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五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怀旧现象探析*

2015-03-27陈小娟

关键词:符号青春

汪 蒙,陈小娟

(江汉大学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近五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怀旧现象探析*

汪 蒙,陈小娟

(江汉大学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掀起一股怀旧电影热潮,这些作品以“青春怀旧”为主题,因为契合了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叙述诗意青春的怀旧语言、展现青春成长的怀旧情节及引发审美体验的怀旧符号等角度出发,剖析“怀旧情结”在青春电影中的具体表现。

青春电影;怀旧情结;具体表现

近五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趋势,2010年引发全民关注的网络微电影《老男孩》成为“青春怀旧”电影创作热潮的开端,2011年台湾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接连打破台湾和香港票房记录,2013年以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以青春怀旧为主题的影片,逐渐抢占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席之地。电影观众走进影院观赏这类电影时,在富有诗意和怀旧气息的视听语言中,品味着一代人的青春往事,在典型怀旧符号的作用下,获得了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的渲泄。纵观近五年国产青春电影,其呈现的“怀旧情结”有以下具体表现:

一、叙述诗意青春的怀旧语言

“电影是一种语言,……比如,谷克多认为‘电影是用画面书写的书法’,而亚历山大·阿尔诺认为‘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让·爱浦斯坦认为‘电影是一项世界性语言’。”[1]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种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统称。国产青春电影中的怀旧语言,既包括富有诗意的视觉语言,也包括充满怀旧气息的经典老歌、主题音乐和画外音等听觉语言。观众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视听语言回望一代人的青春往事,最终获得一种感性直观的怀旧享受。

(一)富有诗意的视觉语言

从镜头运用来看,国产青春电影大量运用摇镜头、俯拍、长镜头等拍摄手法,以及特殊镜头切换等方式来实现现实与记忆之间的交叉蒙太奇,营造富有诗意的意象。电影《匆匆那年》开头部分的视觉造型就十分典型:酒吧喧嚣过后,主人公陈寻一觉醒来被陌生女子追问十三分女孩是谁,随着水龙头缓缓的水流,背景中洒落的阳光透过水流泛起点点水花,在慢镜头的移动下,主人公的思绪开始迁移,镜头自然而然地随着水流中的朦胧阳光过渡到高一那年夏天——金色的阳光透过树叶轻轻地洒落下来,随着一串长长的摇镜头,青春的记忆随之打开。摇镜头“不仅可以使画面显得特别真实,而且能使观众在与摄影机一同移动的时候,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观众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切东西,一样不漏,……”[2]这样的视觉语言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缅怀起自己的青春记忆:即使成熟后的故事有多么的凄惨,但是青春总归是美好的,当我们某一天回首,那片穿过头顶树林的阳光是青春最好的见证。

从影片主色调来看,大学校园的生活总是贯穿着如老照片一样的暖黄色基调,代表了温暖、柔美的怀旧色彩,而主人公离开校园后则普遍采用蓝灰的冷色调,这种鲜明的对比,往往与观影者所处的生活感受十分契合:青春是用来纪念的,只是我们现在回不去。而青春电影中那些总也挥之不去的移动着的朦胧光影,则无一例外代表了主人公在那个青春躁动的年代对未来挥之不去的迷茫和担忧。这些富有诗意的视觉语言的营造都是为了不断勾起观众的怀旧情结。

