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治文化视角的美国软实力SWOT 分析

2015-03-18李翠亭李志坤崔慧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实力民主政治

□李翠亭 李志坤 李 杨 崔慧玲

一、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力。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时,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当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可比喻为“硬件”部分,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政党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可比喻为“软件”部分,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思想、道德美学、文化艺术、哲学、宗教、传媒等元素。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倡导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可见,政治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围。软实力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他把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称为硬实力,把基于文化、政策、价值观的柔性实力称为软实力。可见,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在他看来,当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价值观等被别的国家仰慕并自愿追随时,该国就不必使用“大棒”和“胡萝卜”来驱使或诱使别国去做事,吸引要比强迫或收买更有效。他认为,自由、民主、人权等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元素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吸引力,蕴含着强大的软实力,是取得冷战胜利的魅力武器。这里,奈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值得深思的是,冷战结束后,前苏联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颠覆了,但前苏联的经济基础被严重削弱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由其军事、经济构筑起来的硬实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由其文化、价值观及内外政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构筑起来的软实力也非他国能比。但世界进入21 世纪以来,美国经历了一连串的重大事件:“9·11”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等,在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下,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广遭诟病,致使美国的政治文化也遭到深层质疑。美国的政治文化关系到美国软实力的强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s)。对这四要素的分析就构成了对美国软实力的SWOT 分析。

二、美国软实力的强势

尽管处于相对的衰退,美国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依然处于最强的地位。2011 年12 月20 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个新兴市场研究所推出的2010 年各国软实力的百分制排名,美国以总体87 分位居榜首,法国和德国紧随其后。中国排在第8 位,中国软实力得分为30.7。此排名涉及的指数包括接纳的移民人数、全球一流大学的数量、传媒产品出口、入境游等等。正如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强大的硬实力为其软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也是一种“让别人感到自身的目标不切实际而放弃表达个人愿望的能力”,美国取得这种能力的关键是怎样促使别国因感觉自己的目标不切实际而服从美国的目标。别国的目标如果和美国的一致就有可能受助于美国,因而容易达到;相反,如果别国的目标和美国的相悖就可能受阻于美国,因而受挫。这样,美国的硬实力也就增强了美国目标的吸引力。

美国无与伦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其软实力的物质基础。美国经济规模为全球最大,是位居第二的中国的两倍。美国人均收入超过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之和。美国的军事实力更是无人能比,2010 年,美国的军费支出超过其后17 个国家的总和。美国强大的硬实力加强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吸引力。就像奥萨马·本·拉登所说的,“当人们看到一匹强壮的马和一匹瘦弱的马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喜欢那匹壮马。”雄厚的硬实力确立了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使得它在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备了霸权性质的话语权。美国因而得以按照本国的政治文化价值标准去评判其他国家的是非曲直,并为实现本国的霸权目标而塑造国际格局。美国的硬实力不仅存在于其无与伦比的经济和军事领域,也存在于其无与伦比的科技、教育、传媒和文化领域,为美国实现其目标提供了最为坚实有效的基础,因而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目标的吸引力。尽管软实力资源与硬实力资源不同,但软实力的实现过程却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撑。因而,美国硬实力的绝对优势地位也就决定了其软实力的绝对强势地位。尽管国际社会存在着此起彼伏的反美浪潮,尽管美国的内部政治体制存在着日趋明显的弊端,尽管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和对外政策屡遭质疑,但美国软实力的强势地位仍然是举世无双的。美国的软实力资源占据着国际垄断地位。美国助推的全球化过程使得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渗透着美国的软实力资源。根据约瑟夫·奈的诠释,软实力资源主要包括文化、价值观和对内对外政策。在大众文化方面,美国通俗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吸引力,美国文化产品充斥全球各个角落,使世界各民族都受到了美国价值观的影响。在政治文化传播方面,美国有最强势的媒体和众多的非政府组织向世界各地传播美国的民主、人权、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国不但要确保自身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支配地位,还要以世界警察的身份将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它的管辖范围,到处指手画脚,影响世界局势的发展,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美国在媒体方面的霸权地位,也是美国软实力强势的重要元素。虽然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和小布什发起的两场战争对美国实力造成了重创,致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陷入了相对的衰退,但美国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的绝对优势支撑着美国软实力的强势地位。美国拥有最多的顶尖大学和研究生院,最多的大型跨国企业,以及最多的尖端技术突破。美国的高校吸引了最多的国际学生,美国的研究机构吸纳了世界各国的研究工作者。总之,美国软实力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

