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郁的民俗文化

2015-03-30叶德元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四川人川剧茶馆

[关键词]民俗,地方史,情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4)09-0028-05

一、教学目标

通过“应接不暇”的图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图文资料的能力,通过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一堂完美的历史课,不是教师的个人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上课之前应细致研究教学对象。初中学生对历史有兴趣,但是缺乏系统和理性的认识;他们想学好这门学科,但是由于中考压力又不能对历史投入太多的精力;他们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缺乏耐心,对知识缺乏落实;他们喜欢动口、动手,但是又不愿意深入理性地进行分析;他们喜欢个人展示,但是缺乏团队合作学习的精神。这些都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必须要考虑的。

这堂课是2013年全国历史学会年会的展示课,借班上课,学生我是第一次见,谈不上默契,怎么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大胆发言,有话可说,在这么多的老师面前不会紧张,这些可能比担心知识点是否遗漏更加重要。

三、突破方式

首先是感知,虽然是自己家乡的“那些事”,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独具特色的民俗已经离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感知以后才能有所思考、讨论、最后形成意识。一堂45分钟的课不能奢望学生从此就树立多高的理想,但是不爱是因为不了解,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激起他们在课后还想继续研究的冲动,那我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四、教学设计

师:四川被大家称为“天府之国”,因为四川的富饶和独特的历史造就了它别具一格、浓郁的四川特色民俗文化!一说到四川,说到成都你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天府之国、熊猫、选秀……

设计意图: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一开始从学生身边的感受入手,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我的课就成功了一半。在这个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需要举手,哪怕是大喊大叫都可

以,这个环节不在乎他们要答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在心理学团队辅导中这个叫“破冰”。

师:今天我要给同学们展示一幅绝美的川西风情画,就在这扇门的后面,在推开这扇大门之前,同学们知道门上贴得是什么吗?对,绵竹年画!我们推开这扇大门,看到里面这个字了吗?——耍。

大家用四川话给“耍”组个词语!

生:耍安逸、耍巴适!

设计意图:“耍”是最具四川特色的一个字,同时四川的文化中随处可见这个字对四川人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四川人喜欢耍,要耍得安逸、耍得巴适,要耍出味道!这个问题的设计再次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我的课并不是遥不可及,这样也为后来他们的积极配合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出第一个话题:那你知道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四川人爱耍呢?——茶馆。

(一)川茶

背景音乐:

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说闲话。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在四川家喻户晓的儿歌,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展示各种四川的民俗文化,儿歌当然是其中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做“手指操”,一起唱“儿歌”,把学生拉回到儿时的回忆中,也许孩子们并不喜欢喝茶,但是我们会发现茶文化其实已经深入到四川文化的方方面面。

师:四川人谚语说:“头上晴天少,[前茶馆多。”喝茶是四川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国饮”的茶文化据考就发祥于蜀地,历尽沧桑而不衰,且在川西生发出“茶馆文化”一支来,不是没有道理的。也难怪有人把川西茶馆同巴黎的酒吧、维也纳的咖啡馆相提并论。

1.茶叶

师:你知道哪些四川名茶呢?

生:四川名茶有名山的蒙顶茶、峨眉山的峨眉茶、都江堰的青城茶、屏山县的屏山毛尖,以及红茶、茉莉花茶等。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学生不一定能回答对。在实际课堂上很多同学答出了“铁观音”“龙井”等不是四川的代表性茶叶。但是我们的课堂上允许学生出现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成的课堂。各地名茶在四川的汇集也恰恰说明今天我们四川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2.盖碗茶

师: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

生: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又防止茶水溢出。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设计意图:历史一旦发生就不会改变,所以很多人觉得历史课堂是枯燥的。但是“大胆的想象”是我们所有学科都应该培养的目标。这个环节让学生大胆想象,合理猜测,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且让学生学会鼓掌,学会欣赏,这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师:四川人喝茶还喝出了一定的文化,茶盖不同的摆放有不同的寓意,你知道吗?

生:盖碗茶流传于民间后,更丰富了其内涵,形成了特殊的茶语!茶盖翻转在茶沿旁,要求续水;茶盖平放在碗旁,表示座位有人,立马回来!茶盖翻转平放茶碗之上,表示要结账走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其实是在教会孩子们一些饮茶的常识,但是实际上就已经把一种风俗习惯上升到了“民俗文化”的高度。在我看来,初中历史阶段的历史课堂应该始终坚持兴趣是第一位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强行给“文化”下定义,去灌输我们的思想,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感悟,“文化”二字在不断的感悟中已经慢慢浸润到了学生的心里。

师:那我们四川人用什么倒茶呢?

