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业数字化生存的羁绊与出路——以《南方都市报》为例

2015-03-18朴松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报网都市报报业

□朴松花 李 达

在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并存的特殊时期,报业广告迅速下滑而进入“寒冬期”,在传统报业逐步走向数字化的关键时期,《南方都市报》数字化的成功转型,无疑为中国报业发展带来了一丝希望,在现有体制和思维的主导下,其所带来的启示将会成为中国报业的“救生艇”。

一、《南方都市报》的数字化发展概述

《南方都市报》已经推出了南都完整版、南都精华版和南都播报三种不同的阅读模式,充分满足了受众个体化阅读需求,成为了国内首家以新闻网络精品化形态出现的数字报纸。在盈利模式、数字变化和运作特点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数字化特征。

2007 年8 月10 日,《南方都市报》官网南都网正式上线运行,但最早的电子版《南方都市报》可以追溯到2006 年1月1 日。随后,《南方都市报》在保持南都完整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南都精华版和南都播报两大模式,由此开创了报网互动的新模式。此外,《南方都市报》在南都网上开通了网上订阅功能,将受众范围推广到广州地区以外的全国。这种全新的渠道真正实现了报纸阅读和销售的电子化。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移动终端受众群日益壮大,面对如此好的机会,《南方都市报》率先推出手机报,受到了珠三角地区受众的肯定和喜爱,目前订阅用户已经突破130 万之多。相对来讲,《南方都市报》手机报的订阅价格要高于平均水平,但这并没有影响手机报的订阅量。目前,《南方都市报》还推出了手机版、pad 版,用户不用安装客户端就可以进行无缝浏览。

2014 年6 月16 日,南方都市报开始新一轮优化升级,这里有慢阅读、深阅读、精阅读,独家策划和独特视角。这里有挖掘数据、分析数据、重获新闻的生产方式。让我们一同开局,阅无纸境。对于传统报业数字化来讲,在某种意义上全面整合采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采取报网互动模式是未来发展之路。

二、数字化报业发展中的羁绊

虽然我国传统报业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报业发展现状来讲,数字化报业发展仍要注意许多问题,对未来报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羁绊。

(一)观念转型,数字突破。传统报业要将数字化转型置于战略层面来审视,要充分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必然性,要明确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地颠覆传统“报”的概念,而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报业的时代转型与突破,这才是传统报业在当前媒介融合困境中的出路,也是构建报业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目前,重纸媒轻网媒的错误思想仍然普遍存在,这也对报业转型形成了较大制约。加强报网互动,是未来报业的根本出路。所以,从观念层面入手,实现思想数字化突破,改变传统落后的报业传播观念和模式,是未来传统报业实现突破的着力点。

(二)重组采编,构建品牌。目前,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工具,报网互动,实现优势互补,更加精准地面对受众发行,同时全面降低发行成本。完成体制转型后,要重点进行采编结构改革。这一点上《南方都市报》就是很好的典范,它所发布的新闻不会昙花一现,短暂出现后就被淹没于浩瀚信息海洋中,《南方都市报》上的所有新闻都是幸运的,从新闻采写到印刷见报,再到电子版登陆,再到视频专题,被广泛发布在众多媒体之上,受众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媒体进行随时阅读。

(三)版权问题,制度构建。要想实现报业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处理好版权问题。完善的版权制度能够为报业转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确保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信息时代,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未来版权人最基本的权权利,复制权将被信息网络传播权所取代成为未来版权制度的基础。而所谓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就是版权人授予出版主体的基本权利。报业加强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相适应的版权制度和报酬制度构建,是报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工作。

三、报网互动模式对我国都市报的启示

《南方都市报》是国内首家采取报网互动模式的都市报,它建立的“奥一网”也是国内首家Web2.0 矩阵型新闻互动社区网站,在报业系统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一)报网互动下的社区互动。在报网互动模式的广泛应用中,新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根本变革。每年来源于报网互动平台的无数信息,都可能会成为《南方都市报》的新闻作品,而这种信息素材的采编方式已经成为它立于市场不败之位的护身符。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社区互动,拓展言论渠道,利用互动平台上的多元化信息推动新闻产生。社区互动模式的应用,促使新闻生产方式的革新,不管是根据互动版块热点事件的跟踪报道,还是及时的新闻议程设置,都造就了多样化的新闻生产方式,让新闻在互动中升温,进而扩大影响范围。《南方都市报》对奥一网上的各种热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和报道,利用各种方式引发受众广泛讨论,推动公共议题的有效产生,在传统纸媒和网络媒体上都设置专题,加强舆论走向的正确引导,推动民主社会建设。

(二)“内容+渠道”下的理念更新。不管时代如何演变,媒体传递的内容始终是首位的。新闻内容处于报业传媒的最高位置,若是没有高品质内容做保障,报纸的生存将成为一个问题。不管受众是看新闻还是娱乐,内容始终是他们的关注焦点。不管从媒介发展史出发还是从媒介特性出发,价值呈现媒介是内容,没有内容就没有生产力。就此,《南方都市报》进行了及时调整,将内容和渠道进行有效嫁接,建立新闻门户网站。《南方都市报》在多年的数字化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和健全的新闻报道体系,这是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奥一网高素质的采编人员确保了《南方都市报》的“内容为王”。因此,报业在未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与网络新媒体共同致力于多样版块的开发,对受众实行分众与聚众,实现信息媒体发布的区别化,与广大受众进行广泛互动,增加网触受众。

(三)全媒体集群下的模式创新。全媒体应该是集合所有媒体平台所构建的立体式、系统化报道机制,运营方式和报道策略是全媒体的核心关注点,它是一个融合的报道体系。2009 年,《南方都市报》正式提出“南都全媒体集群”的理念,为南都报业的全媒体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未来报业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包括原创库、中央库、应用库和线索库四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都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客观来讲,数据库的建立是《南方都市报》为真正实现报网互动而打下的坚固地基。另一方面,未来报业要成立数字化报纸,并加强与之深入融合,全面构建报网互动体制。将传统报业的所有资源都转换为全媒体的共享资源。将传统报纸上的新闻信息加以整理改编,然后发布于各种网络引动终端之上,推动报业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南方都市报》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成功范式,对未来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所形成的全媒体传播能力、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为“四面楚歌”的传统报业起到了模范作用,也为我国报业报网互动模式的发展指明了出路。

[1]成毅涛.报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报纸的个性化出版——基于用户需求的视角[J].新闻知识,2014

[2]陈颖.全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转型途径探究[J].科技传播,2014

[3]张英军,贾岳.发挥共震效应 打造自身特色——报业新媒体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4

猜你喜欢

报网都市报报业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不是报纸上了网就报网融合了:当前报网融合中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从新闻事故的警示中吸取教训——重庆报网违纪新闻案例纠错分析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