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促进视角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研究
——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

2022-02-19陆建城

中国园林 2022年1期

陆建城

罗小龙*

随着全球城镇化的不断推进,2007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首次超越非城市人口,且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50年,届时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1],城市发展也势必面临空前的压力。2016年,联合国召开的人居环境大会将“城市住房和可持续发展”定为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居民健康生活”进行大量探讨,其中关于自然资源与健康生活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居民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来看,观赏自然景观、在自然环境中生活、改造利用自然资源是3个主要表现形式[2]。社区花园作为居民利用自然资源的典型案例,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3]。

从国内来看,随着健康生活观念的改变,户外运动、交友及农作等健康休闲方式兴起,在朋友圈晒健身、社交及生态环境等照片成为时尚潮流,这对社区花园的环境营造提出更高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城市相继提出打造社区花园,并将景观塑造、瓜果蔬菜种植、亲子活动及生态改善等功能纳入其中。这也体现了社区花园不再局限于传统观赏与游憩功能,而是具有了身心、社会及环境等综合健康促进作用与价值。为此,如何融入健康促进的理念,在社区花园环境营造过程中进一步体现支持性健康因素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议题。

1 社区花园概念与综述

1.1 社区花园概念

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最早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欧美国家。英国学者勃察特(Burchardt)将其定义为“将土地切块划分,分给失地农业工人耕种,用于自给自足或补贴家用”[3]。钱静认为社区花园指将土地分割成小块,租赁或分配给个人或家庭用于农耕和园艺,以解决食物不足与土地闲置问题[4]。随着世界战争爆发、全球经济萧条、城市功能完善与居民诉求变化,社区花园的概念也在深化。刘悦来将社区花园定义为在不改变绿化空间属性的基础上,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满足居民园艺活动的空间,其能促进公共参与和社区营造[5]。周晨认为社区花园能拉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距离,促进社区关系和谐[6]。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社区花园建设与研究起步较晚。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为2014年刘悦来主持的上海社区花园项目[7]。随后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陆续开展建设[8-10]。从我国社区花园类型来看,根据空间分布情况,可分为街区型、校区型、小区型和园区型;根据建设载体类型,可分为自上而下的有组织型和自下而上的自发型;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大、中、小型[5]。

1.2 社区花园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国内外社区花园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根据统计分析,国外期刊发文量为2 400多篇(Web of Science),而国内期刊发文量为66篇(知网)。其中,生态多样性、资源保护、健康功能、管理制度、植物配置、气候条件、社区关系和景观环境成为排名前8的关键词(图1)。从近5年的文献增长率来看,国外健康功能、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的研究增长率位列前3名,分别为24.1%、23.5%和21.8%。而国内更加关注景观环境、生态保护与社区治理的研究,甚至社区花园与健康的相关研究呈现缺失状态。

图1 2000—2019年社区花园文献关键词排名前8情况(篇数,笔者绘)

从具体内容来看,研究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早期国外文献研究热点在于社区花园的管理模式、管理困境和主体博弈[11],而近年来涉及管理标准、网络化与体系化管理的研究成为热点[12]。国内学者则关注欧美、日本及澳大利亚社区花园管理经验总结,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13-14]。二是社会效益。国外社会学者关注社区花园对提高资本、提升和谐度、降低犯罪率和增强社会公平等社会效应的研究[15]。而国内学者则从社区花园对城市景观提升、土地效益提高和邻里关系促进等方面进行探索[5-6,16]。三是生态效益。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社区花园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活性,缓解生态环境退化[17-18]。国内学者则将社区花园与海绵城市进行结合研究[19],或关注社区花园的生态设计[20]。四是健康效益。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社区花园可以改善饮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和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等[21]。国内学者则将社区花园延伸至绿色资源或空间的健康效益进行研究[22]。

1.3 研究述评

当前,国内外针对社区花园进行了大量探索,丰富的成果也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然而,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于健康视角下社区花园的研究仍较薄弱。国外医学、生物学和环境学等学者针对社区花园的健康效益进行了大量跟踪实验研究。空间设计学、社会学等学者也从定性角度对健康效益转化机制进行了探索。而国内设计学科学者更多从城市公园、体育公园等绿色空间的健康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严格意义上涉及社区花园与健康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结合健康盛行与疫情暴发的现实背景,社区花园作为直接接触市民的空间载体,理清社区花园与健康促进的理论关系并总结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显得十分必要。

2 社区花园与健康促进

2.1 健康促进的内涵

健康的内涵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早期的健康被定义为身体无器质性病痛。随着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富,健康的内涵也逐渐从生理扩展至心理、社会等综合层面。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与心灵健康”。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进行延伸,创新提出环境健康。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延伸出健康促进内涵,并提出支持性环境营造是健康促进的核心,也是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等健康促进的最终实现方式。因此,健康促进内涵包括1个核心和5个维度,相互之间促进与反馈,以实现整体健康促进(图2)。

图2 健康促进内涵模型(笔者绘)

