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使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最浓厚的人生底色

2015-03-31河北省石家庄市宁安路小学刘彬超李莉莉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弟子规课程体系融合

河北省石家庄市宁安路小学 刘彬超 李莉莉

使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最浓厚的人生底色

河北省石家庄市宁安路小学 刘彬超 李莉莉

传统文化课程和教育是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是精神层面的,是终身受益的,不会一时消弭,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价值规范能够成为祖国下一代最浓厚的人生底色。

传统文化 人生底色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一种生命现象,本身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意是以文教化,是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以文化育学生的心灵,使其向善。”这正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具有悠久历史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血脉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基。

反观我国学校课程发展史,从清末新式课程确立了西式课程的合法化,到“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争;从西方宗教教育的侵入,到20世纪末传统课程现代化改造;从90年代教育走向功利化、商业化、世俗化的误区,到现在系列文化的回归。我国的教育一直在中西文化中寻找一个平衡支点。但在西方文化已成为全球强势文化的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不断地被忽视。西方的节日、饮食、语言甚至娱乐都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的时尚选择。就在国人沉迷于“西化”的同时,西方人却热衷于中华文化的研究与学习,他们正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后代,发展社会。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不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断层”。

我们必须警醒:现在正是中国教育再一次寻找中西文化平衡点的时刻,“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回归势在必行。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师应尽快找到恰当、自然、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和方法。

笔者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传承、融合、创新”。面对社会信息化时代,教师要用理性、发展、客观的眼看待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以传统文化之“优”,固学生成人之“本”,铸华夏民族之“魂”;要借鉴兼容,以现在文化之“精”,稳学生发展之“干”,塑华夏儿女之“行”;要悦纳创新,以创新文化之“美”,助学生成才之“果”,凝华夏未来之“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尽到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才能够真正地完成中国学校的使命。要想落实,必须依赖于课程的教学效果。因为课程是教育实施的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心脏”。在现有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才能使学生重拾儒雅大气、乐学善思、自强自立等华夏优秀品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的灵魂,国际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

笔者所在学校确立了“传承、融合、创新”的传统文化浸润思路。使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与现在社会发展相结合,并实现与现有课程体系恰当巧妙的渗入融合。广泛选择精华涵养现有课程体系,不断借鉴和吸纳现代文化丰富其内涵,同时还在传承、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传统文化。

笔者所在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基础,以君子六艺文武兼修的目标为依托,以现代课程体系为媒介,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汲取和创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现在的课程体系。挖掘学科教学现有的内容中的传统教育因素,使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科课程之中,创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做到学科知识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例如,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的“汉字教学”“经典诵读”;与音乐课程相融合的“德音雅乐”“古诗新唱”;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融合的“传统老游戏”;与体育课程相融合的国际象棋;与美术写作相融合的绘本课程等。同时,我校还应充分发挥百年校史的优势,构建与书院私塾相关的对联、武术等主题课程。同时,笔者所在学校还努力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培育一批支持教育的积极分子、优秀家长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与家长和社会共同探索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实施无痕教育、进行科学艺术启蒙创建新途径,为学生呈现优秀、立体、实用的传统文化教育。

另外在学生阅读中,应加强学校图书馆的精细化管理。保证学生每周一次进馆阅读,每两周一次随班借阅;根据图书更换及时更新“图书馆信息台”。学校在几年来开展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对各年级的诵读内容也进行了新的调整。确定各年级阅读书目: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五年级《笠翁对韵》,六年级《中华成语千句文》,每周四为经典诵读日。另外,学校还对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80首古诗与12册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进行整合,将所需背诵且课本没有出现的篇目分解到1~3年级的六个学期。4~6年级则有计划地加入了一些宋词与古文的背诵。以此方式,确保每位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够熟背古诗八十首,熟知教材之外的五部国学经典、二十首宋词和十篇经典古文。

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学校将学习践行《弟子规》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切入口,在践行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了我校学习《弟子规》八字诀,即读、释、唱、写、看、行、扬、评。释:每周周一班会由教育处牵头,在各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学习、释义、示范。唱:让“德音雅乐”进课堂,利用音乐课的时间,教学生唱学礼扬善、孝亲敬师的歌曲。写:记录践行《弟子规》日记。仿照魏书生老师的道德长跑形式,开发让学生内省的“心灵日记”。倡导 3~6年级同学把每天做的好事、孝亲敬师的经历都记录下来,利用课堂前3分钟进行交流分享。看:在践行《弟子规》过程中,我们适时穿插观看诠释经典、感恩故事的光盘,丰富《弟子规》的内涵。行:全体教师率先垂范,带领学生认真践行《弟子规》,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扬:在践行阶段,班级每天必推典型,树立榜样。评:把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情况作为学生素质评价以及参加各类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根据同学们的表现期末将评选孝亲敬师小标兵、践行经典小标兵。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学生的发展获得了更广阔、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的角色获得了新型的有特色的重塑,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我们坚信,传统文化课程和教育是给学生最珍贵的礼物,这件礼物是精神层面的,是终身受益的,不会一时消弭,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价值规范能够成为祖国下一代最浓厚的人生底色。

ISSN2095-6711/Z01-2015-10-0051

猜你喜欢

弟子规课程体系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弟子规
弟子规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