(二)充满怀旧气息的听觉语言

音乐是表达怀旧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使青春电影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走进影院,影片制作团队对充满怀旧气息的电影音乐的打造也是不遗余力的。青春电影中音乐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充满怀旧气息的经典老歌,二是为电影专门打造的具有浓郁怀旧氛围的电影主题音乐。充满怀旧气息的经典歌曲常常能为影片增色不少。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微失恋后在校联欢晚会上演唱的《红日》出自李克勤1992年同名专辑,是当年旧式礼堂被反复吟唱的经典歌曲;影片《同桌的你》取自同名校园名谣《同桌的你》,其卖点就是“怀旧”,片中歌曲《同桌的你》反复地响起,配合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提升着影片的怀旧气息;影片《中国合伙人》中穿插着崔健的《花房姑娘》、《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齐秦的《外面的世界》、BEYONG乐队的《海阔天空》等,这些在20世纪90年代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歌曲,在影片中成为展现时代变迁最好的注脚,也构成一代人感怀自己青春岁月恰到好处的时空背景。为电影专门打造的具有浓厚怀旧氛围的电影主题音乐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带动着整部影片的节奏和情感。电影《匆匆那年》的主题曲《匆匆那年》的歌词写道:“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匆匆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我们要相互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这样的歌曲之所以让人心里泛起阵阵涟漪,不仅因为天后加盟演唱,更因其歌词道出了对青春爱情往事的难以忘怀。优美的旋律沁透着观影者的内心,初恋的甜美与阵痛和着青春怀旧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观众的灵魂。

除了音乐外,画外音特别是旁白也是经常被青春电影使用的营造怀旧氛围的听觉语言。2011年九把刀的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片一开始就通过男主角柯景腾的画外音来讲述那些年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追女孩的故事。随后,这种叙述方式也被用到《匆匆那年》、《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等影片中。这种具有强烈代入感的叙事以极为个人的方式引导观众,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到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去,走进那个既属于电影主人公也属于观影者的时代,最终将二者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共鸣。电影中“我”是一个“多声部”,“我”既是掌控着整个故事的体验者,也是整个青春故事的叙事者和评价者,“我”在叙事和表演中来回穿插,显示出一种正反的张力,它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打断着整个故事的进程,时时表现出对这段青春记忆的眷恋。观影者就是在这种跳入跳出之间,不断地去回忆,不断地去回味。

二、展现青春成长的怀旧情节

近年来,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代表的国产青春电影大多以校园集体生活、青春爱情故事、纯洁美好的友谊为主要叙事线,以怀旧的“笔触”描摹青春,表现对青春梦想、青春年华的致敬。这种具有浓厚青春气息的怀旧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展现校园集体生活

校园生活是当下年轻人最漫长和最重要的集体记忆,而有着浓重“校园情结”的“80后”和“90后”在校生构成了中国最有活力的观影人群。国产青春电影选取了青少年“高考”、“大学”等阶段的生活对其进行共性的描摹,它虽然不与每一位观影者的青春校园生活完全相同,展现的却是同一代人的“青春共识”。“现代意义上的怀旧主要是时间向量引发的。时间是不可逆的,谁也不能回到过去,因此,当下青春电影所讲的怀旧题材基本上是过去的人、物或事件。”[3]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主要选择的是大学这个时间段,《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则选择的是中学到大学这段时间的故事。这些青春电影将叙事时间安排在了这个美好的年纪,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郑微不顾一切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孩子陈孝正,柯景腾幼稚地组织拳击比赛,成冬青偷偷地潜入图书馆秉烛夜读,因为这些故事只归属于这样一个美好的年纪。创作者既基于现实,又进行了比较夸张的渲染,自然而生动地将青春的美好展现出来。

在共同的时代背景和校园集体生活的欣赏和追忆中,观众隐约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如相似的性格共鸣:《匆匆那年》里方茴的恬静沉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微的阳光活泼,《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柯景腾的幼稚可爱;再如熟悉的场景:《青春派》中的高考,《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成绩优秀的女生帮成绩较差的男生补习功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的上课点名、社团活动、寝室卧谈会以及毕业散伙饭等,这些都是由校园的真实生活编织成的一首首青春之歌。影片中那些熟悉的校园、相似的场景以及青涩甜蜜的青春故事,让处于社会转型期匆忙与焦虑的人群在对已逝青春的感怀中不断进行着压力的释放与心灵的抚慰。

