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女大学生失联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5-03-23邓金连

关键词:女大学生失联对策

邓金连

(东华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浅析女大学生失联原因及应对策略

邓金连

(东华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近期,女大学生频频失联甚至遇害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由于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和家庭安全教育的薄弱,导致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以媒体报道和访谈为主要依据,结合各项实际调查数据,从女大学生失联的各种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失联;对策

邓金连.浅析女大学生失联原因及应对策略[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428-431.

DENG Jin-liang.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missing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4(4):428-431.

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学习、生活、恋爱、升学、就业等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她们社会阅历简单,处事缺乏经验,防范能力差,存在许多的安全问题。对于女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她们承受力弱,安全问题也存在其特殊性[1]。2014年8月以来,女大学生失联甚至惨遭迫害的消息频频传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如河南、重庆、江苏、山东等地发生了多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从8月9日,20岁重庆市女大学生高某搭错车失联遇害事件开始,到9月2日河南郑州22岁女大学生张某返校报到后失联,至少发生了26起(28位)女性失联事件,其中包括14名女大学生;有5人遭遇犯罪分子侵害甚至遇害,有8人已被找到,平安回家或返校。另有15名女孩至今仍未找到。年轻的生命,美满的家庭,瞬间被毁,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2,3],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是,为何高校女大学生失联频率如此之高? 女大学生失联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怎样来防止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

1女大学生失联的现状

1.1 失联的特征

综合28名失联的女大学生来看,失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搭乘黑车或与黑车司机谈价格时产生冲突;(2)上学时转车或搭“顺风车”,遭遇色狼,并上了色狼的黑车;(3)大多数为单独出行;(4)携带现金或首饰,被抢劫;(5)与网友见面,被网友利用或者威胁。

1.2 时间空间

在一些高危时间或空间出行,占失联的多数。(1)时间方面。失联时间主要集中在暑假的夜间、凌晨;(2)空间。事发地多为封闭或较偏僻、灯光相对较暗的地方。例如车内、车库,或者人员较少的、比较偏僻的地区,如公园,郊外。

1.3 失联的原因

(1)家庭和学校安全教育的薄弱,社会的违法犯罪存在。 目前我国家庭和学校安全教育方面的不足[4,5],可以说是造成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根本原因。家庭安全教育意识的淡薄和现在整个教育模式及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相对比较严格。过于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忽略了培养和锻炼孩子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能力,而恰恰这种严格是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反而使孩子慢慢地丧失了主动、自觉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往往使人不容易涉足到社会上的阴暗,从而为学生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因此学生思维往往简单,不谙世故,这也是女大学生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目标的最大原因之一。其次,高校针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不多。虽然有些高校也经常开展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但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还不是很多[5-7]。最后,高校的安全教育的可操作性也不强。部分女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现有安全教育可操作性不足,很多课程都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5-8]。很多女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教授她们更加实际的防范方法,以及遇到危险时如何逃脱及避免伤害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与犯罪分子搏斗,如何转化犯罪分子的心理,以免被伤害。

(2)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导致女大学生失联的主观原因[9-11]。由于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社会经验缺乏,难以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陪伴下长大,与社会的接触机会不多,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总是靠着课本上学到的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去应付遇到的现实问题。很多女大学生喜欢独自出门,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 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潜在原因。很多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法律常识和知识,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顺风车”是没有运营执照的黑车,甚至没有买保险,司机没有驾照就载人,为了利益最大化,经常超载。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样的黑车,连公民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怎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管理欠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和管理不当,是造成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客观原因。据相关媒体统计,失联案件基本都与“黑车”或者没有运营资格的“顺风车”相关联,所谓的“顺风车”成了作案的伪装和工具。目前“顺风车”管理的混乱现状,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规范。而大多数高校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加上城市公共交通不完善,造成大学生出行不方便。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相对比较拮据,无法经常支付高昂的“打的”费用,从而为无运营资质或者无牌照黑车或“顺风车”(一般是面包车)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在暑假阶段,住宿的学生比较少,更加增大了犯罪的可能性。

2预防失联事件发生的对策

面对女大学失联事件的现状,一是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安全教育,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措施,给女大学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广大女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2.1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安全教育工作

鼓励家长培养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着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我保护、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落实高校女大学生基本的防御能力的训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博士、犯罪学专家谢丽丽说,这类案件的共性是犯罪分子侵财、侵色、临时起意,而坐黑车的女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现在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除了学校教育也跟他们成长的环境相关。从小处在父母保护之中,没有经历风雨,以致独立生存、生活能力较差,容易相信陌生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面对很多问题,不能独立解决。因此,学校和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我保护、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安全教育中,要与政法、消防等部门联动,请他们从更多实际案例中予以引导。大学生们即将走上社会,离开父母和学校的庇护,独自面对一切。只有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从危险中逃生,学会让自己尽可能少受伤害,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们才能真正地成熟起来。

