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第三季度白羽肉鸡市场行情分析及后市展望

2015-03-21陈合强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20期
关键词:白羽种鸡鸡肉

陈合强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00)

2015年第三季度白羽肉鸡市场行情分析及后市展望

陈合强

(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226100)

1 第三季度行情回顾

第三季度白羽肉鸡价格在成本线左右徘徊。7月、8月和9月商品肉雏鸡价格逐渐下滑,自6月下旬开始,肉雏鸡价格逐渐回暖,至月末涨至1.8元/羽。7月商品肉雏鸡在成本线上运行,创下了单日价格3.3元/羽的最高纪录,全月平均价格超过成本线,实现盈利。8月尽管进入上升通道,但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使本应在成本线上高位运行的商品肉雏鸡却在8月中旬后逐渐下探,以至于大家都认为赶中秋节的雏鸡该涨的时候却出现反常的持续下滑。9月更是销售极度困难,肉雏鸡跌至0.2~0.3元/羽,拉毛蛋、钢化蛋或淘汰雏饲喂貂或狐狸等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场家被逼无奈不得不提前淘汰种鸡以维持生计,由于许多场家扎堆淘汰,淘汰种鸡价格跌至5.4~5.6元/千克且不能及时淘汰掉;目前雏鸡价落入谷底震荡徘徊。肉毛鸡价格7-9月尽管比6月分别上升了28.77%、34.09%和1.96%,但9月份毛鸡价格至中秋节前跌至5元/千克左右的冰点。屠宰场鸡肉产品走货慢,鸡肉产品售价一降再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无价无量的局面。尽管进入9月随着学校开学及双节临近,也没有出现像去年那样异常的偏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1产能过剩仍然是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目前祖代种鸡企业亏损扩大,仍处于消化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无论集团或是整个产业都呈现过剩状态,据调查,目前家禽饲料总体产能过剩,今年的应用率仅为40%,种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由于行业低迷,肉鸡业从2014年开始逐步去产能,2013年全年祖代种鸡引种量为154.16万套,2014年下降至118.08万套,2015年计划引进110万套。由于2014年12月美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2015年1月我国发布公告禁止从美国输入禽类及其相关产品。国内祖代肉种鸡97.71%的份额都从美国进口,使得今年第一季度的引种量大幅减少,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实际引种量为2.6万套;从4月开始进口逐渐恢复正常,第二季度引种量达到28.05万套;上半年累计引种量30.65万套,同比减少42.66%。7-8月引种9万套,1-8月累计引种39.65万套,同比大幅减少。祖代肉种鸡引种量的减少至少需要大约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作用于商品代市场,虽然近期行情低迷,引发一波种鸡淘汰潮,但由于4-5月份换羽鸡较多,加之肉鸡产品库存较大,消化库存尚需时日,再加上国内几家大龙头企业逆势扩张,所以短期内肉鸡市场还将处在一个震荡期。

1.2毛鸡价格创下7年来新低

监测显示,9月25日毛鸡收购价格大幅下坠,均价5.59元/千克,创下7年来新低,最低价为山东地区,仅为5.26元/千克,山东、江苏等地局部鸡价已落至5元/千克。长时间的持续低迷对市场的打击非常强烈,雏鸡价格遭遇重创。

1.3鸡肉售价低迷

第三季度鸡肉价格低位运行,7月出现恢复性上涨,为9.70元/千克。8月尽管猪肉价格继续上涨,但鸡肉价格却停步不前,为9.68元/千克。鸡胸肉售价跌破8 000元/吨,鸡肉产品综合售价不仅跌破10 000元/吨,个别地方跌破9 000元/吨。进入9月以来,按往年的市场规律,随双节的到来,将会带动下游的需求,进而助推冻品价格,但今年却适得其反,白羽肉鸡鸡肉产品走货速度再次放缓,双节紧邻的2次备货合并为1次,并没有带动鸡肉产品走货,主产品均价不升反降,累计下调600元/吨左右,创下今年来6月以后的又一低点。统计数据显示,近日白羽肉鸡下游冻品价格连日走低,屠宰企业销售压力加大,走货速度放缓,部分厂家更是处于亏损状态。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编制的鸡料比价数据模型显示,今年1-7月鸡料比价平均值为2.73,鸡料比价平衡点为2.13,养殖户的平均盈利只有1.89元/羽,抗风险能力较低。

