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在老年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4李国秀许国琼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0期
关键词:疑难病例素质

李国秀,许国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科,重庆400010)

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在老年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李国秀,许国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科,重庆400010)

目的探讨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的实施方法,提高老年科护理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该院老年科实习护生共180名,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名,传统方法是由带教教师为主体,对病例提出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制定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由教学组长归纳总结,护生只是参与观摩。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是以护生为主体,由护生按整体护理模式,对病例提出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等,其他护生积极参与并进行补充及讨论,最后由教学组长或护士长总结。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观察组护生的满意率(95.62%)优于对照组(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有助于提高护生理论、操作、沟通等综合素质能力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临床; 教学方法; 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 老年科

疑难护理病例讨论可以提高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交流,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1]。新模式疑难护理病例讨论应用于临床带教中,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进一步提高护生对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水平,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增强护生的主观能动性[2]。充分做到现场师生互动,以真实病例为教学内容,结合书本知识,让护生在短时间内将理论联系实际。护生通过病例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提高临床教学结果及患者对护生及科室的满意度。本科运用新模式难病例讨论用于老年科实习护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老年科实习护生共180名,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90名,其中男2名,女88名;年龄19~23岁,平均(21.0± 1.3)岁。对照组90名,其中男3名,女87名,年龄18~22岁,平均(20.0±1.4)岁;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讨论方法 (1)对照组:由带教教师汇报病史,根据病史提出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制定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等,由教学组长评价、总结,护生只是参与观摩。(2)观察组:根据老年科疾病特点及实习大纲要求,从带教教师选出本组责任制管床患者中,选出危重临床护理病例(对于护生病情相对较重、病史不典型、症状与体征不明显、诊断基本明确,护理问题多、护理困难)。要求本小组实习护生每个人都参与、团结合作,共同探讨。让护生在病例讨论前对病例对象采集相关资料,包括入院评估、既往史、现病史,了解其社会心理因素,熟悉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掌握护理理论知识,提出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制订护理计划,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由管床的实习护生按整体护理要求先进行床旁查体,以幻灯片形式在教室汇报病史,提出护理重点及难点、护理措施,由本轮实习的其余护生进行补充发言,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带教教师要掌握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从而核实病历汇报内容,并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针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同时通过提问和讲解,进一步熟悉疾病护理知识。再针对护生感兴趣或不清楚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最后由教学组长或护士长总结,对实习护生带教教师给予点评,并补充疾病相关知识。

1.2.2 评价方法 (1)本轮实习护生的成绩按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教学评分标准》执行,由教学组长或护士长以形成性评价进行评分,护生疑难护理病例讨论按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学疑难护理病例讨论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占出科考核的40%计入实习手册。(2)两组护生均参加本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由教学组长安排,统一时间、闭卷阅卷等,占出科考核的20%计入实习手册。临床技能考核按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操作评分标准》执行,由6名教学组成员考核后取平均分作为最终的技能考核成绩,占出科考核的30%计入实习手册;(3)综合素质评分,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工作能力、规章制度、服务态度等4项对护生的表现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4、3、2、1分)评分,每一项分为4个小项,占出科考核的10%计入实习手册;(4)护生自评,护生根据自身实习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评标准按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评分标准》执行,两组均计算满意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的比较 观察组以护生为主体进行疑难护理病例讨论,其他护生积极参与并进行补充及讨论,增加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观察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素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综合素质的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综合素质90 90 88.0±12.8a76.0±11.3 89.0±11.7a67.5±10.4 89.9±9.4a68.9±8.1

2.2 两组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及护生自我评价比较 观察组护生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强了患者自信心。观察组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及护生自我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生满意度及护生自我评价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生满意度及护生自我评价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患者对护生满意度(%) 自我评价(分)90 90 95.0±11.3a77.0±8.6 93.2±5.3a78.6±4.9

