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03-28武士勋

关键词:河北省农民农村

武士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河北省是以农业为主的大省,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南临渤海,环境良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河北省共有11 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 个地级市),172 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37 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7 个县、6 个自治县)[1]。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 383.75万人,较2013年末增加51.14 万人,增长0.70%,其中城镇人口3 642.40 万人,乡村人口3 741.35 万人[2],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源。搞好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振兴河北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一、河北省建设新农村的意义、目的及建设概况

(一)河北建设新农村的意义、目的

河北省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河北的紧迫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持久动力,符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及“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要思想,这对河北省搞好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和焦点[3-4]。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全面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促进农村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环境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利国利民,意义深远[5]。

(二)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概况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因为只有农村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实现小康社会,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6]。改革开放前,河北省农业生产发展有些缓慢;改革开放后,河北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指导下,重点建设100 个示范试点村、30 个示范试点乡镇、10 个示范试点县,使示范试点区域无论在科技、土地、资源及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而且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方面,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7]。从2008年到2011年河北省在全省11 个地市开展了“三年大变样”工程,在广大农村开展了20户以上农村“村村通”工程,到2012年村村通水(洁净饮用水)、通电(农用电)、通路(混凝土路或沥青混凝土路)、信息网、无线广播的目标已经实现,新民居改造建设工程在逐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经过连续几年的艰苦奋战,从内涵建设到形象建设,从城乡一体化建设到新农村建设,从经济建设到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速,河北省广大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8]。

虽然河北省农村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党的十八大精神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都有一定的差距,在建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各地市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性比较明显。

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一)成效

1.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挥各地农村区域优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大力推广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基础稳固。据2014年底数据统计显示,全省生产总值29 421.2 亿元,比2013年增长6.5%;蔬菜总产量8 125.7 万t,增长2.8%;肉类总产量468.0 万t,增长4.3%;禽蛋产量362.7 万t,增长4.8%;牛奶产量487.8 万t,增长6.5%。水产品总产量126.4 万t,增长2.7%[8-9]。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发展有了根本保障

河北省各地(市)和县城所在地都组织实施了城市“三年大变样”和农村“村村通”工程,全省十一个地(市)城市面貌和大部分县(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农村全面实施电网工程改造,村村户户通电;乡村医疗设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村村都新建了乡村医疗卫生所,无论是环境,还是医疗设施都有了很大提高。除此之外,每个村庄的水质、居民住宅、网络通讯、乡镇修路、中小学校舍改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都有了明显变化,这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根本的保障[10]。据2014年底数据统计显示,改造农村危房10.7 万户,多样化民居示范建设5.2 万余户,42 个试点镇建成污水处理厂,50 个试点县(市)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11-14]。

3.乡村文化教育发展迅速,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随着河北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北省政府也逐年加大了对农村文化教育的投入,使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河北省多数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升学率逐年提高,缀学现象明显降低,农学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或普通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多,文化层次有所改善。多数乡镇注重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专题讲座,农田科技试验区普及推广。文化下乡更加普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4.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农民和谐氛围逐渐形成

河北省不断完善农村低保、社保、医保制度体系。落实了五保、低保、优抚政策,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的由2011年3 720 元/年提高到了2014年提高到5 040 元/年;分散供养的由1 968 元/年提高到了2 496 元/年。由于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基本保障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弱势人群的生活和医疗保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指数,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更具亲和力、凝聚力,社会主义和谐氛围正在形成。

5.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农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河北省委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在农村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普及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法、农业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刑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继承法、教育法等多种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让广大农民知法、懂法,维护国家法律,促进农村和谐和稳定发展。

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河北省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不断强化市、县、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强化一岗双责,一把手负责岗位责任,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土地逐渐减少,粮食产量逐渐降低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农业。而发展农业的基础是土地,土地是一切农业活动(包括农业商业活动)的物质基础。几十年来,由于土地的开发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多地少的局面十分严重,导致有些乡镇、村庄粮食产量逐年降低。

2.农村集体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尽管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大了“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资力度,对一些农村的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总体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依然不足,缺口较大,“村村通”工程不够坚实,规划设计简单、工程质量不高、水电设备、交通、通讯、网络、商贸等缺乏长远规划,特别是城市周边农村与山区农村发展不均衡。

3.新农村规划设计欠缺,农村生态环境待改善

河北省仍有部分乡镇农村缺少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村镇建设较为杂乱,道路狭窄,功能配套不尽合理,特别是有的山区农户住宅建设沿袭历史传统,依山而建,或逐水而居,缺乏科学性与指导性,房屋高低参差不齐,形状也是五花八门,人居环境条件美感不足,没有形成生态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4.农村公益事业滞后,社会基本保障不到位

农村与城(镇)相比,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少、质量差,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养老设施和老龄服务供给几乎是空白。在社会基本保障方面,除硬性规定外,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尚未能统一纳入县(区)财政计划,只能由各乡镇承担,导致了社会保障的水平参差不齐。

四、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河北省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也是个缺水大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特别是北部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只有水源充足,农业丰收才有保障。一要保护好现有的河道、水库、水塘、机井,做好库存储水、截流蓄水。二要继续做好和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为本省所用。三要做好山区梯田修建工程,修堤筑坝围堰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四要做好植树种草工程,保护山林植被,做到自然生态固水储水。五要搞好水利配套和喷灌、滴灌、灌溉工程设施建设,集约用水和节约用水。六要做好水利统筹,区域间协调调度,均衡利用。七要做好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防治水污染。八要加强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做好自然灾害前期监测预报,确保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2.加强耕地面积的制度保障建设

