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改革刍议

2015-03-2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乐学理论课理论

(琼州学院 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目前,高等教育理论课教学在许多学科面临着困境,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郭世轩在分析了文学理论课程诸多困境之后指出,“如此的窘境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1]“如何使文学理论教学走上健康高效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文学理论的深度思考和人文精神以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时代的弄潮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激情,实现诗意的栖居,正是当代文学理论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1]。同样,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方面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教育部2005年正式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随后2007年又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方案》和《纲要》的出台,体现了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的重视。作为基础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学科,是我国音乐艺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我国音乐艺术教育质量的基石。

一、来自“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的启示

由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协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大赛”体现了《方案》和《纲要》精神,是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次大范围的教学质量的检测,对深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办学水平均衡发展和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激励本专业学生树立当合格音乐教师的志向,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7年在厦门举行的《方案》和《纲要》研讨会上,王耀华、王安国两位老师不仅详尽地解读、说明了《方案》和《纲要》的主要内容和主体思想,而且会议确定了将于次年开始两年一次的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的重要性。活动项目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音乐教学技能两部分。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综合和教育基础理论综合两项内容;音乐教学技能包括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中外乐器演奏五项内容。

在第七次和第八次两次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比赛期间的相关论坛上,不少高校老师就展示活动中体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在第八次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中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会上,不少高校老师就多数参赛学生的“歌曲钢琴即兴编配弹奏”(自弹自唱)和“中外器乐演奏”水平低下提出担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有一些发言者提出偏颇的想法,如有人提出: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缩减理论课程的时间,让位给技能课程;培养学生以后只针对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进行教学,即只教会学生弹教材中的歌曲伴奏,和合唱歌曲的指挥图示等(展示活动中的曲目均来自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只要让学生掌握了中小学音乐教材就可以在基本功展示中取得好成绩,其他的理论与技能知识学习都可以简化或放弃。并且他们认为《和声学》就让学生了解Ⅰ、Ⅳ、Ⅴ三个正三和弦就够用了,在实际弹奏时平行五、八度,传统和声学中那些严格的基本规则可以不需去执行和遵循,“歌曲钢琴即兴编配弹奏”都要以主调织体演奏,复调性织体可以不弹等等。继而又对开设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提出了淡化和否定的态度。据了解,目前部分高师音乐学院(系)在课程设置上,已明确地将《和声学》《复调基础》《曲式学》和《小乐队编配》作曲技术理论的“四大件”课程进行缩减,有的还将《复调基础》和《小乐队编配》列为选修课,还有的干脆就砍掉了《复调基础》和《小乐队编配》课程。记得在论坛会上有位学校的专业负责人讲到:我们学校下步就简缩《和声学》课程了,让和声学老师根据中小学教材中的歌曲标出Ⅰ、Ⅳ、Ⅴ级三个和弦,然后让钢琴老师示范三个和弦的连接弹奏方法就足够了,等等。当然,在论坛会上上述言论当即被专家以及大多数同行否定,但大家一致认同音乐理论课程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然而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为了真实、深入地了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理论课程的情况,笔者对自己所在的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简易的问卷调查(问卷表见附1),其中有62%的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另一份调查可揭示其原因:42%的学生认为音乐理论知识没有用,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音乐技巧;38%的学生认为音乐理论课太难,学不懂;12%的学生认为音乐理论课太枯燥。

学生们的回答与“论坛会”上一些发言者的看法在高等音乐教学中并不是个别现象。然而这种对音乐理论学习的消极态度不仅降低了音乐理论学习的效果,同时使其音乐专业技能的提高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展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学生音乐创造性、创新性能力的薄弱,其根本原因正是没有掌握好音乐理论知识,没有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理论课程必须改革。

二、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改革之我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明确的将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课时和学分分配,课程性质和教学指导(大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学校地方特色课程等进行规划。其中主干课程包括:(1)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基础乐理、视唱与练耳等;(2)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如:和声学、复调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和配器法等;(3)史论方面课程如中国音乐史与鉴赏、西方音乐史与鉴赏等;(4)民族音乐课程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中外名家名曲赏析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建构了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结构。当然《和声学》《复调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和《配器法》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人称作曲专业的“四大件”。笔者将结合上文提到的目前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一)注重音乐理论课之间的相互内在联系