1.4消费不振

消费市场需求减弱,消费市场疲软除与国内经济大环境及经济新常态下厂矿、工地、企业、机关、学校等群体消费降幅增大有关外;还与近年来产能过剩、食品安全风波不断、快餐店销售额下降,对禽产品需求下降有关。

1.5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受反腐倡廉八项规定等政策的影响,消费拉动乏力。国民经济发展增速放缓,2014年GDP增速降为7.4%,2015年预计为7%左右,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肉鸡需求受到较大影响。据农业部集贸市场监测数据,2014年全国50家重点批发市场畜禽产品交易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增长幅度不到2%,较2012年下滑接近6%,说明畜禽产品消费持续下滑。

1.6相关行业影响

鸡肉和猪肉有很强的关联性和替代性,鸡肉价格随猪肉价格而波动,且有明显的滞后性,一般为3~4个月。近三年生猪产业持续低迷和亏损,也是白羽肉鸡持续低谷的原因之一,尽管从6月份起生猪生产开始盈利,但盲目无序的祖代肉种鸡产能扩张仍然难以使鸡价在短期内回升到盈利水平。

1.7环保红线的收紧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标准对鸡粪、废水等废弃物的处理要求非常严格,目前的问题是许多企业是在原来的环保标准上确定的禽产品价格,现行价格没有提高,标准却提高了,导致企业亏本。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应加强对废污处理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处理好养殖污染问题。

2 后市分析

白羽肉鸡行业自2012年起,已经持续了3年多的低迷,行业内企业大幅亏损。尽管今年由于对美封关导致祖代肉种鸡引种量受到影响,但随着强制换羽技术的运用,第四季度肉雏鸡产量并不会减少,预计第四季度白羽肉鸡价格将弱势震荡低位运行,个别时间段会达到或超过成本线,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1有利因素

2.1.1继续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仍是当务之急

2015年祖代肉种鸡引种量进一步压缩至110万套,较2014年降低9.24%,将有效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1-8月祖代肉种鸡在产鸡存栏与2013年、2014年同期水平相当,后备鸡存栏及总存栏低于2013年、2014年同期水平。祖代肉种鸡企业应主动担当社会责任,进一步减能去存,将达到正常周龄的种鸡自觉全部进行淘汰,减少引种量,杜绝强制换羽,以利于行情的快速复苏。

2.1.2强化宣传

加强主流媒体的宣传工作,以各种形式、不同角度宣传白羽肉鸡的优势和好处:安全、健康、营养、便捷、科学。从现代营养学上讲,人们通常把牛肉、羊肉和猪肉叫作红肉,而把鱼肉、禽肉叫做白肉。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高,而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红肉和白肉对人类慢性病的影响也不一样,研究发现吃红肉的人群患结肠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增高,而吃白肉可降低患这些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并且鸡肉蛋白质中富含人体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其含量与蛋、乳中的氨基酸谱式极为相似,是人类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所以,鸡肉成为最受欢迎的肉类食品之一,这也是发达国家鸡肉消费快速赶超猪肉、牛肉的原因。