当然,这些片子似乎不同程度地陷入某种“怪圈”,特别是2014年以来,新上映的青春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对前两年的青春电影进行着简单拼贴,如《同桌的你》,里面既看到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的多年后女主人公结婚盛宴上同学重逢的框架,也有《中国合伙人》里执着而艰辛的美国梦。甚至同一年里《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同时展现怀孕堕胎的青春刺痛。因为市场的需要,青春的某些面貌掺杂着社会现实的浮躁,青春电影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伪青春的印记。

(二)剖析青春爱情故事

每一个青春故事里都有一些不顾一切追求爱情即使最后遍体鳞伤的人。这些爱情故事让我们在现实中回忆,在电影里缅怀。不论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还是最近上映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影片,无不从爱情角度切入,挖掘爱情背后青春的意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通过早操、晚自习、篮球明星卡片、追女孩、用功读书、毕业、联考、升学、迎新舞会、排队煲电话粥、社团活动、大学毕业各奔东西等普通寻常的青春生活描绘了那些年我们追求喜欢的女孩的美丽回忆。“电影讲青少年、爱情、友情,其实没有特别,是很多偶像剧都有的元素,如果事后分析,我们发现有这些其实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可以否认这方程式的存在;我只是把大家共同的记忆放进去,是情感的回忆,都是最单纯的事情,因为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学生时代的回忆都是最珍贵的,人在毕业后就会转变。”[4]54确实,这些青春电影讲述的是爱情故事,爱情故事背面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回忆,这种回忆“是一种不仅仅关乎过去,而是一种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可能产生的情绪”[4]54,爱情故事只是装载感情的酒瓶。

国产青春电影通过那些看似普通平凡的青春爱情故事来展现美好的青春年华,演绎真挚的初恋情怀。爱情简单,简单到几乎人人都会经历,不管是初恋、暗恋还是单恋,但是爱情的感觉却是微妙而复杂的。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女主角郑微十分莽撞,甚至被心上人骂为“神经病”,但她仍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去爱,不问因由、不顾后果。这种理想主义的爱情即便遇到陈孝正“首先得爱自己,我没有办法一无所有的爱你”的现实与功利,也没有退缩。这样的爱情,在我们正值青春的时候也许没有实现,但是起码在我们观影的这两个小时里,电影让观影者获得了对青春的满足。就像电影中说:“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了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擦干了泪,明天早上,我们都要上班。”这些青春里追过的热血梦想如今我们不会再做,但电影让我们缅怀别人,也祭奠自己。

(三)找寻已逝的纯洁友谊

观众在欣赏青春电影时,就是在怀旧元素创造的梦境中,寻找着维系人格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统一性和一贯性,以及潜藏的某种主体性和归属感,这就是身份的认同,即:“一种心理学用来解释人格统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认同是维系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力量,从而是维持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内在力量。”[5]观众的心理认同常常来自于青春电影所描述的纯洁友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柯景腾和高中同学追求同一个女孩,但是几个人的友谊一样是十分美好,电影《小时代》甚至将友谊的重要度置于爱情之上,《匆匆那年》里爱情的破裂同时也伴随着五个人友情的土崩瓦解。每一部国产青春电影都将纯洁的友情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常常以性别为界,分出以男女主角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女生姐妹情深,友情至上,友情是朋友遇到不顺心时慰藉心灵的港湾。电影《小时代》在表现姐妹情深时就将四人同时失恋的镜头以平行蒙太奇的形式交织剪辑到一起,她们同时投奔到顾里的住所,经过一场狂欢盛宴,所有的不快也随之烟消云散,姐妹情是精神的寄托,友谊在这里得到了极致渲染。而以男主人公为代表的集体,他们往往以宿舍为单位,每个人性格迥异,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各有各的特长,最重要的是男主遇到感情问题一定两肋插刀、鼎力相助,如《同桌的你》中男主人公被怀疑感染“非典”病毒而被隔离,一帮室友在女主人公的号召下,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计划,夸张的电影镜头,足以表现兄弟情深。然而不管这样的友谊有多深厚,随着毕业和时间的流逝,大家各奔东西,友谊也随之逝去,即使再见也不会如上学的时候单纯而美好。这也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感受,所以在以青春为名的国产青春电影中对友情的渲染,也吸引着观影者走进影院。

