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应用

2015-03-24雍铁山谭洪育罗满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放射状乳晕肿物

汤 枫,雍铁山,谭洪育,罗满生,吴 红

(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普外科,江西萍乡337000)

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应用

汤 枫,雍铁山,谭洪育,罗满生,吴 红

(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普外科,江西萍乡337000)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普外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女性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乳头乳晕感觉情况、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情况、术后复发、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为100.0%(30/30)、术后复发率为3.3%(1/30);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为96.7%(29/30)、术后复发为3.3%(1/30);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乳头乳晕感觉异常率[6.67%(2/30)]、双侧乳房基本对称率[93.3%(28/30)]、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96.7%(29/30)]与对照组[13.3%(4/30)、83.3%(25/30)、80.0%(24/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安全、美观、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乳腺肿瘤; 纤维瘤; 环乳晕切口; 传统放射状切口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乳腺纤维瘤是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乳腺小叶内良性肿瘤。患者在应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后,常常在乳房的皮肤上留下难看的手术瘢痕,甚至影响双侧乳房的基本对称性,对女性的家庭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美容作用在乳房手术中的必要性,环乳晕切口逐渐应用于治疗乳腺纤维瘤[1]。本院普外科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选取了30例女性患者应用环乳晕切口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普外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住院的60例女性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体格检查了解乳腺肿物的位置、数目、大小、硬度、活动度,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结合临床病史等均可确诊为乳腺纤维瘤。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后1周内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29.2±5.4)岁,肿物数量1~4个,单侧乳房病变20例,双侧乳房病变10例,肿物直径0.8~4.0 cm,平均(1.5±0.5)cm;对照组患者年龄18~43岁,平均(26.5±6.0)岁,肿物数量 1~4个,单侧乳房病变18例,双侧乳房病变12例,肿物直径0.9~4.0 cm,平均(1.7±0.6)cm。排除标准:合并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等。两组患者年龄、乳腺肿物的位置、数量、大小、硬度、活动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予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再次定位并划线标记乳腺肿物。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结合乳腺肿物的位置和大小,选择距离其最近的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如为乳腺多发肿物,则尽可能选择能兼顾多处乳腺肿物的环乳晕切口。环乳晕切口不宜过长,最长不宜超过乳晕周长的1/2,以免影响乳头的血运[2]。术中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在脂肪组织层和乳腺腺体的表面之间沿着大乳管的方向潜行分离,直至触及到乳腺肿物。用组织钳钳夹或缝线缝合牵引乳腺肿物,同时助手用手将乳腺肿物尽量推至切口的下方,充分地暴露手术视野、钝性及锐性游离乳腺肿物及周围的部分腺体,完整切除乳腺肿物及周围的少许正常腺体。创面严密止血,予3-0的可吸收线逐层间断缝合腺体创缘、皮下组织,皮肤予5-0的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术后伤口予绷带加压包扎,手术标本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及常规病理检查。若乳腺肿物切除后残腔过大,为避免术后切口积液,需放置引流条,一般术后24~48 h拔除。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放射状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手术操作等均与观察组的治疗方式相同。

