,进而引导资金的投入量受到影响。目前,在经济建设方面。绝大多数项目的实施都以公益性质建设占主导位置,即便可以在金融界进行融资或贷款,但政府运行职能不完善,不能按社会需求制定相应机制,只看得见但管不到,导致一些项目不能很好地发展。另外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扩大,全省各城市间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城乡融合度不高,不能达到同步。例如在大力建设城镇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乡镇的发展力度,使发展不均衡。

4.生产生活支出费用过高。过去的几年里,全省人均净收入的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过研究发现实际的人均收入并不理想。原因之一,与全国其他城市尤其是南方的城市相比较,黑龙江省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人均生产性支出所占人均收入的份额相当高,这样就会减少城乡居民们实际获得的收入额。另一个原因在于必然因素,例如地理气候因素:人们在冬季烧煤炭取暖等;基本生活因素:衣食住行(下转第198页)(上接第194页)都要有最低保障、受到文化教育等,这些是必然的花销。第三个原因在于主观意愿,人民收入的提高往往会带动消费观念的提升,剩余收入就会下降了。又由于政府发放的财政款项是有限的,不能根本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故这种循环使得人民的收入有虚增的表现。

三、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融资解决对策

无论是国家、地方政府还是城乡居民,都应当支持参与建设项目的推进实施。就上述出现的问题而言,解决资金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寻找一个良好的发展道路,并建立一套相对适合的投融资体系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国家与地方政府都应当做到财政权利与行为权利的统一性。既要加快落实税收体制的改革,也要奖励与扶持重点农业或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地方政府应抓住全省现有特色资源的优势例如:松花江旅游业与渔业、煤炭石油资源、林业等力争国家的扶持帮助,也可以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专项资金的实施,例如黑龙江省的“大棚”建设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另外,全省现阶段城乡建设主要资金来源大多为地方政府,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扩大,仅靠政府财政是远远满足不了的,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因此国家应多承担财政上的支出,减少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要求,减缓资金压力,达到“快而好”的发展。

2.促进融资发展,探索融资渠道。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国家不但要在财政上进行扶持,如能加大沟通力度放宽国家金融行业的限制,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融资等问题就会得到有效地缓解,受益的人民就会更多。通过借鉴外省优良的经验开拓市场,利用信息化加大对社会融资共同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宣传力度,更好地融入吸引全省乡镇参与到建设当中。对于农资市场的开发,国家也可通过各种渠道推出一系列符合需求的新型筹资方式。例如信用贷款贴息政策、建立农村保险政策、担保政策等,在使用贷款时提升額度限制,延长贷款使用期;利用保险可以保证农民收入稳定,防止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带来的资金亏损。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办大中型企业,招商引资,鼓励金融企业间或是城乡人士共同积累资金的投入,集中力量,以发放基金股权,债券等方式稳步推进融资促进发展,提高乡镇居民的收入。在权衡利益的同时,政府也应当倾向于乡镇土地开发行业,例如开发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便于乡镇有效地调配使用资金。

3.加快项目建设的实施。国家一般会从固定资产、土地资源、城乡劳动力差别、公共服务等衡量一个省市的城乡发展水平。用公共服务建设分析,截至2012年底,黑龙江省“三供两治”项目实际开工285项,已投资155.3亿元。其中,完成项目98项,完成投资55.8亿元。从数据可看出单个项目建设规模就已经如此庞大,更何况是其它项目呢。因此,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发展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对于每个省来说,地理、社会、环境等不同因素都决定、影响着项目的规划,因此国家在建立试点项目的同时应当发现不同地域的侧重点是什么,充分发挥其作用,适当时可扩大城建范围。

4.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原因在于人民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主体,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要依赖于人民,人民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必须要在发展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主要应从公共服务建设着手,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穿着、供暖、排水、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等社会保障建设,需加大管理解决城乡基本民生支出差距大等问题,这也是衡量一个省市的城乡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城乡平等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要以小城镇为重点管理对象。政府在推行实施改革方法的道路上,应当注意要从建设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府体制政策与措施,与时俱进,使之发展更稳定,业绩增速更快更好。

[基金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协同电子商务研究,项目编号:14E016]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数据分析.国家统计局网,2015.2.3

[2] 吴大付等.新乡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

[3] 冯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2(12)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作者简介:毕鹏,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