三、引发审美体验的怀旧符号

“鲍德里亚在谈到消费的时候认为,最初商品仅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慢慢地现代社会所产生出来的物品在产品功用上相差无几,那么要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则必须具备符号价值。”[6]近五年国产青春电影作为电影市场化的产物,以一种商品的形式存在,则更具备符号价值。观影者走进电影院进行消费的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电影视听符号,然后在符号和怀旧的对接上形成一种情境上的心理共鸣,进一步得到怀旧审美的灵魂体验,这就形成了国产青春电影的符号价值。

(一)集体怀旧符号记忆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消费类型,在其创作和营销过程中越来越鲜明地利用怀旧符号引发观众的集体回忆。“60后”、“70后”及“80后”的怀旧心理是一座贮量可观的金矿,经济独立和消费倾向更强的观影群体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能够衍生出潜力可观的怀旧消费市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电热炉、热水壶、小霸王、BP机,硫化帆布鞋、条形衬衫等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怀旧物”,是对那个年代的一种追溯。导演通过相同或相似的整体性视觉符号系统营造怀旧的生活氛围,引导观众回到自己的青春年代。观众消费着电影明星们营造的时代记忆,同时也借助着这些影像符号回味着自己青春逝去之后某些不曾实现的残缺,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满足。而且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通过整体记忆符号营造这种怀旧氛围的时候,有时刻意忽略了线性逻辑的推进,为了创设一种怀旧气氛,利用炫美的影像碎片进行后现代式的形式拼贴,唯美之中散落着落寞,使观众更深地陷入了迷醉与眩晕。像张一白导演的影片《匆匆那年》,借助十年间发生的典型性历史事件来唤起观众内心的怀旧感情,凄美的爱情故事在“911事件”、千禧年、北京申奥成功、“非典”、国足冲出亚洲等凌乱的碎片符号中变得破碎,原本美丽的爱情故事变得不够完整,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叙事张力,感情显得更加单薄。符号只是表象,符号消费背后的社会关系才是更多观影者所追求的,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关系,促使人们追求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这种感觉需要借助物质才得以隐性体现。国产青春电影正是借助了整体性怀旧符号,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贯穿着一种对青春的缅怀,使得人们内心的缺位得到一种暂时的满足。

(二)情境效应上的心理共鸣

国产青春电影在情境效应上的怀旧采取的是以观众熟悉的场景、时间、音乐作为衬托,唤起人内心深处的记忆符号,通过类似的情境使观影者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即利用某个刺激(音乐等)和反映(愉快的感觉)之间既定的关系,使人学会对于另外的刺激(品牌)做出相同的反应过程。”[7]国产青春电影使用众多的时代符号,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故事情节的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唤起观众心理上的共鸣,当电影中出现类似的情境时,观影者的青春记忆也随之调动,记忆与电影影象的交流融合,使得过去类似的情感得到激发,电影消费行为得到满足,消费者才会有值得一看的想法。像《匆匆那年》中方茴遭陈寻“抛弃”后,一段失恋者的落魄形象就容易使观影者想起自己失恋时做过的傻事,甚至是像方茴一样因为无法割舍对方,而选择伤害自己来逼迫自己离开。虽然电影在铺陈上显得太过仓猝而削弱叙事力度,只有事件而缺乏情感,但是这些都足以引起观众的回想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三)怀旧审美的革新期待

