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置导尿引发泌尿系感染护理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5-03-24冯娟李艳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泌尿系尿管导尿管

冯娟 李艳平

(山西大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留置导尿引发泌尿系感染护理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

冯娟 李艳平

(山西大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目的:从护理操作的角度分析留置导尿管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查找资料的方法。结果:留置导尿引发泌尿系感染与操作是否规范、导管留置时间、引流系统是否密闭紧密相关。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规范操作,加强护理管理,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应尽量避免膀胱冲洗。

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护理

留置导尿是临床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措施,是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由此引发的泌尿系感染,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医院感染[1]。国内报道显示,泌尿系感染占医院感染的第2位,约占院内感染的40%,发病率2% ~5%[2]。患者会因此延长住院日,增加治疗费用。因此,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各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原因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引发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插入动作不熟练或动作粗暴 导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如果操作者动作不熟练或动作粗暴,可能会损伤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坏其防御作用,细菌容易进入并进行繁殖,引起感染。

1.2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 若操作前未严格手卫生、无菌物品污染、外阴皮肤粘膜消毒不彻底,插管时可使细菌沿导尿管和尿道间隙上行造成泌尿系感染[3]。

1.3 尿管固定不当 留置导尿后,若尿管没有妥善固定,当病人翻身或体位发生变动时,会导致尿管在尿道内反复移动,会损伤尿道壁,引发机械性炎症;尿管脱出会人为增加插管次数,加重尿道粘膜受损程度,增加病菌带入机会。

1.4 引流系统不密闭、集尿袋位置过高 引流管连接不良致引流系统不密闭,或使用开放式引流系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集尿袋挂得位置过高,细菌常会随着尿液常通过导管逆流入膀胱形成泌尿系感染。

1.5 接头污染 反复分离管道之间的接口,或更换尿袋时消毒不严格,均可增加泌尿道感染机会。

2.对策

2.1 插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

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尽可能避免使用尿道内留置尿管。更不能简单的通过使用留置导尿来解决尿失禁,或者单纯为了记录出入量而留置尿管。

2.2 操作中要关注细节

2.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操作规程,尤其应重视会阴部的彻底清洁消毒,防止在插管过程中将尿道口或尿道远端的微生物带入膀胱。操作过程中,固定尿管的手必须保持无菌。

2.2.2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动作轻柔 插管时要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粗细合适的导尿管,插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导尿管在尿道内反复提插。硅胶导尿管对尿道黏膜刺激的反应小,适用于保留导尿管使用。

2.2.3 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由于石蜡油棉球涂抹会增加细菌的感染几率,这种润滑方法已逐渐被淘汰。临床工作中常用络合碘作为导尿管润滑剂,由于络合碘兼具杀菌功效,能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2.2.4 适当改良导尿方法 若因尿管刺激引起尿道痉挛造成插管困难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杨美华等[4]将分次注入丁卡因胶浆润滑剂导尿方法,应用于50岁及以上的男性患者,提高了首次插管成功率,有效降低了尿道感染的发生率。

2.2.5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固定尿管时,可选用专用尿管固定贴,或将3M胶布剪成H型后将尿管固定在大腿的上1/3处,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留出活动度,当患者躁动或翻身时,自尿道口至胶布固定处的尿管不会受到牵拉,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5]。

2.2.6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液反流加强巡视和观察,避免尿管和引流袋弯曲受压或扭曲打结,保持尿管通畅。保证引流管位置低于膀胱出口部,集尿袋放在低于床面10cm处,并及时放空贮尿袋。亦可选择使用抗返流尿袋。

2.2.7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普通集尿袋更换频率为2次/周,使用抗反流集尿袋可大大减少更换频率,避免接头处被污染。尿管不慎脱出或密闭性系统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尿管。

2.3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

多次行膀胱冲洗会因反复打开接头而产生逆行感染的机会,预防性的膀胱冲洗不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6]。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尽可能减少外源性膀胱冲洗。

2.4 掌握拔管时机

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导尿管更换周期以2周为宜。一旦膀胱功能恢复,应立即拔管。拔管后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以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对于留置导尿的病人,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尿操作是泌尿系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泌尿系感染的最好方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同时护理人员要树立循证护理的理念,关注留置导尿操作中的细节,采用科学的前瞻性护理措施,保证护理措施安全可靠,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率,保证病人安全。

[1] 岳素琴张延霞,袁康.医院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1,10(5):358-359.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0.

[3] 马振芝.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668-2669.

[4] 杨美华,李林,杨小红等.改良男性导尿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0):1277-1278.

[5] 刘雪.2种导尿管固定方法对尿路感染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A):137-138.

[6] 范美,郭宏.膀胱冲洗对预防留置导尿尿路感染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6):231-232.

R714.14+2

B

1009-6019(2015)07-0247-02

冯娟(1984-),女,山西太原人,大专,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泌尿系尿管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