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见习质量的调查分析

2015-03-24魏元龙张金静岳秋娟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护理学内科

何 瑛,魏元龙,景 艳,张金静,邵 莉,岳秋娟

(1.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82;2.61363部队,陕西西安710054)

关于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见习质量的调查分析

何 瑛1,魏元龙2,景 艳1,张金静1,邵 莉1,岳秋娟1

(1.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82;2.61363部队,陕西西安710054)

目的调查分析藏族学生《内科护理学》既往见习质量情况,以期提高见习环节教学质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见习收获、带教方式、见习人数、见习满意度等条目。结果93.6%(117/125)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学见习过程中有收获;大多数学生希望在理论课后安排见习,且每组人数控制在5~10人;学生对见习过程中带教教师的各方面均较为满意,对见习医院的条件、教师对见习的反馈、评价标准等方面较不满意。结论重视学生参与,优化见习过程,加强过程管理,不断探索客观的多维度评价指标是提高见习质量的有效手段。

学生,护理; 藏族; 内科; 护理学; 见习

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护理学专业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通科护理人才,学生毕业时应具备通科临床护理的能力。内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奠基性的临床专业课,所讲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1]。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基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护理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2]。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临床见习及毕业前的临床实习。临床见习作为课堂与临床之间的桥梁,使护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临床,为理论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平台,也为未来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3]。本院自2004年以来招收护理专业学生,生源基本为藏族学生,由于客观原因,其临床见习的教学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院校之处。作者于2014年4月对已有见习经历的学生展开了调查,以期了解藏族护生内科护理学见习情况及满意度,不断总结经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本院已完成《内科护理学》全部教学的学生125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由同一教师教学,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作为教材,均在相同医院接受见习教学。

1.2 问卷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问卷有效率为98.4%。其中,藏族106人(84.8%),汉族17人(13.6%),其他2人(1.6%)。男生4人(3.2%),女生121人(96.8%)。

1.3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是在充分参阅文献的基础上[4-5],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修订设计而成。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见习收获、带教方式、见习人数、见习满意程度等条目。在第5学期《内科护理学》学习过程中结合见习医院实际情况,共安排4次见习。见习内容涵盖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核病

4个章节的内容,相关章节理论学习结束后即进入医院见习。发放问卷前,作者向被调查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及问卷填写要求,统一发放问卷,问卷填写结束后,由班级负责人统一收回。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见习收获情况 93.6%(117/125)学生认为内科护理学见习过程中有收获。各类收获中,64.0%(80/125)学生认为见习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62.4%(78/125)学生认为见习能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认知,46.4%(58/125)学生认为见习可培养临床思维,71.2%(89/125)学生认为见习能提高病情观察能力,55.2%(69/125)学生认为见习能提高学习兴趣,46.4%(58/125)学生认为见习能提高病情观察能力,另有4.8%(6/125)学生认为见习能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见习使得自己对医院的环境更熟悉、见习使理论知识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

2.2 见习时间和见习人数 见习时间安排上,21人(16.8%)选择理论课之前见习,73人(58.4%)选择理论课之后见习,31人(24.8%)希望理论课前后均安排见习;见习人数上,115人(92.0%)希望每组见习人数控制在5~10人,8人(6.4%)选择每组见习人数在11~15人,2人(1.6%)选择每组见习人数在16~20人。

2.3 既往见习满意度 总体来看,学生对既往见习满意度较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见习过程中带教教师的各方面均较为满意。学生最不满意的是见习医院的条件,对教师对见习报告的反馈速度、选定的见习病例及见习评分标准均有一定程度的不满意。

2.4 提高见习质量的途径 73.6%学生(92人)认为见习前先复习课堂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见习质量,61.6%学生(77人)认为选择规模更大、级别更高的医院能提高见习质量,18.4%学生(23人)认为应提高带教教师素质,另外,1.6%学生(2人)认为在见习过程中应适当安排实验操作,并应加强对患者症状评估能力的培训。

表1 内护既往见习满意度(n=125)

