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典型经验 以“集群、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下半年河南畜牧业工作(一)
——2015年河南畜牧业年中盘点

2015-03-20本刊编辑部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14期
关键词:病死猪无害化养殖场

本刊编辑部

学习典型经验以“集群、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下半年河南畜牧业工作(一)
——2015年河南畜牧业年中盘点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7月2日,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暨畜禽屠宰监管体制改革现场会在南阳市内乡县召开。会议组织参观学习了南阳市内乡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育肥猪保险等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了各地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对下半年全省畜牧业重点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会上,内乡县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南阳市就畜禽屠宰体制改革工作、洛阳市就促进奶业发展工作、许昌市就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驻马店市就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汝州市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等进行了典型发言,会议还印发了其他市县的书面交流材料,各地的做法亮点纷呈,经验宝贵,成效显著。本刊编辑部特根据会议资料,整理编辑各地的典型发展经验,希望能为各地下半年畜牧业发展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级畜牧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按照“集群发展、生态发展、安全发展”的发展理念,着力在“调结构、强带动,提质量、增效益,破瓶颈、控风险”上下功夫,畜牧业生产总体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重大动物疫情基本稳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畜牧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会议强调,下半年全省畜牧系统要继续努力,克难攻坚,积极作为,按照全年的各项工作部署,履职尽责,抓好落实。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一是明确总体要求,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试点经验,加快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二是切实提高认识,认真落实要求,建立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育肥猪保险工作。三是深化对改革严肃性、紧迫性的认识,保证改革质量,加强分类指导,做好制度创新,推进畜禽屠宰监管体制改革。四是加强基层检疫力量,加大检疫工作经费投入,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网络建设,加强养殖信息档案登记,规范检疫行为,加大打击逃避抗拒检疫等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五是强化投入品监管,强化监测预警,强化风险管控,抓好突出问题的集中治理,启动示范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宣传培训,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六是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大力振兴河南奶业,大力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加快草牧业发展。七是搞好调查研究,扎实谋划项目,注重沟通衔接,积极汇集民智,做好“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八是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好“三查三保”活动,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会议强调,要学习好各地经验,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畜牧工作。一定要统筹好各项工作,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查三保”活动与畜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振奋精神,严格履职,务实创新,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新的贡献。

内乡:突出三大体系建设 抓好关键环节监管全力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去年以来,内乡县紧紧抓住该县作为省级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市级育肥猪保险工作试点县的机遇,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工作联动为重点,突出三大体系建设,抓好关键环节监管,全力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目前全县已建设日处理40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1座,2014年育肥猪及能繁母猪保险入保109万头,病死猪处理11.7万头。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建立县乡完备的执法监管体系

一是机构编制到位。县编委下文,成立财政全额供给的县畜牧兽医执法大队和15个乡镇畜牧执法中队,编制80名,大队高配为副科级,中队高配为副股级,实现了事有人管。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县组建中队,乡镇政府提供支持,产权归县畜牧局,2012年来15个乡镇执法中队和1个无害化处理中心全部挂牌建设到位,现有人员100人,新建、改建房舍3 470 m2,购置办公家具57套,仪器设备784台(套)。实现了乡镇中队阵地建设、人员招录和工作开展三到位。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各种制度,狠抓工作规范,促进了产地检疫、生猪保险、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工作开展。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县财政在保障大队、中队办公经费的基础上,县乡两级执法体系建设累计投资390多万元,改善了装备、办公条件,提高了基层职工待遇,使基层职工安心工作,基层监管能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县生猪产地检疫率达到99%,比2013年提高5%。

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的无害化收储运输体系

由于该县目前处于大、中、小养殖场和少量散养户共存的现状,病死畜禽死亡面广、量大、随机,如何分散收集是重中之重。为此,该县设计建立了由执法中队牵头的收储体系,根据饲养量科学测算,设立一、二级收储站和三级收储点,成功实现了对病死畜禽的收集。

一是建立一级收储站。面对千家万户不同时间死亡的畜禽多层、量大、面广、线长的特点,以养殖集中的乡镇建立一级收储站为重点,有冷库,有专门管理人员,一级站依靠中队,合理布局,直接收集养殖户和三级收集点上交的病死猪,同时管理二级站和三级点。

二是建立二级收储站。在年出栏5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针对死亡数量较大的实际情况,为防止疫病交叉传播,发挥企业主体责任,以养殖场自建为主,建设35 m3以上的冷库,存放本场病死猪,放置于交通便利处,统一标准,作为二级站,多日存储,统一报验,集中收集处理。

三是建立三级收储点。依靠防检网络,在中小型养猪场、养猪集中区域及部分小区以防疫员为主建立三级收储点,购置不低于800 L的低温冰柜,就近收集社会上的病死猪,量少时由防疫员上交一级站,量大时由运输车直接到点收集。四是合理设计收集路线。按收储站点布局,规划设立病死猪无害化收集线路,购置专用车辆,由县执法大队具体负责监管收集运输,根据各个点上报的数量,安排车辆,由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与保险公司勘验员一起随收储车到各点收集,超过10 kg的保险公司称重,低于10 kg的计入无害化处理数量,三方签字核对后装运,到无害化处理厂后,由驻无害化处理厂中队再次核对交接,确保从病死猪收集到无害化处理场的无缝对接,确保对病死猪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动监所的全程监管下进行。

目前全县设置一级收储站8个,二级收储站14个,三级收储点98个,规划病死猪无害化收集线路5条,购置专用车辆3台。对无害化处理收集贮存建设的35 m3以上的冷库和购置800 L以上的冰柜,财政补贴50%。

