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生为本”理念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2015-03-20陈桂梅曹晓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陈桂梅,曹晓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基于“以生为本”理念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陈桂梅,曹晓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以生为本”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基本价值理念,文章从概念入手,阐释了“以生为本”的基本要义,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以生为本;人才培养;职业院校;践行

职业教育家黄炎培说过,“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但是“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1]。长期以来,人们将职业教育误认为是功利主义教育的典型,忽视了职业教育 “助人成人”的社会价值与使命,从而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影响到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基于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强调 “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并将它贯彻渗透于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意义重大。

一、职业教育“以生文本”内涵

“以生为本”理念是对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是广义人文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广义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以生为本”就是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学生的发展。虽然社会现实总在不断变化,学校的价值观念因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2]。但是,无论哪一所学校,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下,坚持不变的人文精神,才会有特色积淀,而这种人文精神唯有渗透到学生身上,才会展现出一所学校的教育成就与使命,才会使得教育本身展现出特有生命光环,才会让人们对这所学校产生敬仰之情。

二、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关于 “以生为本”的解读

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办学的思路和目标。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在学校,学生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就要“以生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以生为本”反映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就是要在专业建设中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要在学校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关心学生生活,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和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 “以生为本”的理念

世界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无不根据自己的国情创造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双元制”、美国“渗透性”、英国“三明治”、澳大利亚“TAFE”、日本“厂办校”、加拿大“CBE”以及新加坡“教学工厂”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在人才培养上还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创新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课程设置的宽度和厚度,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生命的丰富和性格的养成

学生生命的丰富是与“教育之为教育”的本质分不开的,“学校所以教人为人,绝非仅仅为谋生而设立。……学生的兴趣愈多,则胸襟就会愈广,引导学生向生命博大无涯发展,进入渊深无极的境界”,学生就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某种生存的职业技能,减轻生命的兴趣,产生虚度荒芜的情绪。正如约翰.S.布鲁贝克指出:“一个人要能完全胜任工作并充分享受工作的欢乐,就应该懂得工作的社会学的、历史学的、心理学的、文学的基础艺术的各个方面。”以“大学本身是一种生活”的高等教学观念养成学生性格,对学生终身受用[3]。因此,职业院校除了有针对性地“围着市场转”的同时,还要设置丰富多样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身心素养、创业素养等,实施综合素养教育,如增设选修课程、专题讲座、文化沙龙;加强思政、体育、艺术等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守纪教育等实践工作,无论在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环节,切实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满足学生性格的养成需要[4]。

(二)重视差异化教学模式,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互帮

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职业院校呈现生源多样化、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增大、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够强等问题。如对口单招、自主单招、普通招生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情存在明显的差异,学校必须组织教师做好分层分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业务训练,并在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督导方法上,增强改革的针对性,从而扩大改革的受益面。在教学模式上重视差异教学,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并发挥朋辈的互帮互助作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学生水平的差异,实行整齐划一的技能竞赛选拔体制明显是不合适的。因此学校在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中,搭建平台开展多层次的专业技能竞赛,在实现“人人参与”的同时,做好优秀选手的培育与选拔是很有必要的。

(三)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内涵,助跑学生成长

通过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事情。通常职业院校的做法是积极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办订单班,聘请企业导师等[5]。这些方式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无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还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然,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确实承担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企业对学校的技术与资金的支持,企业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等。但从学生受益方面看,我们认为,将校企合作融入育人环节,更有助于学生对个人学业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院校不是象牙塔,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和价值观,认清自己,是学校教育中最有魅力的一笔。每年的企业满意度调查中,企业主管们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的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在学校教育中容易完成,但职业素养提高唯有与企业深入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这也是今后校企合作工作的一个重点。如有的职业院校将企业文化渗透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生活体验中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气息,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四)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凸显个性化指导

“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内心充实和人格健全的和谐之人”。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整合了专业教育、德育、美育等教育成果基础之上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拓宽学生们未来职业的宽口径发展,是毕业生们追求人生价值,提高和自我实现的一种发展途径。创业与就业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无论对上岗从事专业工作还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学生来说,创业教育所带来的理念革新和行动引导,都是有益处的[6]。

如何开展创业教育,职业院校首先应搭建创新教育平台,现有的做法如为学生建设创业街(园)、设立特长工作室等,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并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和政策;其次是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选择要来自企业,课程内容要有操作性和可行性,能够吸引学生,教学方法上能够让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训练,尽快掌握创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最后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开展教育活动,针对新生,进行职业趋向测试、职业生涯设计的职业指导教育,普及创业教育知识,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项目指导或模拟训练、地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讲等活动。

(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贴近学生需求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职业院校或多或少地开通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但在体系的完善与“以生为本”的程度上,各学校之间还是有明显差异的。目前较有特色的做法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控意识,提高学生心理维护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的同时学会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节等计划性的宣传活动等,营造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开展心理咨询,做好心理干预与疏导,如成立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测评室等,提高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条件,贴近学生诉求,化解心理危机实践,做好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预防性服务;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队伍成员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为主,德育教师和医务人员为辅,强调共同参与、齐心协作。

[1]高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与实验 [J].教育研究,1998(5):28-34.

[2]查德义.行为导向高职思政课教学应实现的几个转变[J].职教通讯,2014(12):49-51.

[3]黄俊杰.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养教育: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 (3):19-25.

[4]徐今雅,朱旭东.“专业教育”辨析——兼论专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J].复旦教育论坛,2007(6):29-34.

[5]纪春明,赵磊.构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0-71.

[6]李雪梅.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异化与矫正[J].高等教育研究,2013(10):52-56.

[7]王承绪.高等教育与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9.

(编辑:林钢)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udent-First Idea in th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Gui-mei,CAO Xiao-yan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214121,China)

The idea of putting students first is not only the core values shap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but also the basic values guiding the work of preparing students for workforce.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the idea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rom five aspects:curriculum,teaching mod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tudent first;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actice

陈桂梅(1977— ),女,山东莱阳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科学管理;曹晓艳(1967— ),女,江苏无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图教学、教学质量监控。

G 710

A

1671-4806(2015)03-0064-03

2015-01-19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b/2013/01/05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哲社课题(SK201307)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