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

2015-03-27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价值观文学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南宁53000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网络的逐渐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新事物也随之出现。就文学而言,在互联网与传统文学的相互碰撞中,产生了网络文学,成为文学这个大阵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网络高度自由、互动等特殊环境也决定着网络文学质量的良莠不齐,所以对网络文学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一、网络文学的内涵与特点

自从文字发明以来,无论是是书写工具、传播媒介的变化,还是与之相关的技术革新、发展与进步,都会对文学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文学便是受网络发展影响所产生的结果。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在与文学的相互碰撞中,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研究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必须要了解网络文学的特征表现。第一,网络文学表现出极大的自由性。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环境表现出极大的自由性。我们知道,传统文学在出版作品时,出版程序相当复杂,往往会受到出版单位等多方面的制约,而网络文学在出版方面表现出极大的自由性,往往写作者只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往网站上一贴,便完成了发表的全过程,没有专门单位的校正与审查,网络发表可谓极其简单、自由。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创作文本也具有自由性。网络写作一般不太注重文章的修饰与表达方法,而追求语言的独特、情节的离奇。所用的体裁多样,大体上有随意为之的随笔、杂感、诗歌、散文等,如我们常见的博客、BBS 中的文帖、文学网站中的作品等等;网络文学的内容也比较自由随意,从评论世界大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谓是无奇不有,无所不包,如新浪、搜狐以及各大论坛等网站首页上看见的军事、生活、房产、情感等版块的文章等;网络文学的篇幅也不固定,少至十几字,多至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都有。第二,网络文学表现出极强的互动性。网络文学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极强的互动性,这是传统文学无法与之相比的。网络文学的这种作者与读者间的交流互动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写作者只需坐在电脑旁边,将生活纪实、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在网站上贴出,便可与广大网友进行文字上与情感上的交流。网络的便捷使他们的文字被更多的人所阅读,并很快被人评价。在网络上,写作者与阅读者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即使是两个陌生人,仍然可以就文本进行仔细、认真的交谈。通过沟通,读者直接、快速的将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与意见传达给写作者,作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读者的反馈,从而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与缺陷,并及时进行修改。通过互动,写作者与阅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得到情感上的安慰。与传统文学作家和读者间仅靠书信方式交流相比,网络文学的互动性确实强得多。第三,网络文学也具有大众性、民间性。黄鸣奋说:“网络时代的许诺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1]网络文学的发展,使传统“精英文学”的观念不复存在,网络写作是网民自由参与的文学活动。如今网络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不管是老人、妇女、还是孩子,都可以参与到网络文学当中去,自此也有人认为,网络文学就是民间文学。

近年来,随着网络日益普及,因网络而产生的网络文学发展迅速,“网络文学”的这个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承认。网络文学以其自由、互动、开放与快捷等特征,吸引众多网友参与到网络文学的书写、传播与阅读当中,网络文学与网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二、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社会、家庭、学校等。文学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构建,网络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其思想内容必然对网络读者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自上个世纪90年代网络文学出现以来,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中国网络文学总体现状是“量多质差”,网络成了一面令人涂鸦的大墙。关于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的讨论,人们的观点是极其复杂的。

(一)网络文学的正面价值观

首先,表现在参与者平等自由观念的增强。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人们不仅需要政治上的民主,在文学上也表现出极大的民主。网络文学高度自由性、大众性的特征,使得参与者平等自由观念的增强。一方面,在网络中,发表不再是一种特权,不管你是家喻户晓的大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网民,都可以向大众展现你的文字,文学真正实现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感”[2]的目标。同样,作者与读者之间也是平等的,读者在读完作品后,可以与作者在线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如在微博、论坛、BBS上进行交流。曲明鑫说:“微博文学与传统文学体裁又有着不同的地方,微博文学容纳了各类传统文学体裁,是一个体裁集中性较强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的体裁,因此,微博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发展。”[3]一方面,这种形式多变的文学形式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此载体上的网民们也可以就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自由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其次,体现在表达自我意识的增强。网络创作也是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方式。司马迁早就由此论断:“《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4]老舍先生说:“我写文章,写小说,是因为自己心中有非说不可的话,不吐不快。”[5]由此可见,宣泄情感自古至今都存在。宣泄通过释放人内心的情感来解开心灵的枷锁,让人们得到精神的愉悦。在网络文学创作中,人人都可以参与创作并发表自己的文字作品,文学创作的优越感消失。网络作者写作完全是自由、随意的,他们写作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希望能与他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网络文学是社会和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网络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其实也是用来反映现代人情感和现实生活状态的文学形态,自然而然,网络成了倾诉、宣泄的平台。网络写手安妮宝贝,她自闭但喜欢旅行,也许是希望通过旅行来释放自己的灵魂,表达自己的心境。安妮宝贝在其成名作《告别薇安》中所表现出的忧伤、凄婉的写作风格,与她自闭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如第一篇《告别薇安》说:“我们始终孤独。只需要陪伴。”[6]7第六篇《无处告别》中说:“在晕眩般的痛苦和快乐中,感觉自己和鸟一样,在风中疾飞。一次,又一次。”[6]118又如网络写手陌子涵的旅行散文集《就这样安静的看世界》、韩小斌的《感谢这是你,牵着我的手》等,从这些网络作品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一种自我的存在。