2.2 社区花园与健康促进的理论关系

2.2.1 社区花园对健康促进的影响机制

21世纪以来,社区花园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参与社区花园可以刺激“心理-神经-激素”系统以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23];可以诱发体力劳动以促进生理健康;可以搭建人与社区群体的联系纽带以促进社会健康和心灵健康,可以降低自然灾害风险以促进环境健康[24]。从影响机制来看,社区花园通过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即提高认知水平、改变日常行为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身心、社会等整体健康的促进。

然而,上述理论机制并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参与使用”这一中介激发健康行为,进而实现健康效益的转化[25]。关于社区花园的参与和使用,行为学中的“社会-生态”理论提出其不仅受参与主体的因素影响(性别、年龄等),还受外在支持性环境因素的影响[26]。社区花园的支持性环境营造是否体现健康因素,进而激发居民参与与使用社区花园的积极性,对健康效益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健康因素可以归纳为“安全性、舒适性、归属性、导向性与规范性”[27],这些也构成居民参与社区花园的基本诉求。如安全性指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舒适性指空间布局与设计贴合人体行为规律;归属性指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导向性指各类居民健康需求的专门化定制;规范性指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

2.2.2 健康促进下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的分析框架

通过社区花园对健康促进的影响机制分析,笔者将支持性环境分为4个部分,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试图揭示支持性环境营造过程中如何体现安全、舒适、归属、导向与规范等健康因素,进而实现整体健康促进(图3)。一是功能环境,指从各类居民健康需求出发,配置相应功能与服务,实现功能与诉求的导向性定制;二是人文环境,指挖掘与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传统风俗等,增强居民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三是自然环境,指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加强诱导性与激发性的生态景观设计,并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四是制度环境,指完善健康事务管理体系,如突发威胁健康事件、健康普查等,为营造健康的公共环境提供制度保障[24]。

图3 健康促进下的社区花园分析框架(作者绘)

3 案例研究:健康促进下莫斯维尔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实践

3.1 案例概况与研究方法

澳大利亚第一个社区花园建立于1977年。与西方国家不同,其并不是在政治运动、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中产生的,而是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对城市环境破坏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同时,澳大利亚是全球社区卫生健康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在悉尼与墨尔本的一些社区实践中,已将社区花园纳入健康管理与规划的制度体系,并创新了政府主导与私人参与的社区花园健康管理模式,以及明确了社区花园的健康服务功能与内容。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全国约230个社区花园在居民与城市健康促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农业体验是澳大利亚社区居民最喜爱的休闲方式,这与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不谋而合。因此,澳大利亚社区花园的健康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莫斯维尔社区花园(Moss Vale Community Garden)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的温哲卡利比,其建立的初衷是降低周边社区居民抑郁症而导致的高自杀率。2010年后,社区花园又将糖尿病和传染病控制、健康主题教育及自然灾害防治等纳入支持性环境营造内容。在个体、环境和社会等健康促进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于2020年2月23—24日,对社区花园管理者与使用者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试图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3.2 健康促进下莫斯维尔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的内容

结合上文功能、人文、自然和制度环境的分析框架,以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总结其在支持性环境营造过程中的健康促进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3.2.1 功能环境:功能与居民健康诉求的导向性定制

莫斯维尔社区花园功能环境营造始终以居民健康诉求为核心。初期,管理者对社区居民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普查并定期更新,具体包括人口规模和每个居民的姓名、年龄、工作地点、身体状况及联系电话等,了解其现实诉求,真正将功能服务落实到“每个家庭和每个居民”。经对管理者进行访谈后得知,2010年后,功能环境营造重点为老年人糖尿病导向性服务、青年人抑郁症导向性服务和学生健康主题活动。

1)老年人糖尿病导向性服务。

莫斯维尔社区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21%①。由此,社区花园提高了管理的“导向性”,调整蔬菜种植类型,在花园的西南角划定一片空地种植低糖蔬菜,如黄瓜、空心菜和冬瓜等,并搭建温室保证全年供应。同时,定期邀请医生或营养师举行糖尿病专病讲座,并传授食物烹饪的方法与技巧,如2019年开展关于糖尿病的主题活动高达5次。此外,花园内增设了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的咖啡供应场所和缓慢型运动基地。根据某居民访谈,其每周3次参与花园活动,且食用蔬菜都在社区花园购买。糖尿病专病服务丰富了糖尿病防治知识,也为日常专病交流及治疗提供了有效路径,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青年人抑郁症导向性服务。

社区花园对抑郁症、精神障碍类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温哲卡利比历来是青年人抑郁症高发地区,为了缓解抑郁症导致的高自杀率,社区花园创新了多种青年人交流活动。2016年底,管理者针对社区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居民希望花园增加活动次数和丰富活动形式。由此,2017年至今,管理者策划了各类青年人交流活动约30次①。如邀请著名歌手举办花园音乐会,邀请青年每周参与耕种活动(图4),以及提供商务接洽空间等。同时,积极鼓励抑郁症患者邀请亲朋好友参与活动,并为远途的客人提供“流动式”居住木屋(图5)。花园建立至今,社区自杀率由最初的6.8%下降至0.9%①。青年人交流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促使患者参与集体活动,促进了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为其搭建社交网络,促进了社会健康。