3 讨 论

3.1 讨论新模式疑难病例质量评价 该质量评价是保证其效果的重要环节[3],由实习护生为主体疑难病例讨论,让护生充分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理论知识,找出护理的难点和重点,有目的地学习。为实习护生提供案例教学的平台,带教教师参与起到引导作用,现场解决护生困惑的问题,控制讨论的节奏,防止讨论偏离主题,协调护生之间的关系。

3.2 培养护生自学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 培养护生自己查阅资料、文献、查看病历的能力,使护生能自觉地更新知识,跟上当代医学领域的飞速进展,并利用多种资源恰当管理所获得的信息,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正确地使用可能得到的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电脑资料检索系统,提高了信息管理能力。

3.3 充分发挥护生的主动性 以护生为主体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从讨论前疾病知识准备、体格检查、汇报病史、找出护理的难点及重点及护理措施,都由护生自主完成,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同组其他护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讨论中积极发言,实现互动教与学,也是新型教学模式——问题式学习,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3.4 有利于专科基本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 在病例讨论中通过对相关疾病护理知识的分析、讨论、解答,使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了记忆,拓宽了思路。增加护生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观察组的理论、操作、综合评定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5 有利于提高护生对危重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 护生和带教教师一起到患者床前,多与患者及家属接触,观察其生命体征,了解病情变化,学会如何找出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护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消除对危重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3.6 有利于培养护生爱伤观念,提高沟通能力[4]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被动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护理,这样就要求护生既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护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爱伤观念是护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生“视患者如亲人”的服务态度,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加舒适的服务理念[5]。从查体方面了解护生爱伤观念与沟通能力,教师可以现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鼓励护生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强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3.7 有利于提高护生综合素质[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综合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病例讨论让护生树立整体护理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法制观念教育、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加强实习期间的考核、培养护患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及重视了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8 有利于提高带教教师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中,带教教师需要熟悉患者情况和整体护理程序,并且要掌握疾病相关的知识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通过组织病例讨论可以提高带教教师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带教教师不但要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也需要同护生进行有效沟通,在患者不愿意让护生操作或护生在患者面前操作不规范时,带教教师如何给患者解释,如何指导护生使其觉得在患者面前不丢面子,又不挫伤护生的自尊,而使其下次对这个房间的患者进行操作时无心理障碍,患者或家属不产生怀疑能接受护生的操作。因此,带教教师在操作指导时要注意语气、场合、方式、方法等[7]。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士长、带教教师的组织能力,强化护生专科护理知识。针对疑难病例诊治及护理全过程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解答有关专科护理疑难问题,就专科护理进展进行较深层次地讨论。并且能从该病例护理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处理意见或解决方法,达到提高各层次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使患者受益的目的。护生疑难病例讨论不仅交流了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心得,更提高了护生专业护理水平,让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教师参与,引导学生找出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以问题为基础、护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8]。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新模式疑难病例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9-10],其有助于护生个性的形成,培养集体协作能力[11-12]。

[1]周玉虹,屈波,丁玲.疑难护理病例讨论的组织管理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38-1440.

[2]彭历.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2-63.

[3]朱秀英,张天华.护生主导式多媒体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201-202.

[4]陈志美,曾俊,程勤,等.改良式护生教学查房在手术室实施效果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5):617-618.

[5]崔金秀.护生爱伤观念的培养[J].全科护理,2009,7(1),82-83.

[6]丁立新,魏妍.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271-272.

[7]俞国琴,胡春梅.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在NICU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5):107-109.

[8]李敏,孙立晨,张国锋.PBL教学模式在中药成分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药与临床,2014,5(3):45-46.

[9]李奕欣.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5):451-452.

[10]陈璐,万德光,严铸云,等.PBL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药与临床,2014,5(2):93-94.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55

:B

:1009-5519(2015)10-1572-03

2015-01-05)

重庆市卫生局面上项目(2012-2-073)。

李国秀(1973-),四川南充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老年临床护理工作;E-mail:1878141464@qq.com。

许国琼(E-mail:981035819@qq.com)。

猜你喜欢

疑难病例素质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病例”和“病历”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