不过网络文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民主、平等、自由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因其自由性、大众性的特征,在责任意识、道德观念、诚信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消极的意义。网络文学的市场化,导致了人们文学思想的转变,如急功近利、道德沦丧、思想颓废。这也验证了马克思的观点,即“一切所谓高尚的劳动——脑力劳动、艺术劳动等都变成了交易的对象,并因此失去了从前的荣誉”[7]。

(二)网络文学的负面价值观

第一,网络文学参与者责任意识的弱化。传统作家具有职业性、规范化,进入门槛比较高等特点,他们不仅坚持着“以文载道”的文学观念,而且也具有教化民众的使命;可以说,传统文学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责任重大,写作目的明确,如莫言的小说《娃》体现了对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审视;《活着》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白鹿原》《尘埃落定》表现出对民族历史文化与当代人们生活的反思①参见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版,第252 页。等,这些传统作家的作品都带有思想与灵魂。而网络文学就大不相同了,网络文学的写作主体比较庞杂,具有大众性,大部分是非职业的网民组成,大多数写手都用网名来代替自己的真实姓名,体现出“三无”的特征,即无身份,无性别,无年龄。如著名网络作家安妮宝贝(励婕)、唐家三少(张威)、今何在(曾雨)等,这些都是网络上有名的作家写手,可是很少有人清楚他们的真实姓名。而网络出版极其自由,网络文学创作者只需要将自己的写好的作品粘帖到网页上,作品发表就算成功了。由于网络发言发帖并非采用实名制以及追查难度高等原因,许多大学生实施了现实生活中不敢实施的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出于报复或作弄心态肆意将他人的个人信息、照片、日记等内容发布到网上。又如对“虐猫”“艳照”“外遇”当事人的人肉搜索等等。[8]发表门槛低的事实,导致网上文学质量堪忧,一些作品没有思想灵魂,纯属是娱乐民众,有的甚至是低级趣味,一些黄色、暴力的思想充斥其间,盛大文学就曾被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揭露,称其商业化过度,文学内容涉黄,并呼吁政府能够加强管制。如《诱夫》《王氏春秋》等,都或多或少涉及了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

第二,网络文学参与者道德观念的缺失。网络写手追求的只是当下的影响与利益,而不是身后的名声与影响,成名快,被人遗忘的也快。网络写手为了迎合读者的心理需求,提高点击率,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和名誉,他们往往在作品中加入矫情、虚伪、暴力与色情等低俗内容。有人评论说,网络热捧小说多带“色”,这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现实情况。由于阅读者的猎奇心理,很多的文学读者在网上寻找书籍的时候,大多是因为标题吸引人才去看具体的内容。网络出版商为了谋取暴力,也会推波助澜。网络出版人金丽红谈及“书卖得好”主要原因,除了“每时每刻在研究读者,研究他们阅读兴趣”之外,“具体运作十分重要”,“研究读者—沟通读者—精心制作—全力营销”。[9]网络编辑往往通过营销的方式去推荐书籍,这也影响了读者的选择。由于阅读者的阅读水平不一,很多读者的自制力不够强,抵制不住诱惑,做不到择优阅读。一旦这些网络文学在网上传播开来,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读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读者开始模仿,会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充斥着血腥、暴力场面的网络小说《黑道风云》《黑帮裂爱》,夹有色情内容与情节的网络小说《命犯桃花》《小妞儿,来啵一个》《极品流氓火神》等,这些曾在网络上点击量都是相当高的。为了吸引读者,小说也多包含色情语言和情节。

第三,网络参与者参与者诚信意识的缺失。网络文学盗文现象比较严重。最为典型就是王蒙等六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的案例,此案发生在1999年,被称为“中国网络侵权第一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事情的起因是“北京在线”网站未经王蒙等六位作家的许可,私自刊载他们的作品。结果六位作家胜诉,“北京在线”刊载道歉申明并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虽然这起案件得到了公正的判决,但这种法律诉讼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作家保护了自己的权益这一简单的问题。因为网站上发表作品,是网站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在网络上,作品被转载或发表并不会受到原创者的反感,相反原创者只是希望被转载时能有自己的署名。一些网站为了提高人气,赚取点击率,未经作者本人的许可,大量转载作品,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有的甚至将别人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大名,直接在网上发表,这也是很常见的。