图4 户外耕种活动(社区花园管理者提供)

图5 “流动式”的居住木屋(笔者摄)

3)学生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为促进社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社区花园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健康主题活动,活动类型分为家庭式和学校式。家庭式主要是以单一或几个家庭为对象的亲子类活动,如“爱护食物”演讲比赛、智力运动会和花卉种植友谊赛等(图6);学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学生群体活动,如每年固定的“环境日”的花园整治、义务“劳动日”的园艺种植等(图7)。学生健康主题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为其树立了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等健康生活的意识。

图6 儿童花卉种植友谊赛(社区花园管理者提供)

图7 学术“环境日”活动(社区花园管理者提供)

3.2.2 人文环境: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域特色活动并重

从文化环境来看,莫斯维尔社区花园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设过程,并定期举办地域特色活动,提升居民参与度和认同感。一是彰显传统文化元素。花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及农具上雕刻着各类澳洲传统树皮画和土著图腾,为参与者提供了传统性与文化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地域特色活动举办。花园定期举办老兵巡游、手工艺比赛、美食节、牧羊犬表演等地域特色活动。2018年举办的“可持续膜”传统手工艺比赛得到了澳洲主流媒体的宣传与推广。传统元素与特色活动并重,促进了地域文化与技艺传承,提高了社区花园的吸引力,也增加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3.2.3 自然环境:生态景观设计与自然灾害防治并举

自然生态资源对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共识。从莫斯维尔社区花园来看,自然资源的健康促进作用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丰富的生态景观设计。花园步行道两侧采取草本、灌木及乔木等多种季相植被混搭的形式,丰富了空间形态与居民感官体验。步道材料则由木材、石材、橡胶及泥土等构成,营造了舒适的步行环境,丰富了触觉体验。同时,步行道坡度较缓慢,采取连续设计并辅以盲道设施,提高了步行安全性。二是安全的自然灾害防治。花园所属区域是暴雨与洪水易发地区。因此,其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水敏感设计(Water Sensitive Design),坚持水量和水质并重的雨洪管理策略,积极推进雨水收集循环利用,提高花园使用的安全性。此外,花园房屋建材以天然防腐木材为主,并在屋顶布置太阳能设施,当前花园50%的用电量由太阳能供应,这不仅缓解了基础设施不足的困境,更是彰显了健康可持续的理念。

3.2.4 制度环境:日常健康管理与应急健康管理并行

日常与应急并行的健康管理制度能维持健康意识,有利于诱发健康促进行为。从日常健康管理来看,社区花园采取2年定期普查与不定期上报相结合的制度,并根据健康普查与上报结果调整花园管理内容与配套设施类型,避免健康“需求与服务”失配。从应急健康管理来看,花园所属地区经常遭受H1N1流感、H1N3流感、肺炎球菌和森林火灾等应急健康事件影响。由此,管理者制定了详细的应急管理内容,以降低负面影响。如2019年4月甲型流感期间,花园管理采取一日2次环境消毒的方式,并在出入口处设置消毒站,免费提供消毒液,降低传染率;12月火灾期间,由于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的影响,花园实行关闭,避免居民户外活动而吸入有毒气体。此外,花园承担了健康应急服务工作,如甲型流感期间,花园举办了预防流感的专题讲座活动,并向社区管理部门申请志愿者的招聘,为老年居民提供新鲜蔬菜送货上门服务。由此,可见,日常健康管理与应急健康管理并行的制度环境,既降低服务失配及应急事件的负面影响,又实现了居民身心健康、社会健康与属地环境健康的整体促进。

4 结论与讨论

社区花园作为居民最易接触的健康资源,为顺利实现健康效益转化,有必要对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对社区花园概念与综述进行梳理,分析其与健康促进的关系,搭建了基于健康促进的社区花园分析框架,并以澳大利亚莫斯维尔社区花园为例,系统总结其健康促进的经验。研究表明:1)参与维度的社区花园健康效益转化依赖于支持性环境营造这一中介机制,支持性环境营造是否体现健康因素对各类健康促进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2)创新提出“支持性环境营造-健康因素体现-参与积极性激发-健康效益转化”分析框架,并将支持性环境分为功能、人文、自然和制度4个部分,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其他生态资源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研究;3)支持性环境不再局限于物质环境营造,还应包括文化特色、自然生态、健康管理等内涵化与制度化环境的营造,这也为我国社区花园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面对健康盛行的现实背景,我国社区花园支持性环境营造应注意以下内容:1)扎实推进“以人为本”,摒弃现有的“会员制”与“门槛制”[16],将功能营造与各类居民的健康诉求相结合,实现功能环境的导向性定制;2)注重内涵挖掘与文化彰显,将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融合,赋予社区花园更多的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这也是国内社区花园的共性问题;3)注重生态景观的细节设计,并结合地方自然条件统筹考虑灾害防治,增强参与的体验感与安全感;第四,完善日常健康与应急健康管理的制度保障,强化各主体的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管理与应对水平。

致谢:感谢莫斯维尔社区花园管理者、运营者及居民在访谈、资料提供方面给予的帮助。

注释:

① 来源:管理者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