2.1.3消费需求

尽管国内肉鸡养殖行业持续低迷,临近中秋、国庆,鸡价依然继续下滑,主要原因是2013年部分超规模引种仍然在发挥市场效应,预计四季度后会逐渐好转。荷兰拉博银行在关于“中国鸡肉能否走出猪肉的阴影?”的报告中认为,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鸡肉消费量年均增长3.9%,超过了牛肉、羊肉和猪肉的消费增长并将持续下去。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家禽生产国,年产鸡肉1 700万吨,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8%左右。分析认为,在中国即使鸡饲料价格高涨、劳动力市场紧缩等造成养鸡市场环境更加困难的情况下,国内家禽养殖和鸡肉消费预计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增长态势,其中原因之一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廉价肉食的需求有关。2012年我国鸡肉人均消费量只有10.1 kg,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7 kg,美国人均鸡肉消费量为44.3 kg,巴西36.5 kg;若我国未来10年达到人均消费20 kg,我国鸡肉消费总量可达2 700万吨,将成为世界鸡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鸡肉、牛肉是三大消费主力,改变肉类消费结构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消费已成为各国消费者的共识。我国鸡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1982年的5%持续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目前全球白羽肉鸡的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消费的28.1%,并早已成为诸多发达国家(欧洲、美国、日本)的第一大消费肉类,其中美国白羽鸡肉消费占比约为52.28%、英国为49%、日本为34.5%,而目前我国白羽鸡肉消费量约占所有肉类的13.11%,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然而消费者却对肉鸡的生产、加工过程知之甚少,以至于出现“速成鸡”、“激素鸡”、“6翅8腿鸡”等谬误广泛流传,影响了民众对鸡肉消费的热情。多年来我国动物蛋白食品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主要体现禽肉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的不断增加,对猪肉和牛羊肉形成了替代之势;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猪肉长期处于消费主导地位,2014年全年猪肉人均表观消费量超过42 kg;2010-2014年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占肉类总产量比例平均值分别为64.1%、21.2%、8.1%和4.9%;牛羊肉产量占比相对稳定。近几年受H7N9事件影响,禽肉占肉类消费比重的增速有所放缓,已经连续两年下降,2013年禽肉占比21.10%,2014年禽肉占比20.11%,分别下降了0.60%和0.99%。未来10年禽肉将进一步扩大消费份额,预计占比30%以上,而禽肉结构的比例为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白羽肉鸭=1.0∶0.56∶0.48,白羽肉鸡总量几乎是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鸭的总和。

2.1.4中央财政安排12.88亿元资金扶持畜牧业发展

为提升我国牛羊肉等畜牧产品生产能力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应急供应保障能力,促进实现畜牧产品的有效供应和市场稳定,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2.88亿元扶持畜牧业发展,比2014年同口径增加1.88亿元,其中10.88亿元用于扶持畜禽标准化养殖,重点支持适度规模化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圈舍、养殖设施装备、环境调控、防疫消毒等基础设施条件,注重节水设施、清粪设施、漏缝地板、疫病防控、自动化环境控制等;同时,选择河北、吉林等10个省开展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支持试点省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用于采取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1.5打击冻品走私有利于行业发展

大量长期存在的冻品走私对我国畜禽养殖行业危害极大,以家禽产品为例,据估计,海关进口数据仅为进口总量的20%~25%。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冻品走私的打击力度,据新华社报道,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打击走私冷冻肉品力度加强,威慑力加大导致很多走私冻品肉囤积在国门周边,非正常渠道的肉类入境急剧减少,2015年1-6月全国海关共立案侦办冻品走私犯罪案件141起,查证走私冻品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2.7倍。据了解,目前仅香港囤积的冻品超过1万个集装箱,迫于近期的严打压力未敢实施走私,但也不排除未来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进入大陆的可能,因此,行业同仁仍需大力呼吁政府持续不懈地进行打击。全国海关打击农产品走私“绿峰专项行动”,4月22日大连海关在武警配合下开展了代号为DL03的大规模查缉行动,打掉一个走私农产品团伙,嫌疑人11人、700余吨、案值过2亿元,维护国内相关产业秩序。2013年以来,冻品走私案件立案53起、14.96万吨、26亿元、涉税2.25亿元。

2.1.6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所适用的反补贴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2015年8月29日,商务部发布2015年第33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15年8月3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所适用的反补贴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在反补贴措施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继续按照商务部2010年第52号、2013年第56号和2014年第44号公告公布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征收反补贴税。这有利于行业发展。

