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2015-03-19

传播与版权 2015年6期
关键词:抗旱深度

王 红

浅谈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王 红

[摘 要]深度报道因其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进行挖掘、剖析、探讨,充分给予受众对社会问题的知情权,对受众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深度报道如今已成为各类媒体彰显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县级电视台囿于业务水平和地域限制,记者只有苦练“真功”,采访下苦功,报道手法多点通,才有做好深度报道的可能性。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深度报道

[作 者]王红,河南省固始县电视台。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解释说:“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

近些年,深度报道已经覆盖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中的各类新闻媒体。因其关于难点、焦点问题的选材,报道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吸引受众更多关注,从而更好地彰显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深度报道已成为各类新闻媒体立业的重要支撑,特别是电视媒体,从央视到各省卫视,在深度报道方面都是汇集精英,各显神通。至于凤凰卫视等由传媒公司控股的电视台,在深度报道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深度报道已成为各级各类电视新闻资讯台的招牌。

作为县级电视台,实施深度报道有其优势,更有其短处。优势就是每天都能收集到鲜活生动的新闻素材,短处就是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技能较低、囿于地域限制、视野狭窄、立足点不高等。笔者在县级电视台从业二十多年,在此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采访感悟,就如何做好深度报道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内外兼修,苦练“真功”

几十年前曾有人形象地概括理想中的记者素质: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新闻记者的敏感,历史学家的使命感,社会学家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用这些条件去要求每一名新闻记者是极不现实的。但当我们把范围局限在深度报道上时,这些条件恰恰概括出了采写记者应具有的素质。达不到这个理想高度,至少可以作为努力的方向,力争做“专家”、做“杂家”。

在县级电视台,记者队伍普遍年轻化,学历高低不一,专业理论修养大多不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有些年轻人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钻研业务,真正能担纲深度报道的记者很少。一旦遇到鲜活典型的素材、有价值的命题,有的记者就有可能浪费掉。

固始有个花园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专业村,以花木种植为业。花园村离固始县城不到十里路,位于史河岸边,全部是清沙湾地,加之当地温湿的气候条件,花木种植异常丰茂。清代固始籍的植物学家吴其濬就曾在此建“东墅”,种植多类花木,以观察它们的生长形态和习性。所以花园村的花木种植历史很悠久了。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花园人就挑着花木走出固始,搭着长途车,到合肥、南京、武汉、上海……挑回来红红火火的好日子,着实让邻村邻乡的群众艳羡不已。花园人又再接再厉,不断学习大棚养育、温室种植等新技术,把南北方的花木都引进固始试种、繁育,花木生意越做越活。然而近些年来,户自为营、家自为战的小打小闹,让花园人似乎走入了死胡同。花园村的症结究竟在哪?花园村的出路又在哪?带着好奇,固始电视台的一组记者走进花园村。囿于宏观把握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结果做出来的专题报道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题也不明。既没有把花园村存在的问题一条条阐明,对出路问题也没有严谨的、有前瞻性的辨析,只以需建专业合作社草草了结。以花园人的精明,怎能不知合作社的好处,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建?采编的人说不清,看的人更不明白,一篇满是破绽的报道也就谈不上深刻性和思想性了。

打铁先得自身硬。所以说,内外兼修、坚持学习是县级电视台记者的基本要务。要扎扎实实地学习政策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升采编业务技能。多向其他优秀媒体学习,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单位内部也要建立相应的业务培训制度、节目评审制度和人才培育机制,以促进从业人员追求进步,成长为合格的乃至优秀的采编人才。

二、广泛调查,深入采访

深度报道要求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从深度说,它不仅报道发生了一个什么新闻事件,而且还要阐明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及其重要意义;从广度说,它不仅要求报道事件本身,还要求提供与事件有关的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背景材料,对新闻诸要素——事件、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做必要的拓展和延伸。那么,广泛调查、深入采访就是做好深度报道的前提和基础。

深度报道的题材,大多是问题比较复杂的新闻事件,采访中必须抓住新闻事件的特点和本质。记者只有通过细致深入的采访,做大量的调查,才能最广泛地占有资料素材,把握基本的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深度报道的深度,也不是通过层层说理、立论、驳论来实现的,而是需要大量的事实来说理,通过一个个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表现深度。这都要求新闻记者的采访作风要深入,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观察,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