生:长嘴茶壶。

学生活动:观看四川功夫茶的视频,并到讲台上现场]示。

设计意图: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思考是基于学生活动体验基础上的,这个环节的设计不在乎学生要掌握功夫茶的技巧,只是一种感受,一种接触。今天我们有很多的民俗文化离学生越来越远,往往只是听说过、电视上看到过,没有亲自触碰过、实践过。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真的长嘴茶壶亲自倒茶,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真实地让学生感受了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

3.茶馆

师:那么我们在茶馆里可以做些什么呢?

生:摆龙门阵、吹壳子、掏耳朵、看川剧、听评书、打麻将。

师:四川茶馆能引人注目,是由于它的“社会功能”。当初川人进茶馆,是为了打听消息,或把自己的新闻告诉别人,川茶馆的第一功能是:“摆龙门阵”。

茶馆的另一重要职能是作为社会文化娱乐场所。晚上茶馆设有川剧“玩友”坐唱,俗称“打围鼓”。另外,有些茶馆设有四川扬琴、评书、清音、金钱板等]出活动。坐茶馆的人可以边饮茶,边欣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节目。

设计意图:设问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从所看所思出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这个环节的立意。从简单的设问“茶馆里可以干什么?”上升到茶馆的社会功能。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所以茶馆在四川人的生活中有特色的地位。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到唱川剧,在茶馆头叫打“围鼓”。四川人喜欢表现自己,戏剧在四川诞生也很早。

(二)川剧

1.蜀戏冠天下

师:这是叶老师在上海世博会四川馆拍的照片,世博会上陕西馆是雄壮的兵马俑,山东馆是儒雅的孔老夫子,四川馆门口这个同学们认识吗?——说唱俑。

学生活动:请同学上来模仿说唱俑的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从这一典型的四川形象出发,让学生上台模仿,一方面对这一形象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体会说唱俑夸张的面部表情所体现出来的四川人的乐观、幽默,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对“四川人”的个性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并且这个形象的合理出现也对引出下一个话题——川剧,做了很好的铺垫。

2.川剧

师:四川人的乐观、泼辣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川剧。

川剧,也称川戏,产生于17世纪,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川剧是在四川花灯基础上,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四大声腔艺术而成的剧种。五种声腔简称“昆、高、胡、弹、灯”。

川剧有四大派别。早年四川灯戏遍布四川全省,由于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四川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完全破产,清初实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大量两湖、滇、粤的移民充实了四川人口,加强了劳动生产力,繁荣了社会经济,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昆剧、弋阳腔、秦腔、二黄调等,也在四川各地纷纷兴盛起来,这些剧与四川的花灯剧融汇,在川剧锣鼓、川剧唢呐与四川方言的统率下,风格协调、浑然一体。

师(表]):现场]唱川剧高腔《情探》选段:梨花落,杏花开;川剧灯戏《裁衣》选段:此地有个王大娘,他家请我去做衣裳,尺子剪刀我带在身上,熨斗拿来背在背壳上。

设计意图:时至今日,川剧对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很多学生可能看都没有看过川剧。所以这个版块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选择了最简单的几个方面来介绍。其中唱腔相对比较专业,但是五腔共和又是川剧最大的特色。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回避了“专业”二字,就是让孩子们感受!最直观的感受,最直观的对比!而教师现场]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奇感,“老师居然会唱川剧”,一方面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去征服学生,更重要让孩子们觉得川剧不仅仅停留在视频资料里,现场的效果事半功倍。

师:你们看过哪些川剧呢?

生:《易大胆》《巴山秀才》《中国公主图兰朵》《变脸》等。

师:《白蛇传》应该是川剧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了,尤其是里面的《金山寺》一折,有三大特技让人称奇:变脸、吐火、踢慧[。

川剧欣赏:川剧折子戏《金山寺》片段,展示其中的三大特技。

师:你还知道哪些川剧的特技呢?

生:滚灯、藏刀、褶子功、书法、提灯影儿、倒硬人等。

师:你怎么看的川剧“变脸”这一特技呢?川剧的变脸不是川剧的全部,川剧中的变脸就好比是川菜中的辣椒,有这个风味更佳独特,但不是每道川菜都要放辣椒的,希望大家走进剧场去欣赏真正的川剧!

设计意图:讲川剧,那么“变脸”是不能回避的,既然要讲,就不能当成一个噱头。把川剧特技放在具体的川剧剧目中更科学,更尊重这门传统的艺术。学生对“变脸烂市”这一现象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思考、反思。历史教育不仅是讲“事实”,培养的更是“思维”,学生们的看法也许稚嫩,也许偏激,但是只要合理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成就感。

3.画川剧脸谱

师:川剧脸谱比京剧更加生活化,更加夸张,有独特的魅力。重点欣赏《四大天王》的脸谱。

学生活动:请发挥想象,设计一下川剧《真假图》“玉蝴蝶”马骏、《芙蓉花仙》芭蕉精的脸谱。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

师:川剧脸谱既是从生活出发,又兼顾剧中人物性格,同时还表现出川剧艺术家们的美丑观,贯穿着鲜明的爱憎,有着十分强烈的思想倾向。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之一是学科整合,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科学,与地理、生物、政治、生命、艺术等学科都可以找到结合点。极具个性的川剧脸谱正好发挥学生的绘画才能,更重要的是这个环节没有参考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夸张”就是川剧脸谱一个重要的特色,这个活动很容易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找到成就感,用[看、用耳听、用脑想、用手画、用心学,五位一体,成为本堂课最大的亮点。

教师过渡: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让我感到自愧不如,看了这么久的川剧,不知道大家饿了没有,想吃东西不!