2.1.7猪价对鸡价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猪肉进口量增长较快,总量不到国内总产量的1%,但对国内市场的价格影响越来越大。生猪价格进入上行周期,生猪产能压缩见底,供需平衡基本结束,今后一段时期生猪供需总体平衡,不会出现暴跌。原来的中小养殖场(户)占比大幅降低,因此生猪养殖进入新常态,肉类消费多样化,猪肉消费不断增加,但比重逐步下降。80年代猪肉的占比达到了肉类的64%,禽肉占到30%,牛羊肉占到13%。生猪生产的增长量将更多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增量,同时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压力。今年6月份起,养猪业摆脱周期性的低迷,毛猪价格从每千克14元涨到目前的17.5元。然而,通常与猪肉价格具有联动效应的肉鸡价格至今仍是低迷。历史上正常的猪肉与鸡肉价格比中枢为1.5~1.6,监测显示,近日毛鸡价格却只有5.53元/千克,比价超过历史最高点,达到了3.2。持续稳定的猪肉价格,也将拉高鸡肉的销售价格。

2.2不利因素

2.2.1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企业开工不足,用工减少,快餐和单位食堂对肉鸡消费需求下降很快,导致市场消费不足,屠宰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屠宰企业下压肉鸡收购价格。

2.2.2环境压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增大

肉鸡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将影响自身可持续发展,粪污无害化成本高对肉鸡产业发展产生阻碍;但相比于别的畜牧养殖产业,鸡肉在满足人们肉食品需要的同时,也是相对比较环保的产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报告显示,畜牧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超过全球交通运输的排放量,全球9%的二氧化碳、37%的甲烷、65%的一氧化二氮都是由畜牧业造成的。据国外碳足迹研究专家研究,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按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生产1 kg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8 kg,生产1 kg猪肉为3.8 kg,生产1千克鸡肉只有1.1 kg。同样如果将目前我国猪肉产量的30%转变为鸡肉生产,每年可降低近4 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此外,肉鸡产业还能提供大量优质的可替代化肥的有机肥,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

2.2.3疫情影响

今年以来疫情相对平稳,按近年来肉鸡生产波动规律,如后期没有重大疫情,肉鸡出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但随秋冬季节到来,昼夜温差加大,如通风与温度协调不好,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会导致疫病的发生,进而影响肉鸡市场。

2.2.4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肉鸡养殖的成败、生产效率的高低、经营效益的多寡。龙头企业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合理配套鸡舍的自动化设备设施水平,解决我国肉鸡标准化养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快产业整体提升。

2.2.5建立健全行业基础信息和疫情收集发布工作

为有效应对我国肉鸡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应逐步建立准确高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调度系统,健全监测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同时针对动物疫病对产业的威胁将长期存在的状况,建立对动物疫情和畜禽产品质量监管的网络信息化监测和发布制度,实现动物疫情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及时监测、监管和发布,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小结

由于饲养家禽需要的粮食较少,同时消费者可从中获取更多优质廉价的动物蛋白且鸡肉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极有益于人类健康,同样长1kg肉,肉鸡仅需1千克多料,而牛需6 kg料,猪需3 kg料,所以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肉鸡的消费量越大。历经80年之久的世界高科技育种,使白羽肉鸡在1935年95 d出栏,体质量仅1.3 kg;1960年67 d出栏,体质量1.5千克;1986年45 d出栏,体质量1.8 kg;到目前42 d出栏,体质量达到2.5 kg,且料肉比高达1.4∶1。中国的白羽肉鸡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先进养殖设备、饲料加工及鸡产品加工设备的同时,引进了一流的现代化、标准化的饲养方式、饲料及鸡产品加工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中与国际接轨时间最早,现代化、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程度最高的外导型利国利民的新型产业。白羽肉鸡产业是朝阳产业,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尽管目前白羽肉鸡行业面临诸多困难,行情长时间持续低迷,企业亏损严重,资金周转困难,但只要祖代企业主动自觉继续减能去存,行业一定会及早迎来久违的春天。

猜你喜欢

白羽种鸡鸡肉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种鸡疫病预防的措施
快快长慢慢长
厨房料理小妙招
下半年鸡肉市场看好
天热了,吃点鸡肉吧
2017年第三季度白羽肉鸡市场行情回顾及后市展望
2017年第一季度白羽肉鸡市场行情回顾及后市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