固始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没有水库,只有两套渠系和星罗棋布的沟塘,灌溉用水主要依赖安徽省的梅山水库和商城县的鲇鱼山水库。今年年初以来,固始就干旱少雨,入夏更是持续高温,县境外水库为保证本地域用水,已难以救济固始。固始干群打响一场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抗旱战役。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抗旱救灾的话题似乎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鲜度可言。电视台新闻部派出骨干记者,分兵几路,奔赴抗旱救灾的一线,搜寻最生动、最典型的事例,调查了解有成效的抗旱举措,掌握全县旱情预测和下一步的抗旱预案。县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每天巡查一线抗旱情况,始终坚持与县境外两家水库管理处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各乡镇也是多管齐下抗旱保秧苗;村民们各出奇招抗旱自救。每天紧张的抗旱工作在持续,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在发生:有的外出创业人士捐款为家乡打机井、挖大塘;有的养殖户自己甘愿放掉鱼塘里的水,以救活周边村民的秧苗;有的干部为了组织村民在史灌河拦坝抽水灌溉,甚至一月不回家;抗旱指挥部人员24小时值班不敢懈怠……为了报道这些激动人心的抗旱战役、真实动人的典型事例,固始电视台在《固始新闻》栏目里开辟小专栏,开展不间断的连续报道,充分展示了全县干群在大灾面前团结抗争的积极成果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了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大灾之后,电视台的连续报道并未停止,而是进行灾后反思,通过采访专家、水利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士,研讨固始水利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今后应对旱涝灾害的有效举措以及在南山复建白果冲水库的可行性。总之,由于报道的全面深入,卓有成效,这次抗旱系列算是打了一场漂亮仗,较好地彰显了媒体的影响力。

三、章法多样,形式多彩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不仅要有正确的内容选择,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章法结构和具有吸引力的表现形式。

所谓形式服务于目的。我们策划撰写深度报道,要依据报道内容合理设计,做成单期节目,或是连续、组合报道等,怎样报道更具张力和影响力就怎样处理,切忌程式化。例如固始有位留美博士返乡创办农业生态园,引进一些当地没有的高附加值的果木品种,采用很先进的种植方法,组织周边的农民共同参与管理或经营。在县域内这个事件是极具新闻性的。采访记者本想“铺张”一番,多侧面多角度来报道这一事件,但最终还是做成一期专题报道。因为生态园刚具雏形,过分预期未来并不客观。记者把事件放在农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把着重点放在这位留美博士为何返乡创办生态园以及这种科学的种植方式对周边农民的影响上。虽是单篇报道,但内容丰富厚实,有力度,反响很好。

深度报道以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合适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县级媒体来说,面对的大多是最基层的群众,无论多么高深的见解,都要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能生动感人更好。固始是畜禽养殖大县,固始的龙头企业——河南省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为突破发展瓶颈,9月创办了百福居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前期的运作,百福居已形成风味制品、酱卤制品、蔬菜制品三大系列,包括腊肉、酱香鸭、萝卜干等十几个固始特色名优小吃品种,并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设店连锁经营。广大养殖户对此都极为关注。记者在追踪报道中,就三高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途径采访了北京一家科研所的专家。

专家讲得很透彻,也很有前瞻性,就是语言比较理论化。报道播出后,一些观众因为听不太明白专家的理论,感觉报道有点故弄玄虚。记者发现问题后,在后续的报道中,采用受访对象比较专业化的理论讲解,就紧接其后遵照原意,用浅显通俗的语言稍加阐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想做好深度报道,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法是增强作品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现场同期声的合理使用可使深度报道增色不少。在中原(固始)根亲节文化节的报道中,就大量运用了现场同期声,声画结合,大大增强了现场感、可信度和表现力。对于电视来说,画面是最基本的元素。做深度报道,画面拍摄不仅要及时、全面,还要注重细节,抓取最具有典型价值、最生动真实的画面。这些细节镜头往往最具冲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者或主持人的风格、个性也是深度报道凸显特色的要素。通过他们个性化的参与,鼓励他们在把握新闻事实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见解发表评述,展现独特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增强报道的积极性。总之,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可

【参考文献】

[1]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抗旱深度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西藏青稞抗旱研究进展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