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年报》关于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分析

2015-03-19

传播与版权 2015年6期
关键词:篇数中国青年报版面

寇 娇

《中国青年报》关于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分析

寇 娇

[摘 要]青少年犯罪是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中国青年报》有关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在这个议题上主要通过积极引导来进行报道,期望能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框架理论;议题;《中国青年报》 以“青少年”和“犯罪”两个词为在读秀中文学术搜索中进行专业搜索,得到《中国青年报》2012年关于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的报道篇数为101篇,2013年为82篇。剔除相关性比较差的文章,得到2012年青少年犯罪议题的报道篇数为72篇,2013年为62篇,并进行分月进行统计。从整体上看,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是《中国青年报》的关注议题。但是也有异常,如8月、11月、12月,这些可能受特定事件因素的影响,如2013年8月,《中国青年报》关注的主要事件有李某某案的报道。

[作 者]寇娇,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长期以来,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可能步入歧途。青少年犯罪不仅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也对其本身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加之青少年接触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多,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对青少年也产生重要影响。对于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本文试图利用框架理论对《中国青年报》进行分析。

一、理论概述

框架理论把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看作是一种建构现实及其意义的活动,认为媒介通过构建不同的新闻框架向我们呈现现实、定义现实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 208-214页。。正如塔奇曼在《制造新闻》中所说的,新闻是对现实的社会性建构②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 290-292页。。媒介并不是原原本本地展现现实,媒介展现现实的方式因不同的报道框架而有所不同。我们通过媒介来了解自己接触不到的世界,不同媒介的报道框架影响着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对新闻议题进行框架分析,从而解构出媒介背后的报道机制。

二、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

随着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框架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如陈阳的《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王玲宁的《国内新闻框架研究现状述评》对有关框架研究的国内外理论作了一个综合评价。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对《中国青年报》的框架分析研究有很多,如有关医患关系、青年创业等,但有关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的框架分析还比较少。

本研究针对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对《中国青年报》进行了框架分析。在《中国青年报》近十年的报道内容中,分别以“青少年”和“青少年”“犯罪”的关键词对全文进行索引,发现《中国青年报》对青少年和青少年犯罪这两个议题报道的篇数呈同方向变化,即在报道“青少年”议题篇数多的年份,报道“青少年犯罪”议题的篇数也比较多。关于青少年犯罪报道最多的是2007年,为180篇。自2007年开始,关于青少年和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基本呈下降趋势,但是从2011年开始,又有所增加,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那么在2012年和2013年,《中国青年报》对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作了怎样的报道?《中国青年报》对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是怎样的?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三、《中国青年报》对青少年犯罪报道的基本分析

(一)报道数量

(二)报道版面

在2012年和2013年《中国青年报》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的134篇报道中,总共在16个在版面上报道过。其中,在共青视点版面上报道最多,有49篇,占所有报道内容的37%;其次是综合新闻、要闻版、法治社会,以上四个版面占所有青少年犯罪报道总数的80%以上。在要闻版的报道中,能够登上头版的有10篇其中7篇是与团委工作相关,可见《中国青年报》作为中国共青团中央机

关报,共青团的相关报道在该报的版面位置上存在优先地位。

(三)报道类型

根据报道类型的不同,将2012年和2013年《中国青年报》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的134篇报道分为五种:消息、通讯、会议性文件、评论性报道和深度报道。其中,深度报道所占比例最高,为41%。可见《中国青年报》在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上,经常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深入剖析相关的因素,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以及体现对失足青少年的关爱和引导。

(四)报道来源

报道来源可分为八类:政府机构、政府人员、当事人、执法机关、专家学者、第三方机构及个人、其他媒体及社会调查。其中,《中国青年报》在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上的报道来源最多的是政府机构(60篇),占所有报道总数的接近一半,政府人员、当事人、执法机关和专家学者也是重要的报道来源。总体上来说,《中国青年报》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来源比较直接,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

四、《中国青年报》对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分析

新闻报道除了在数量、版面、来源等方面存在基本表现框架,还存在话语框架,需要从报道主题、报道态度和报道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一)报道主题

报道主题在新闻报道的框架中是最高层面的。报道主题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新闻话语的组织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内涵。《中国青年报》在有关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的报道方面,2012年和2013年的报道最多的主题是“问题青少年”。对问题青少年的关注是《中国青年报》对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的一个主要主题,关注了不同类型的问题青少年,特别是一些边缘弱势青少年。此外,《中国青年报》在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上,还致力于青少年的管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与其办报宗旨是一致的。

(二)报道态度

报道态度体现的是新闻机构对事件的情感和倾向,体现了媒体的立场、不同的报道态度,表现出不同的报道框架,也产生不同的效果。首先,在近两年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中,《中国青年报》的主要报道倾向有中立、引导、揭露和批判,最主要的态度是中立,占52%。将报道态度与报道主题和报道来源等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看,持有中立态度的原因是《中国青年报》很多与青少年犯罪相关的报道是来自于团委官方的报道。其次,报道态度是引导,可见对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中国青年报》期望能够引导失足青少年、问题青少年以及更广大的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此外,持有批判和揭露态度的各占5%,持批判和揭露态度的主要是一些犯罪事实的报道,其作案手段的凶残和青少年的扭曲心理值得批判。

(三)报道话语

在近两年《中国青年报》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道中,更多的是有关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开展、引导和关爱青少年性和谐政策性的解读和报告,语言描述客观,有些文章传达着一种精神,如“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报道中,用“中国梦”“青春”“担当”这样的话语来激发青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而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同时,有关犯罪事实和犯罪场面的报道非常少,也很少有明确字眼说明青少年都有哪些犯罪行为,仅在少数报道中有非常血腥的关于青少年犯罪事件的详细报道,采用非常严厉的比喻“杀人游戏”。有关青少年犯罪类型的报道也只有少量有所涉及,提到的主要有性侵犯、赌博、卖淫、故意杀人、打架斗殴等。这些报道话语与报道态度等相结合,表明《中国青年报》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结语

《中国青年报》在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上存在报道框架,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类型、报道来源等方面可以直接看出。通过对报道主题、报道态度、报道话语的深层次分析,发现在报道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上,《中国青年报》更倾向于对报道对青少年进行服务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这样的引导性的文章,而不是血腥残忍的犯罪手段和犯罪场面,青少年的权益和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倡导和保障,这些与《中国青年报》的办报宗旨是一致的,青少年的话语权在《中国青年报》得到了重视和尊重。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陈阳.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J].国际新闻界,2007(4).

[4]龙耘.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2.

[5]王玲宁.国内新闻框架研究现状述评[J].中州学刊,2009(11).

[6]王雷,申从芳.框架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东南传播,2009(5).

猜你喜欢

篇数中国青年报版面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我心目中的“暖闻”——中国青年报的“暖闻·暖心”之路
众筹来的2018新年献词——中国青年报“强国体”出炉记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表达特色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版面“三评”看得失
2013年《资源导刊》发表各省辖市文章排行榜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