2.2 树立安全防范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女大学生要切实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社会的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是有概率性的,甚至有些犯罪者在事前也没有预谋,当他有机会时就会临时起意。有专家指出:所有犯罪者侵害的目标都是比他弱的,上述女性的确符合犯罪者的“心理条件”。因此,面对暑期频发的失联案件,女大学生最好减少单独外出的次数,且避免穿着过于暴露,尽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平时外出不要搭乘陌生人的机动车、人力车或自行车,防止落入坏人圈套。如上陌生人的车,或者去陌生的地方,自己需谨慎些,最好和家里人打个电话。遇到险情(抢劫或其他危险)的时候,要智慧应对,先不要激怒对方,争取时间让自己有机会脱困。

注意时间和地点,不要把自己置于高危境地。晚上外出要保持警惕。建议行走在灯光明亮,往来行人较多的大路。行经路边黑暗处一定要提高警惕性,最好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走。如果外出需要经过陌生道路,建议选择有路灯和行人较多的路线。女性单独夜归时,要留意身后是否有人盯梢,在偏僻的路段如果发现有陌生人始终跟在身后不远处,尤其要提高戒备,快速横过马路,尽量不要跟他走同一边道;如果还是被紧跟,则要向灯光较亮、行人较多的地方行走;当确定被跟踪时,应就近选择进入热闹的商店或有治安人员的地方,或者找最近的居民家求援,并在第一时间打电话与家人、朋友联系,获取帮助。

2.3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保护自我的意识

女大学生要切实加强法律常识和知识的学习,学会如何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一方面,如果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或者规定,受害人开始就能分析判定这些黑车的性质,知道万一出事故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如果这些都想明白了,类似女大学生搭“顺风车”失联的案例肯定会少很多。一方面,从受害的几位女大学生来看,开始受了欺负或者凌侮,忍气吞声,继续任其折磨,而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2.4 提升公共交通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作为政府应大力完善大学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社会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此类案件嫌疑犯,大多是搭乘被害人的黑车司机,再次暴露出黑车非法营运暗藏的多种安全隐患,理应引起交通运输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理应开展打击私车营运,同时有序增加调度人流密集区的正规运力,方便乘客出行,挤压黑车的生存空间。

2.5 媒体不要过度渲染

值得注意的是,在“女大学生失联”话题持续发酵的过程中,有媒体和网友提醒公众注意舆论有扭曲之势。大象公会总编辑黄章晋(微博)就在微博上说,“如果紧盯新闻,你会觉得女大学生失踪现象在增加,但中国每年上万人口失踪,几乎不被媒体关注,从人口比例看,女大学生不可能存在失踪案例急剧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部分媒体还针对舆论苛责女大学生,甚至“贴标签”般提出批评。《京华时报(微博)》“京华时评”指出,“可以提醒人们,尤其是女性,不要为贪便宜而搭黑车,不要单身走小路”,“但是不要轻易为女大学生群体下断语、挂标签。”

3结论

本文对女大学生失联现状及各种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缺乏和自我防御能力的不足,是造成此类案件的根本原因。因此,强化家庭和学校的安全防护基础教育工作,培养女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不断改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加强治安管理,加强文明宣传与引导,为女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一个平安的社会环境,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丹丹.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7(2):136-141.

[2] 王从严,霍军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8,22(416):415-416

[3] 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2004(4):18-19.

[4] 徐学萍,葛传兴. 浅谈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及管理教育[J].沧桑,2010(4):204-205.

[5] 高铁黎.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 152-153.

[6] 干磨昊. “和谐”语境下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研[J]. 时代教育,2014(10): 69.

[7] 《应对突发事件知识读本》编写组.应对突发事件知识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8] 黄迎兵.大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79.

[9] 熊玉阁,李均立,段捷频. 引导高校大学生自主进行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4):96-98.

[10] 周水平, 万江文, 郭安平,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48-150.

[11] 张兆玮,陈沙沙. 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工作研究,2011(6):186-187.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Missing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DENG Jin-liang

(SchoolofInformationandEngineering,EastChinaInstitute

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t:A series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missing and even assassination events happened frequently recently, which arouse widespread public concern about the safety of female students. At present, due to the lack of basic education and family safety education, security awareness is becoming weak for mos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media reports and interviews and combined with every actual survey data,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miss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Key Words: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losing contac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12(2015)04-0428-04

作者简介:邓金连(1982—),女,湖南新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21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失联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怀念一台机器人:2月12日,“机遇号”火星探测器被宣布永久失联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欧俄探测器抵达火星,着陆器失联
媒体对女大学生群体形象的偏构:以女大学生遇害失联的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