青春在时间的催化下过滤了往事的痛苦,它甚至像特效剪辑,使现实具备了审美的意义。观众走进电影院观赏这些带有怀旧审美意味的影片,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取一种审美的体验。曾经的青春成为记忆,这种记忆反复以碎片化的方式再现,它不仅与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存在着时空的距离以及心理的距离,而且在时间的综合作用下经过主体有意识的筛选,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沧桑感,具备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电影就是将观众在视听综合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的怀旧审美愉悦期待进行重组和革新,从而赋予青春新的定义,让怀旧不再是个人的怀旧,而是一种集体的怀旧狂欢。青春,可能会留下伤口,但电影让观影者有机会去治疗这些伤口,电影也因此让人感动。青春是一种美好的东西,青春里也有很多让人感到疼痛的记忆,那些让人心痛的青春事件,可以经由时间筛选过滤,但是这种疼痛感却无法抹去。正如真正让人觉得内心震颤的爱情不是王子与公主最终幸福地在一起了,而是那些明明因为爱却不得不去伤害一样,国产青春电影在展现青春美好的时候,喜欢借助因为爱而疼痛的青春情节去获得观众的眼泪,使得观众精神上获得一种悲剧的美感。所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林静在郑微大学开学当天选择了消失,《同桌的你》里周冬雨最后嫁给了别人,《匆匆那年》里方茴选择流产的痛感让自己忘记陈寻,这些情节都是利用青春的遗憾和悲剧的美感来让青春变得难以忘怀。观众的经历也许没有电影故事上的那种波澜壮阔,甚至存在着某些遗憾,但是电影在这里正好弥补了现实青春的某些不足,使得观众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幻想。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在怀旧审美上所做的革新,一方面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观众的情感需要。继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之后,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势头似乎越来越好,但是国产青春片追求这种残缺美的频繁做法也引起了观影者的不满,有网友就评论,这些电影里就一定要有“堕胎”情节吗?残缺固然有它的美感,多而泛滥就会适得其反。

结 语

国产青春电影的热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这类电影大多改编自畅销小说,本身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无一例外选取高颜值的偶像演员,凭借明星自身的影响力为影片造势;营销策略与时俱进,包括对社交媒体的全民话题营销,落地的校园推广,主题曲的推波助澜等等,但是不可否认,迎合当下主流年轻观众的怀旧需求的主题呈现是其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阿克塞尔说:历史长着两双眼睛,一双向前,一双向后。向前的是新生活,向后的是怀旧。国产青春电影这样一种商业性明显的消费产品,其怀旧消费的实质是商家为迎合消费者走进影院为获得审美体验而制造的一种虚拟的镜像,不论是从电影创作上对电影语言进行刻意的雕琢和对青春故事的准确定位,还是从营销上以怀旧性的符号、情怀、审美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产青春电影确实在近五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一种新的转变,但是票房不是真正的风向标,国产青春电影更应该将视角放置在怀旧的内核中去挖掘更深刻、更实质性的东西,形成以怀旧为特征的类型化风格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5.

[2]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41.

[3]孙明贵,徐灼.基于虚拟情感体验的怀旧消费行为的理论探讨[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3):42-50.

[4]袁梦倩.青春怀旧、纯爱消费与青年亚文化的狂欢——《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J].电影新作,2012(1):53-62.[5]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出版社,2008:127.

[6]彭程.怀旧现象探究——始于现代性,终于现代性[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38.

[7]董立超.怀旧审美与怀旧消费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12:28.

(责任编辑:母华敏)

Study on the Nostalgia of the Domestic Youth Film in the Last Five Years

Wang Meng,Chen Xiaojuan

(School of Humanities,Jian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56,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youth films set off a wave of nostalgia film boom. These movies took the youth nostalgia as the theme, and became popular because of fitting into the emotional needs of the young consumer group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he nostalgia complex in youth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stalgia language narrating poetic youth, the nostalgia plot showing youth growth and the typical nostalgic symbol caus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the youth film;nostalgia complex;concrete manifestation

10.3969/j.1672-7991.2015.02.015

武汉市教育局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影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13013)。

2015-04-07;修改日期:2015-06-16

汪 蒙(1991-),女,湖北省武汉市人,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

J905

A

1672-7991(2015)02-0082-05

猜你喜欢

符号青春
学符号,比多少
青春睡不着
“+”“-”符号的由来
幻青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变符号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倍图的全符号点控制数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