1.2.2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乳头乳晕感觉情况、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情况、术后复发及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术后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乳头乳晕感觉异常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混合型肿瘤,出现在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3]。乳腺纤维瘤在青年女性中好发,与青年女性血液中较高雌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而行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4]。任何手术遗留的瘢痕都是对乳房自然美的破坏,而乳房的完美是女性美的重要体现。只要进行手术就会遗留瘢痕,一方面与患者的体质相关;另一方面与手术的操作相关,其中又以切口的选择最为重要[5]。传统放射状切口,与乳腺腺管的方向平行,能有效降低乳腺腺管损伤的发生率;同时乳腺肿瘤位于切口的正下方,有利于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但是传统放射状切口愈合后瘢痕较为明显,尤其是切除乳腺多发肿物时,甚至会影响双侧乳房的对称性,严重影响了乳房的美观,甚至会影响夫妻之间感情和家庭和睦。鉴于青年女性特别重视乳房的美观度,所以医生手术治疗时不仅要把肿瘤完整切除,还要重视保留乳房的美观[6]。环乳晕切口由于乳晕区的皮肤有小丘状皮脂腺结节及色素沉着,所以手术切口愈合后一般不会遗留明显的瘢痕。同时乳晕区的皮肤薄、弹性好,切口愈合后瘢痕较平整柔软,一般不会影响两侧乳房基本对称的情况,术后患者及家属接受度较高。有学者认为,用环乳晕切口可治疗任何乳房象限的乳腺纤维瘤[7]。乳腺多发肿物若是在同一象限或者相邻的象限时,甚至仅需1个环乳晕切口就能完整切除所有的乳腺肿物,这样既减少了手术切口和瘢痕的数目,减轻了手术的创伤,也能取得更加美容的效果。

在观察组应用环乳晕切口治疗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如下体会:(1)术前严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8]。若患者年龄较大无乳房美容方面的强烈需要或术前未能确诊为乳腺纤维瘤,则不应勉强选择环乳晕切口。(2)术前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并画线标记乳腺肿物,有利于明确乳腺肿物的位置及环乳晕切口的设计。(3)手术切口宜尽量设计在乳晕边缘稍偏外侧[9],而不是在乳晕组织内,因为此处容易造成乳晕出现白色瘢痕,从而使术后切口瘢痕较为明显。(4)用组织钳钳夹牵引或用缝线缝合牵引的部位应选择肿瘤旁的乳腺组织,因为乳腺组织坚韧,牵拉较为容易而不易撕脱[10]。(5)乳腺肿物的大小在4 cm以内同时距乳晕的距离在5 cm以内较为适宜,同时乳晕直径需超过3 cm。因为若乳腺肿物较大且距乳晕的距离较远,手术视野的显露必然欠佳,可能无法达到完整切除的效果,手术的创面较大,术后出现切口积液、切口血肿等可能性也相应地增加。(6)术中应尽可能地避免乳房悬韧带的切断,以免影响双侧乳房的基本对称情况,使乳房形状的维持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乳房的美观。(7)术中应将乳腺肿物及周围0.5~1.0 cm的正常乳腺组织切除,以免乳腺肿物无法完全切除。(8)术中创面彻底止血,避免缝合过多的乳腺组织;若乳腺肿物切除后残腔较大,可以考虑不予缝合,允许其由血清及纤维素渗出填充;术后伤口加压包扎预防术后切口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与应用传统放射状切口相比,切口甲级愈合情况、术后复发的情况无明显差异。前者出现术后乳头乳晕感觉异常的情况较后者明显减少;前者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复发少,安全可靠,符合新时代女性对美观的要求,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1]郑敏,周斌,汤君东,等.经乳晕缘切口切除多发乳房肿瘤[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3):151.

[2]陆玉琴,宋勇罡,孙爱军.环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物切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0):1154-1155.

[3]孙芸,沈加君.环乳晕弧线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7):789.

[4]屈新才,张勇,张波,等.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治疗及整形处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6):473-474.

[5]周先锋,马聪,杨枋.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4,28(3):134-135.

[6]张柏.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35-136.

[7]张英豪,林黎春,蒋宗刚,等.手法张力美容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5):513-514.

[8]朱世录.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8):60-61.

[9]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9-210.

[10]屈军.环乳晕与传统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接受性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60-6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0.027

:B

:1009-5519(2015)10-1511-02

2015-01-26)

汤枫(1983-),男,江西萍乡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专业的研究;E-mail:15128762@qq.com。

猜你喜欢

放射状乳晕肿物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相爱的日子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水晶灯耳饰
5例乳腺放射状瘢痕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乳晕变黑是病吗?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环乳晕微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效果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