(三)川菜

1.四川小吃

师:成都人对吃特别有感情,不管什么菜,好吃就是好菜。可以今天开车到郊区双流啃个兔脑壳,明天跑到郫县称斤“蒋排骨”。成都人对吃充满热情,凡到了成都的外地游客,无不对成都的川菜,小吃满怀兴趣。到了成都不吃美食,总让人有入宝山空手而回的感觉。

师:我想到成都,肯定最先要吃的就是闻名中外的成都小吃了!下面我们来听一首让我们自己都要流口水的歌《四川小吃人人爱》你知道哪些成都小吃呢?

生:夫妻肺片、担担面、钟水饺、赖汤圆、肥肠粉、川北凉粉、龙抄手、卤肉锅魁、宜宾燃面、灯影牛肉、蛋烘糕,等等。

2.川菜

师:请客不能光整小吃,川菜名扬天下,人们都赞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如果要点菜,你会点什么我们四川最有特色的菜!

生:回锅肉肯定是最有特色的。

师: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长征的时候,大家没有吃的,乐观开朗的邓小平就组织了一个俱乐部,啥子俱乐部呢?吹牛俱乐部!罗荣桓说湖南的回锅肉好吃,邓小平说:你那个算啥子,我们四川的才好吃!就这样进行精神会餐,坚持走完长征!

浙江电视台曾经这样说过:四川人硬是厉害,一块猪肉就可以做出上百种花样:回锅肉、盐煎肉、粉蒸肉、水煮肉片、鱼香肉丝,太安逸了,我这里还有一个《猪肉颂》,我们一起用四川话朗读一下喃:

净洗锅,少着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

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大家不要笑,这首词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大作,可见四川人对猪肉和川菜的喜好,正是如此才有了大名鼎鼎的“东坡肘子”。

设计意图:从学生脱口而出的“成都小吃”到家喻户晓最具特色的“回锅肉”,学生在大声呼喊的同时,一种浓浓的家乡情怀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民间传说、名人诗词、社会调查、自我体验全方位的展示“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的不一般。

3.我是小小美食家

师:今天我们也请来了很多我们班自己的小小美食家,有的同学做菜非常厉害,有的同学品菜非常厉害。

学生活动:展示学生做菜的照片,并请几个代表介绍自己的拿手好菜

教(过渡):吃饱喝足了,叶老师想去四川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去旅游一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好的推荐呢?

(四)耍在四川

师:四川有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我在网上查了一些,看看同学们有没有去感受过的:自贡恐龙灯会、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龙泉桃花会、彭州牡丹会、新都桂花会、广汉保保节、广元女儿节。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四川独特的民风民俗呢?

教师展示学生参加四川各地民俗活动的照片,并邀请代表讲解。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是本课最成功之处。课前的积极准备,课堂的针锋相对,师生之间的探究辩论,生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台上、台下、课前、课后、历史、现实都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自己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来介绍自己做的菜,介绍自己在四川各地参与的特色活动,特别是在这么多人面前大胆展示,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荣耀。

师:民俗文化是我们的母体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乃至民族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内在基因,理当得到保护与重视。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时代大潮中,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四川民俗文化多处于艰难和尴尬的境地,不少民俗事项和器物被冲淡和边缘化,日渐萎缩和凋零,以至湮灭、消失。今天观看川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四川小吃受到洋快餐的剧烈冲击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运用民俗文化资源,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化?这是民俗文化的现实课题,同学们有什么好的点子吗?

学生们回答(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课堂时间灵活处理,新课程要求历史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联系现实、涉足生活。这种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供了平台,增强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结:历史是资源、文化是资源、民俗是资源,民俗文化是祖先留给当代的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要让这些宝贵的四川文化成为历史书上的“传奇”,应该让他世代相传,抢救、保护、开发好民俗文化,进而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作者简介】叶德元,男,1982年生,四川德阳人,中学一级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王雅贞】

猜你喜欢

四川人川剧茶馆
助力川剧振兴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成都老茶馆》
地 道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我的川剧变脸娃娃
青海地区四川人来源小考
学川剧
The innovation path of Chinese pilot training model
Beauty of Occupation—the Eternal Pursuit of Teaching Occupation
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