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引入会计权责发生制应用研究

2015-03-19马忠英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应付账款会计科目权责

马忠英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引入会计权责发生制应用研究

马忠英

本文针对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中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进而系统地阐述了在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实施策略,可以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一、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确认中普遍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主要是通过现金的流入以及流出作为会计确认的标准,收支费用都是不需要配比可以独立存在的,收付实现制由于以现金制为基准,因而都是体现的当期收支费用,会计主体均是现金提现,不存在债权债务问题。但是收付实现制随着经济以及财政体制改革,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在资产方面,无法准确的进行资产的核算反映;在负债方面,无法准确的记录反映隐性负债;在会计信息方面,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与接受外部监督,而且难以满足对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的需要。

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以及费用的确认则都是基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作为计量依据,也就是说对于事业单位的所有款项业务不管是否收付现金,只要发生了费用收支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支出费用处理。权责发生制也就是基于应计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权责发生制不仅可以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以及支出费用,而且还可以实现两者合理配比,并能够准确的计量事业单位的财务实际收支状况;更重要的是,对于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准确的掌握资金运作的全过程,确保能够及时的掌握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变动情况,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也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趋势。

二、在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可行性分析

1.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前我国深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相关的财政制度的实施,促使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更加细化、准确、规范与公开透明,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准确性与规范性进一步提高,资金挤占、挪用以及截留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财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趋势。在国家2012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同时也紧接着指出“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同时还增加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等相关会计处理方法,这都表明了国家财政部门在会计制度中正逐步尝试引入权责发生制。

3.权责发生制试点改革较为成功。在国外,早在上世纪已经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采取了权责发生制,效果较好。在我国,也在海南等地试点了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试点成效非常明显,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反应更加完整,财务状况也更加趋于真实,更加有助于细化预算编制,表明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可行性较好。

三、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实施内容

1.调整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在事业单位会计确认中引入权责发生制,首要工作就是对日常会计核算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调整完善。

在资产类的会计科目设置上,“暂付款”科目一般由“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进行替代,同时引入核销制度处理呆账坏账,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进行计提,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在负债类的科目设置上,增加“应交税费”确认产生的缴纳税费,同时将“暂存款”细分为“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相应的会计科目,更为具体的反映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对于净资产类会计科目设置,则增加了“资产基金科目”,同时具体设置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预付款”项等相应的明细科目,增加了“待偿债净资产”用于核算净资产的调减,增加“财政拨款结转”核算事业单位的滚存拨款资金,并设置“财政拨款结余”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资金支出结余进行核算;在收入支出类的科目设置上,则设置“财政拨款收入”,合并设置“经费支出”科目,其他内容变化不大。

2.调整相应的会计业务核算。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还需要对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按照会计要素的划分,会计核算操作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类要素,需要将事业单位的资产划分为金融、非金融以及其他资产,金融资产直接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而非金融资产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则需要采用折旧、摊销等进行资本化的处理,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对于负债类的会计核算要素,针对事业单位的各种直接显性或者是隐形负债,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具体分为应付账款、长期应付账款、应交税费以及其他应付账款进行核算;对于收入类要素,财政补助收入以用款计划批复作为确认依据,各种经营收入则以收付实现原则作为确认依据;对于支出类要素,则应该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无论现金的流出与否,均需要确认,但同时要区分好经营性与资本性的支出。

3.完善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在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必须提前谋划好相应的配套改革制度措施。首先,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的不同分类实施,对于完全行政类事业单位一般采取收付实现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以收付实现为主;对于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同样综合采用收付实现与权责发生制,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对于经营活动类事业单位,则完全引入权责发生制。其次,应该做好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全面摸清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总量并将其进行分类,为权责发生制中资产的资本化提供基础;第三,应该进一步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权责发生制与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相结合,形成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

结语

在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上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两种会计确认基础的优缺,有效结合使用,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为国家公共财政改革在事业单位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1]马瑛.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3年第1期.

[2]贺敬平.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研究,2011年第6期.

[3]《中国总会计师》编辑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综述[J].中国总会计师,2013年第2期.

(作者单位:招远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应付账款会计科目权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权责清单管理办法的通知
浅谈公立医院应付账款管理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安顺出台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
基于会计核算工作下城区盐业企业应付账款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提高企业信誉的应付账款周转状况管理研究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