建立设施完善的无害化处理中心

内乡县高度重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工作,县政府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作为破解动物疫病传播瓶颈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来抓,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畜牧、发改委、财政、农业、环保、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领导小组,出台方案,明确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规划建设了占地4.6公顷、日处理能力40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场区三区分开,高温化制,防止交叉污染;另一方面完善有机肥厂建设,把每吨病死猪产生的约230 kg肉骨渣作为有机肥的原料,按比例加入猪粪发酵后经加工做成有机肥;每吨病死猪可生产约100 kg的油,用作生物柴油的原料(4 000元/吨)。二是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联动有机结合,通过外出考察、宣传发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统一思想认识,并详细核算风险账及投资效益账,养殖户每投保1头育肥猪需交保费6元,1头母猪按投保17头育肥猪算,缴费102元,按8%的死亡率,每头按40 kg计算,死亡赔偿金272元,可减少损失170元,消除了养殖户思想上的偏见、误解和顾虑,激发了他们的投保热情。同时,对每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的80元予以分解,养殖环节对农户病死1头猪补贴40元,对无害化处理中心补贴25元,运输费用15元。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勘验与保险理赔勘验同时进行,病死猪勘验后一并拉走,最终到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统一勘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统一理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调动了养殖户上交病死猪的积极性。2014年,该县签单承保育肥猪966 792头,勘验赔付22 979头,6125 983元,全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16 512头。通过探索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实现了养殖场(户)、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和畜牧系统多方共赢的局面,使全县无害化处理和育肥猪保险进入良性运转轨道。

汝州:克难攻坚 多举并措全力探索推进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做好全市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规划和布局

2014年,汝州市制订了《汝州市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确立了“2816”布局规划,即:在全市建设2个无害化处理中心,在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设8个无害化处理车间,在各个乡镇、偏远山村建设16个无害化处理收集站(点)。在无害化处理中心建立两个大型病死猪存放冷库站,作为一级收集站,在偏远地区的焦村、临汝镇、陵头、蟒川建立四个中型冷库站,作为二级集运站,在各乡镇防检中心站和偏僻山村建立10个中小型冷库,作为三级收集点。两个市级无害化处理中心主要负责全市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的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方式实行两种模式,一个采用高温高压化制,一个采用高温生物降解,以互补长短;万头以上养殖场建立的8个无害化处理车间主要负责本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16个收集站(点),主要收集各乡镇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病死猪。一级收集站主要负责拉运收集二级集运站和中心附近的病死猪,二级集运站主要收集贮存三级收集点和附近养殖户的病死猪,三级收集点主要收集区域内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病死猪。定期由无害化处理中心收集车辆把二级集运站和部分三级收集点的病死猪收集至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机制拉动,服务推动,克难攻坚破困局

根据“2816”布局规划,该市确定了8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无害化处理车间;在养殖量大和养殖密度集中区域建立四个二级病死动物集运站,在各乡镇防检中心站建立了十个病死猪三级收集点。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面对养猪形势差,养殖场老板对建设无害化处理车间不积极,不主动的困局,该市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并以对建设完成无害化处理车间的规模场给予13万元奖励的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养殖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该市把服务推动当作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帮助养殖场购置性价比高的无害化处理设备,帮助养殖场分析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前景,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每个中心给予95万元的奖励补助,以及帮助他们协调征地、用电等有关问题,坚定了养殖场的信心,推动了该市无害化工作的进程。

织链条,保运转,完善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基础建设

一是在全市各乡镇和偏远山区建设冷藏库;二是配置和发展了专门用于拉运病死猪的车辆。在全市布局、规划了10个三级收集点;在养殖量大和密度集中的区域建立4个二级病死猪集运站。为做好病死猪的收集、运输,健全收集网路,组建了病死猪收集专业车队。采用政府补助一部分,自己付出一部分的方式,统一购置了收集运输车辆,成立了车队。每辆车给予补助1.5万元,车辆由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和车辆所属人共同管理,签订协议,专门用于病死猪的收购运送。目前,车队有13辆收集车辆,主要按照区域收集中小规模场和散养户,拉运至三级收集点和二级集运站。无害化处理中心拉运车辆4辆,主要拉运收集二级集运站的病死猪。至此,该市完善建立了由养殖场→三级收集点→二级集运站到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网络收集体系建设,使病死猪收集无缝隙、全畅通。

联保险,注润滑,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为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该市将生猪养殖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结合起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广泛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在加快推进处理中心、处理点和收集体系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保险联动措施。一是确定了承保机构,确定了中华联合和人保财险两家保险公司对育肥猪和能繁猪进行承保。能繁母猪的保险试点工作由中华联合河南分公司汝州支公司承保;育肥猪保险试点工作由人保财险河南省分公司汝州支公司承保。二是与两家保险公司通力合作、协同推动,制订了《汝州市生猪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共同做好生猪保险试点工作。三是对养殖场(户)进行宣传发动。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养殖户召开生猪保险试点工作动员会,承办机构印刷宣传资料,防疫员进村入户向养殖场(户)宣传生猪保险工作意义、投保条件、保险责任、金额、费率、保险费、保险期限、保费承担比例、理赔程序等。

为保障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能够长效运行,该市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谁上交补贴谁,谁处理补贴谁”的原则,对补贴金额实行分类分段(上交、收集和处理)补贴。对8个已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点的万头以上养殖企业(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资金直接补贴到场;对不具备无害化处理条件的中小型养殖企业和散养户的病死猪,由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每头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80元补贴,按养殖场(户)30元/头、无害化处理中心40元/头、运输环节10元/头的标准进行补贴。(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病死猪无害化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