注重内在联系,使其相辅相成,形成知识体系脉络,并强调不同理论课程的重点,减少教学内容的雷同。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更加清晰。比如专业基础理论和“作曲四大件”属于音乐理论的“技术”,通过创造音乐语汇编制音乐体系的“纵切面”;而史论方面的课程通过介绍各个时期音乐发展的情况及特征,构成了音乐体系的“横切面”。这样的纵横结合就形成了不同时期所谓的“乐派”。通过这样的简单例子让学生明白音乐理论学习的重点,学习思路也就更加清晰明了:在音乐史论的背景下认识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分析他们的音乐作品,学习其音乐语言,模写并创作新的音乐作品。

(二)加强理论知识与音乐声音的结合

目前高校的音乐理论课教学中往往单纯的强调理论,忽略了音乐性,理论与实际音乐音响缺少必要的结合与联系,枯燥单调的“纯”理论课失去了音乐鲜活的感性特征,给学生造成了技巧课才是音乐课,音乐理论课就像语数外一样的假象,出现了“重技轻理”的现象。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学习任何音乐理论,都不能离开音乐的实际音响,都应与音乐的感性体验相联系,在感受音乐实际音响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理论诸问题的认识。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大音响教学内容,比如加入一些当下流行的音乐实例,并用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为学生分析、解读,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让音乐理论鲜活起来。

(三)拓展教材的选用范围

目前国内大多数“音乐学”专业的基础教育教学采用的是国内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以中国民歌和中国乐曲为主,对培养学生熟悉本民族音乐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笔者认为一些欧洲教材体系也应被采用,这样,既拓充了教学体系又丰富了教学内容。除此之外,也可运用网络教学内容,比如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已经提供了不少关于音乐教学的视频:伯克利音乐学院推出的《歌曲写作》(Songwriting)、《爵士乐即兴创作》(Jazz Improvisation)、爱丁堡大学推出的《音乐理论基础》(Fundamentals of Music Theory)、北京大学推出的《20世纪西方音乐》(Western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斯坦福大学推出的《音乐应用的音频信号处理》(Audio Signal Processing For Music Applications)等。我们可以把视频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安排学生可课下观看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结合,扩大了教学的“纬度”,使学生同时学到中外传统、经典,以及现代的音乐理论知识。

(四)突出学习音乐理论实用性

长期以来一些理论教育者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掌握及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长此以往,不仅弱化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在音乐理论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是什么”“做什么”更要让学生灵活掌握“怎么做”,要让他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

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信心,是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动力所在。可以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比如,利用立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多声部优秀曲目的音像作品和单声音乐进行比较,并且是渐进式的由浅到深,有简单到复杂,由单一音色到混合音色,由单一乐器或独唱到管弦乐合奏或合唱,让学生体会多声音乐由于有和声、复调、配器的因素存在,而使音乐产生了:浓厚的音响、斑斓的色彩、强烈的功能和丰富的织体。进而告诉学生多声音乐的基础是来源于——和声,不同类型、不同排列、不同音区、不同结构的和弦在一定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不同的音响和色彩。诸如此类的鉴赏、分析、对比和写作练习,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习热情。

《和声学》是学习一切多声音乐理论的基础,初学《和声学》时由于写作规则繁多,技法严格,理论性强,又有一定量的实践作业,这样往往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困惑或厌学,此时老师一定要多想一些相对应的办法来引导和鼓励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并树立学习信心,只要大家坚持把“正三和弦”的理论和规律、连接技法学好,其实在传统的功能性和声中四、五度和二度关系是典型的重要的,掌握它后面的技术问题都会解决的。在这个阶段学习时,老师最好能将学生的和声作业通过打谱软件放出声音来,通过实际音响来帮助学生的感知及其成就感,同时动员学生参加合唱团、乐团体会和培养多声音乐的思维,达到学习之目的。

结 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学好音乐理论课不仅帮助学生奠定良好音乐学习的基础,并且有效地指导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其他音乐技巧的学习,也是加强学生创新性的关键。音乐理论课程的改革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入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培养适合于现代音乐教育的合格人才。

[1]郭世轩.当代语境下地方高师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14(3):103-108.

猜你喜欢

音乐学理论课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音乐学人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