三、美式自由民主的弊端及民主输出的恶果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

自由民主是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元素。美国民主具有双面性,它既辐射着正能量,为美国软实力加分,又辐射着负能量,为美国软实力减分。一方面,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融合于美国的自我调节修复机制,能够产生很给力的正能量,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心智。然而,21 世纪以来,美国打着民主改造中东的旗号悍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美国国内的政治僵局和债务危机等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质疑声浪不断高涨,抵御美国政治文化的侵袭、反对美国的民主输出成为全球反美主义的重要内容。世界上美国的软实力最弱的地区是西亚、北非和中东地区。这与美国在该地区的民主输出不无关联。政治文化是美国软实力的核心。美式民主是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元素。美国长期把民主输出视为国家战略,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民主输出却未能提升其软实力。民主输出导致美国软实力衰退的原因要从西方民主的实质和美国在该地区推进民主的后果说起。西方民主是否具有普世性?多年来学界和政界就此问题展开过诸多争论,但未曾形成共识。西方主流观点认为,民主并不姓“西”,民主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不该有地域国界的限制,是放之四海而皆宜的。但实际上,西方民主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它诞生于古希腊,在近代英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使之扩展到西方多个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的影响下多数西方国家实行了民主制度。冷战结束后,西方民主政治模式更是魅力倍增,致使许多国家的政治模式主动或被动地转向了西方民主模式。但这些国家的结局并不乐观。实践证明,西方民主制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宜的政治制度,它在不适宜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会因水土不服而酿成灾难。也就是说,如果目标国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软件”与强加给它的政治制度“硬件”不匹配时,该国的政治体系机器就不能良好运转,甚至会崩溃。

可是,9·11 恐怖事件后,“文明冲突论”和“民主和平论”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大搞民主输出的理论依据。此理论认为,中东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迥异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是消除恐怖主义的必要手段。因此,小布什政府特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大中东计划”。小布什在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中宣称:“美国的政策就是在每一个国家和文化中,促进并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的壮大,最终目标是在我们的世界上结束暴政。”然而,小布什的夸张言词与现实并不相符。美国的民主输出带给中东地区的并不是春天的希望,而是严冬的灾难。美国祸国殃民的民主输出自然会破坏其引领世界的形象,削弱其软实力。