河北省人均耕地匮乏,有限的耕地十分珍贵,必须加以珍惜,精心保护。一要继续包地到户,责任到人。二要集约用地,把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调配使用,或搞联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加大机耕、机种、机收面积,实现农业现代化。三要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法”,严禁私自占地,侵害农民土地,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者,保护农民土地的使用权利。四要集约用地,防止浪费。五要整修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农村耕地面积。

3.发挥农业机械化作业建设

扩大机耕、机作、机收面积,提高耕作效率,把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既可解决其他行业劳动力不足,又可增加农民的收入。

4.做好耕地生态性保护建设

如建设农田防风林带、防治农田盐碱化、防治土壤板结、固化和沙化。组织农民学习土壤、肥料、气象、环保等知识,增强耕地生态保护意识。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新民居和旧村改造建设

一要建立组织,成立机构。从村到省逐级建立新农村建设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村(镇)选址、规划、设计、拆迁、建设、投资、论证、分配、管理工作。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选址可考虑乡(镇)范围内大村自建、小村并建、多村联建等方式,以多层、小高层为主,以节省土地和便于工程配套。三要长远谋划,科学论证。做好环境评估,科考防灾避险,投资论证等。四是设计要充分考虑民族、民俗、民风和农民的生活习惯等特点,功能设施齐全。供排水、供电(弱电:网络、电话、电视)、供暖、太阳能热水器、污水处理、中水利用、公厕、垃圾堆放转运处理,村委会、卫生院、幼儿园(学校)、商业、银行、邮电所,物业、文体、娱乐、健身中心、绿地、公园等要统筹设计。五是要优选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环评单位,加强监督,保证质量,让老百姓住上安全、舒适、放心房。六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统一模式、固定模式,新建、改造都要考虑投资能力,当然也不要勉强凑合,宁精勿滥。

2.加强水、电、路等共用设施建设

一要加快农村饮用水建设,政府要千方百计保证让老百姓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活用水。二要建立节水规章,安装水表,采取监控措施,力争村村户户用上自来水、洁净水。三要加强应急机制建设,避免发生突发性水荒,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四要加强农村农户用电建设,适当增大容量,不留盲点,使用节能电表,及时更换不安全的线缆和设备,加强节约用电、安全用电警示宣传,确保安全供电。五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公路(柏油或混凝土路)建设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测量定位,精心组织施工,路面宽度、路面厚度,路基处理,施工养护都要符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要有正式监理单位监督,保证设计使用年限,严防前面施工后面维修的现象发生。六要搞好农村污水、垃圾、人畜粪便治理,修建无蝇无臭味的公共厕所,集中建设养殖场,有秩序堆放柴草,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三)扩大现代农业再生产

要挖掘一切潜力,学习国外、省外先进经验,实行小农经济大农业管理,即由一家一户的管理方式向公司制、股份制、合作制等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有机、特色农业等,朝着农业现代化迈进,实现农业增产、农资节支、农民增收,这既是农民的愿望,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政府部门要从技术、物资、设施、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现代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快速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一要办好农村的教育事业,抓好中小学校舍和师资队伍建设,办好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均等教育。二要繁荣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重点抓好农民艺术团、群众艺术馆、俱乐部、图书馆、文化馆(站)、电子阅览室、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三要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农村卫生院的监管力度。四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放宽低保、五保条件,提高保证金额度和保有率。五要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政府要从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帮助穷困村尽快脱贫致富。

(五)开展农村法制宣传

在农村开展法制宣传,首先要组织村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让每一位村民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维权行事,做守法公民。其次要制定和完善农村党委、村委会工作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土地承包分配办法,宅基地分配办法,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办法等。再次要搞好农村民主选举工作,把能力强、威信高、愿意奉献的党员干部选举出来,搞好农村建设,带动全村发家致富。最后提高村民自治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

总之,加快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利省利民,符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实践。要充分发挥河北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环京、津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深化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抓好重点农村改造提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保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扎实稳步地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

[1]河北概况[EB/OL].[2015-02-02].http://www.hebei.gov.cn/hebei/10731222/10751792/index.html.

[2]2014年全省人口达到7383.75 万人[EB/OL].[2015- 02- 02].http://110.249.220.86/hetj/tjxx/stjjxx/101416551732 491.html.

[3]李慧,李金桀.农村发展“两难”困局如何破解[N].光明日报,2011-03-25(1).

[4]郝庆.区域性国土规划空间分区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1):3-4.

[5]任学文,颜毓洁.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39-40.

[6]郭本道.新村建设是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0(3):12-16.

[7]韩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法学,2012(1):19-32.

[8]2014年河北生产总值29421 亿元比上年增6.5%[EB/OL].[2015-02-12].http://he.people.com.cn/n/2015/0127/c200202-23704258.html.

[9]2014年河北蔬菜总产量首破8000 万吨增长2.8%[EB/OL].[2015-02-04].http://biz.xinmin.cn/ 2015/02/04/26723343.html.

[10]熊晓玲.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14.

[11]张继涛,李玉婷.新农村文化建设主题辨析——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视角的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3):94-98.

[12]王艳芳.关于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若干思考[J].兰州学刊,2010(9):86-87.

[13]郭晓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求、困境与发展态势[J].中国农村经济,2011(1):4-9.

[14]黄洁,吴军.中国乡村旅游网站定量评价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1):57-60.

猜你喜欢

河北省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河北省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