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的研究述评

2015-03-19焦鹏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标准化农产品绿色

焦鹏飞 李 茜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的研究述评

焦鹏飞 李 茜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对合作社绿色农业发展特征、发展现状与瓶颈以及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路径几方面进行述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这一新型生产方式提供理论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农业;发展

近年来,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在农业和农村发展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从法律的层面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了规范,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发展程度低、资源利用效率差,经济社会对农业的多功能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我国“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目标的确定,开始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绿色农业这一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兼顾的生态生产经济协调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社也开始转变发展模式,以绿色农业推进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一、绿色农业发展特征

绿色农业是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其自身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发展不断突显的重要地位。现阶段国内学者对绿色农业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特征、可持续性特征、安全性特征以及标准规范性特征这几个方面。杨兰根等(2006)认为绿化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把标准化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以其开放性将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绿色农业目标结合发展,不排斥任何先进的农业技术,充分利用任何有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并形成符合绿色农业标准的技术路线,可以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产量与质量。孙一鸣(2012)指出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主要是建立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基础之上,其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持续性、开放性、高效性、公平性以及技术性方面,在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也要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聂洪礼等(2007)则从绿色农业发展目标进行分析,了解到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其安全性特征表现在确保农产品安全,以形成农业标准化和全程控制为手段,来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确保生态安全保障,在一定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体系里进行平稳发展,既可以保障农业资源的安全性,也可以满足人类发展对各类资源的可持续要求。[4]严立冬等(2011)从绿色农业持续发展的标准规范性出发,认为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和市场认证体系,有利于绿色农业终端发展的优质化,将保证绿色农产品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二、发展绿色农业现状与瓶颈

绿色农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这是近年来基于新型经营主体出现的新型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合作社的经营主体优势,发挥绿色食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并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是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方向。安徽徽润农产品营销合作社联合社是安徽首家省级联合社,在发展中力求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建立农产品实时监控体系来监督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全程保证绿色农产品的新鲜与安全。上海一帆蔬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重点主要在加强内部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种植,发展低碳、绿色、休闲农业,不断提高种植生产技术,以高科技替代手工种植,在草莓种植为主的基础上兼营发展经营其他优质瓜果,并不断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形成绿色环保安全的新式农业。上海太平洋禽蛋专业合作社坚持科学养鸡,崇尚绿色优质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借助上海中医学院的科研力量,合作开发营养鸡、营养蛋产品。依据营养转化原理采用中草药制成粉剂喂养,使产品具有滋补养身的功效,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改善养鸡环境,同时建立鸡粪化肥厂生产有机肥料进行循环生产。大贺有机合作社是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发展以“保护环境”为自身组织文化,从息耕养地到用土用肥,全程符合绿色农业种植标准,并要求社员严格执行。以发展绿色、生物、生态、有机农业为目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回馈自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程度较为单一。由于绿色农业的概念近几年才出现,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较少,实践发展的范围有限,在发展绿色农业这一新型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存在发展观念尚未形成、技术水平较低、认证与监管体系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苗雨君等(2012)指出基层农民缺乏绿色农业意识,农户并没有意识到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方面的问题,并不知道绿色农业的真正含义,更谈不上发展绿色农业了。党银侠(2008)认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时间较短,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有限。农业生产位置较偏、产量有限和品种单一都是现阶段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的具体表现。蒋云亮(2014)从合作社绿色农业标准化出发,认为合作社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存在标准化认证缺失、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已经成为绿色农业标准化模式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刘琴(2014)指出由于绿色食品发展的特殊性,合作社只能选择较为边远地区,离城市较远,而市场体系的滞后严重制约着绿色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无法及时到达市场终端,交通条件受限和市场信息缺失也无形制约绿色农业发展。聂洪礼等(2007)了解了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生产成本较高,对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以及储藏冷冻的要求比较高,但目前各级政府并没有明确的财政补贴政策和资金投入用于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际发展过程中阻碍因素太多。

三、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1.树立发展绿色农业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以确保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对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决定了在未来农业发展当中的总体趋势,也为合作社坚持农业发展可持续确定了发展方向。苗雨君等(2012)认为首先应该牢固树立绿色农业发展观念,加强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识,不断开展绿色农业发展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农民整体的发展素养,认识到绿色农业是未来农村经济增长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发展模式。乐水芬(2012)指出在培养绿色观念的同时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经营主体以生产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为标准,并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发展中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考量因素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刘琴(2014)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法律手段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制定相关农业政策和建立绿色农业政策体系,既可以保障中小经营主体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的自身权益,同时可以规范监督工业企业在发展中对生态、资源以及环境的破坏性,形成绿色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2.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绿色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

从原始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永远是支持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最终动力。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坚持以绿色农业的技术特征为引导,可以不断应用先进技术来促进农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杨兰根等(2006)认为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推动农产品数量、资源环境的安全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等方面的发展,通过结合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先进模式并借鉴世界农业标准化的经验,将促进我国绿色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完善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并最终确保绿色农产品的整体质量。龚勋(2012)从农业技术对绿色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出发。指出绿色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要确立生产安全无污染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其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技术要求,从农业资源节约技术、土壤退化治理技术以及更换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创新,最终实现绿色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3.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监督机制

市场的需求规模受限以及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由质量技术监控体系滞后引起的许多问题是决定绿色农业实际发展落后的决定性因素,也是阻碍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些情况都是由绿色农业在发展中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引起的,也是当前阶段其自身特征所表现的问题。王启现(2008)认为应该加强绿色农业产品的市场开拓,推动农产品大市场化来为绿色农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不断完善市场建设,在搞好农产品正常销售的同时,推动绿色农业产品的市场容量扩张,形成集生产、经营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市场体系。龚勋(2012)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为主,调节绿色农业市场机制对绿色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绿色农产品的管理和流通体系的建设,围绕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刘琴(2014)指出绿色农产品的发展需要面临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加快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建立并完善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实行标准化管理,对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产中和产后进行全程监控,不断的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才能最终保障绿色农产品安全。蒋云亮(2014)则从绿色农业生产环境的前提条件出发,通过政府的宏观管理对绿色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监控和治理,保障有机食品和粮食的生产安全,并将政府、社会和行业自身的监督相结合。

4.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绿色农业由自身特征决定了其发展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很高,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资金相对缺乏,同时自身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有限。刘玉顺(2012)认为绿色农业的良性稳定发展,需要绿色农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相关扶持,各级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补贴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以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发展目标,并推动绿色集约型产业的发展。苗雨君等(2012)认为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支持,不断调动各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同时增加政府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绿色农业保险体系,保证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切身利益。龚勋(2012)认为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需要加强政府对绿色农业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引导绿色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建立绿色农业发展相关经济政策,增强政府对绿色农业的经济和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对绿色企业的资金投入,并完善绿色农业发展决策责任制度,实现绿色农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

综上作述,国内学者从绿色农业发展特征、发展现状与瓶颈以及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合作社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发展观念尚未形成、技术水平较低、认证与监管体系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相应了解,并结合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绿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集中在树立发展绿色农业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绿色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这几个方面。我国合作社存在发展时间短、规模小和经济效益水平不高的现状,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同样处于开始阶段,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现有的研究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将进一步推进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这一新型生产方式。

[1]周新德.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效应分析[J].湖南社会学,2013(6):141-144.

[2]杨兰根,张爱民,郑立平.绿色农业及其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报,2006,18(5):157-160.

[3]孙一鸣.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标准化农产品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