三、价值观的引导和纠正

网络文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疑,网络文学的出现对于整个文学发展进程来说是一种进步,在与社会相结合的同时,增强了民主平等、自由等方面的价值观;但不可避免也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如道德观念的消弱,责任意识的淡化、诚信意识的缺失、文学观念的混乱等等。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参与者,影响着网络文学的走向。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判断优秀的标准是看它点击率的高低。可以说,点击率是网络文学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网络文学给读者的道德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网络文学的大众性和自由性,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文学审美观念的缺乏,如唯利是图创作动机、低俗化的审美取向等。传统文学中注重的意境、思想的文学观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奇犀利的语言和离奇曲折的情节。网络文学创作者的这种自娱娱人的创作心态,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作品质量较差,艺术上粗糙随意。另一方面体现了文学观念的消解。近年来,由于网络作品数量庞大,网络作品发表的门槛低且网民的思想道德与文化艺术素质各有不同,造成了网络文学“量多质差”状况,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其间不乏文字垃圾,这在博客、BBS、空间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以至有人认为当今时代是有“网络”而无“文学”,或者说是“过剩的文学”[10],这对文学的发展无疑是一种障碍。

在“榕树下”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评奖期间,任评委的传统作家王安忆认为部分网络写手和网络文学爱好者“不是真正的文学青年”[11]。她认为,网络文学的写作者更注重作品的语言,字数等,而忽略了文学的本质。其一,体现在写作者忽略了创作的目的。在网络文学的写作中人们把文学当成了文字游戏。现如今,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确实令人担忧,文学网站的工厂化形态,促使网络写手沦为生产文字的工具。网民们喜欢称网络文学创作为“码字”,文学的成就感似乎与作品的字数成了正比。其二,网络文学以自娱娱人的文学观代替了传统文学的以文载道的文学观,文学没有了传统的神圣感,丧失了文学的严肃性。传统作家的文学作品每一行、每一段都是精心揣摩出来的,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在细品慢琢之后,会觉得韵味无穷。而网络文学更显功利性,以每千字两分钱在堆砌着。其三,网络文学的创作成了单纯的情感宣泄。人们一味的认为文学就是宣泄情感,追求的只是一时一刻的快感。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广大读者思想意识的混乱。有人甚至发出“网络文学等于厕所文学”的疑问,也致使有许多网络作家认为,娱乐消遣成了网络文学的唯一目的。作家路金波即网络写手李寻欢说:“写手们为了千字两分钱在浪费自己的天分,最终会把自己牺牲掉。”[12]

自由平等的文学观增强了网络文学参与者参与文学的意识。可以说,几乎每一位网民都是网络文学参与者,文学创作者拥有了一个完全自由、不受限制的文学创作空间,经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参与到文学创作的队伍当中,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但是在商业化、市场化、自由化的网络时代,人们近乎疯狂的追求作品的点击率,就可能会误导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从网络文学发展的现状看,网络文学还不能看作为文学的走向。

欧阳友权先生说:“人类把文学送进网络,是在一个新的场域里寻求‘诗意的栖居’方式,实现如哈桑所说的‘让我们的精神沙漠多增添一点生命的绿意’。”[13]网络与文学的联姻,带给文学的不应是灾难性或悲剧性的结果,而应在大众化的潮流中不断修正、发展与完善,在信息时代的浪潮里发光发亮,为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说,不管是在传统文学时代,还是在网络文学时代,文学观念都是根本性的问题,通过对网络文学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正确把握网络文学价值观的方向,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对培育读者健康良性的价值立场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1]黄鸣奋.网络时代的许诺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J].文艺评论,2000(4):4-9.

[2]杨延生.网络文学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自由书写[J].新疆社会科学,2006(1):93-95.

[3]曲明鑫.微博文学发展初论[J].琼州学院学报,2013(6):81-85.

[4]郭绍虞.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88.

[5]老舍.老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713.

[6]安妮宝贝.告别薇安[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659.

[8]丁纯.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13(1):38-39.

[9]金丽红.做读者满意的书[N].北京晚报,2005-09-05(35).

[10]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1):143-156

[11]李萍.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调查[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202.

[12]马信芳.网络文学价值观缺失引发未来发展前景争议[N].深圳特区报,2010-04-12(D03).

[1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J].求是学刊,2005(1):94-96.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价值观文学
我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文学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