3 讨 论

3.1 优化见习过程,合理安排见习人数 既往见习安排一般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及医院患者的情况,择机安排学生进入医院见习,在此过程中,见习学生已在一定程度上遗忘将要见习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因而见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73.6%)期望在进入医院见习之前,教师能帮助学生回顾一下将要见习疾病的有关知识,这样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组见习人数的多少会影响见习的质量。在人数安排上,绝大多数学生(92.0%)希望每组见习人数控制在5~10人,这与洪少华等[5]研究结果一致。合理地安排见习人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享见习资源,且能在见习过程中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此外,见习带教教师的能力也直接影响见习质量,乃至学生今后的临床能力。带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启蒙者,因此带教教师的言行要体现出对护理专业的热爱。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临床带教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临床带教教师娴熟的护理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职业责任心,才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6]。

3.2 重视学生参与,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见习教学是下一阶段实习教学的基础和起点。如果见习没有学好,今后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实习教学的质量[7]。传统的见习教学基本是以教师为主角,患者的评估及分析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主导进行,学生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标准答案。出于避免矛盾和尊重患者意愿的角度,临床见习中实践操作部分都是以教师演示为主,无法让学生动手[8]。由于参与程度较低,更有部分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处于“开小差”状态,这样的教学效果基本上不能达到见习的教学目的。见习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及藏族学生偏重于直观、感性、形象思维的特点[9],提示教师在日后的内科护理学见习中,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带教方式,可尝试引入团队竞争等学习法[10]。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患者评估及分析的各个环节,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3.3 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客观评价指标 传统的见习评价基本是以学生上交的见习报告为标准进行评判。见习报告不能反映学生在见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及动手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见习过程中,而是在完成见习报告时,照抄其他同学的记录。相关研究表明,具体而真实的任务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充实而富有挑战性的见习状态,任务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反思学习,任务让书本知识活起来[11]。所以在日后的见习评价环节,除以见习报告作为评价标准外,也应尝试给学生分派见习任务,如评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书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等任务指标均应不断被完善入考核指标中。而且本次调查也显示,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反馈速度及评分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提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对见习的反馈速度。探索一系列客观适用的评价指标也势在必行,除了结合传统的考勤、见习报告等指标,教师应考虑加入学生参与患者评估见习、护理操作、病例讨论、分析护理计划及护士礼仪护理人文关怀等,从而全面反映护生的综合能力而进行测定过程中的多维度的评价指标[5]。

综上所述,内科护理学见习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价等过程实施的越细化,学生的收益必然也越大。本研究仅对既往教学进行了浅显分析,提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参与、优化见习过程、加强过程管理,不断探索客观有效的多维度评价指标,并尽可能地从客观方面改善学生的见习条件,提供更多的患者,进而达到培养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Son JT,Park M,Kim HR,et al.Analysis of RN-BSN students′clinical nursing competency[J].Aehan Hakhoe Chi,2007,37(5):655-664.

[3]徐江华,王宁.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与病例讨论相结合模式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3,11(8):761-762.

[4]阎红,刘书文.《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25(10C):2751-2752.

[5]洪少华,李阳,裴紫燕,等.内科护理学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全科护理,2011,9(29):2709-2710.

[6]范文静,龚勤慧,周洁.护理本科生见习期间临床沟通情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9):664-667.

[7]秦明,黄裕新,杨琦,等.当前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384-386.

[8]舒静,陈怡,舒勤,等.临床医学院理论课临床见习模式现况调研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8):827-289.

[9]赵静,杨丽君.西藏地区内科护理学教学难点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86-87.

[10]李娴琳.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实施团队竞争学习法可行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09-110.

[11]张美娟,陈露露,钱美娟.高职基础护理临床见习能力目标及见习任务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107-10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60

:B

:1009-5519(2015)10-1583-02

2014-09-16

2014-11-29)

何瑛(1982-),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方面的研究;E-mail:hy2006667@163.com。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学护理学内科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浅谈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病例导入PBL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