四、美国提升软实力的机会在于改革自身并惠及他人

“霸权衰落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美国国内学术界、政策界和舆论界的共识,这决定了美国中长期战略将以应对霸权衰落为主要出发点。”只要美国政府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美国就有机会修复其软实力。美国政府认识到自己“失道寡助”、软实力下降以后,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公共外交力度,对美国内外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小布什总统在第二任期内逐渐转向了多边主义外交政策。2009 年以来,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行“巧实力”战略,进一步调整美国对外政策,通过“倾听之旅”、“道歉之旅”、“破冰之旅”等方式努力修复美国的形象。事实表明,美国政府进行的政策调整和态度改变对减弱全球反美主义的声浪、提升美国软实力具有明显的作用。但世人对美国的评价至今仍然不尽人意。此现象从美国人的态度上可见一斑。根据盖洛普2015 年2 月发布的民调数据,2015 年有37%的美国人对美国的国际地位持满意态度,略高于2008 年的30%。2009 年有67%的美国人认为世人尊重奥巴马,2015 年此数字下降到了37%。2015年有52%的美国人认为世人喜欢美国,而在2002 年此数字是79%,2008 年是43%。金融危机、政治僵局等事件表明,渗透着美国政治文化的上层建筑已经和美国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需要不相符了。而自由民主和自由资本主义又是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从国内层面来看,美国要想提升自身制度的榜样作用就需要进行切实的体制改革。从国际层面来看,面对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文化多样等诉求,美国提升自身国际形象的机会在于真正从全球价值观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国内利益需求出发来制定政策。美国提升软实力的机会在于放弃霸权主义,切实重视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五、美国软实力的威胁是美国自身的霸权主义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利己地发挥到极致时,就形成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强大的硬实力支撑着美国的霸权主义。当美国霸权主义行为引起世界的反美主义浪潮时,就威胁到了美国的软实力。比如,小布什执政末期,美国的软实力跌至最低谷。这与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的负面影响密切相关。伊拉克战争是美国霸权过度延伸的明显例证,它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道德权威,破坏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声誉,向世界展示了美国硬实力的脆弱性和局限性,直接造成了美国软实力的衰退。小布什政府使用武力输出民主必然引发国内反对派的谴责;巨额的战争拨款造成更多的预算赤字,使国内的经济困境雪上加霜;民主输入国政府被推翻后会出现权力空虚,所带来的长期混乱局面会使美国陷入泥潭;新的民选政府未必都亲美,疏美政权可能会消极地对待美国利益,减弱美国的控制力,从而缩小美国行使话语霸权的自由空间。而且,伊拉克战争引发了世界上一波接一波的反美主义浪潮。这一切都可能对美国的软实力造成潜在的长期损害。美国软实力的下降已经对其国际形象的塑造、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所以,美国软实力的最大威胁是其自身的霸权主义。中国及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构不成对美国的威胁。

六、结语

进入21 世纪以来,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使得世界反美主义情绪高涨。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又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造成了本国经济实力的下降、政治僵局的产生、美国模式的失色。美国对国际机制的主导权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美国的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但由于美国软实力资源的国际垄断地位及其强大的硬实力基础,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美国软实力仍然处于最强势的地位。美国不断增强的公共外交政策以及相关国内外政策的不断调整将有助于美国软实力的修复。美国提升软实力的机会在于完善自身并惠及他人。虽然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但不会对美国的软实力构成威胁,起码短期内不会。美国软实力的真正威胁是美国自身不断扩张的霸权主义。【参考文献】

[1]燕继荣.什么是政治文化[N].学习时报,2012-7-25

[2]李翠亭:小布什执政时期民主输出与美国软实力的悖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2:74

[3]王进雨,黎史翔,吉喆.国外研究机构排名称中国软实力全球第八[N].法制日报,2011-12-23

[4]颜剑英.全球反美主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法制晚报[J].国际问题研究,2010,2:10

[5]伊恩·布雷默.美国价值观的威力[N].金融时报,2011-12-30

[6]Joseph S.Nye.The Next American Leader[EB/OL].http://www.project- syndicate.org/commentary/the- next- american-leader.(2008-03-11)[2013-01-26]

[7]武军,武巍,杨玉莉.美国总统就职演说[M].北京:时代文化出版社,2005:396

[8]潘亚玲.应对霸权衰落:美国中长期战略前瞻[J].美国研究,2013,2:45

[9]Jeffrey M.Jones.Americans' Views of U.S.Position in World Steady[EB/OL].http://www.gallup.com/poll/181685/americans-views-position-world-steady.aspx?utm_source=alert&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heading&utm_campaign=syndication.(2015-02-25)[2015-02-26]

[10]刘卫东.美国民主输出的困境——以美国在海地推广民主的实践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1:32

[11]李翠亭.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及其反思[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117

猜你喜欢

实力民主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实力抢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