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与构想

2015-03-18吴志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经济

□吴志军 姜 凌

一、引言

中国与东盟之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东盟近年来维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而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将在东盟互联互通总规划的支持下使东盟成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新形势下,围绕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新机遇,关注东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尤其是在项目管理、投融资及风险管控等方面开展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倡议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周边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利益的高度契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基础设施的作用

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外部性、政治先行性和投资期长等特征。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巨大,建设成本通常大于运营成本,且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公共部门成为其主要投资者。基础设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即经济性基础设施,又称硬件基础设施,指直接为提高生产效率、深化劳动分工、增加社会福利并提供有形产品的物质与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电力、管道煤气等动力设施;铁路、港口及河道、机场、公路及城市交通等交通运输设施;供水、大坝及水利工程等水利设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通信设施。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教科文卫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提供无形服务的间接的软件基础设施。

研究表明,加强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对促进贸易与投资、改善贫困以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东亚地区相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高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世界银行,1994)。基础设施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影响生产率。第一,基础设施可以作为附加投入进入到企业生产中,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率,故可以直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增加。第二,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减少交通成本和其他成本使得企业的投入更加有效率,而且基础设施能够影响投资的调整成本。不过,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是有条件的。对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经济外部性、投资因素、制度和政策形势是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三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Banister & Berechman,2001)。

对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增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Fernald(1999)基于美国行业生产率数据研究了公路投资的效果,认为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主要。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通过影响经济增长而起到减贫的作用。例如,提供完善的能源和电力服务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能促进就业,进而创造一个减贫的正面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提升贫困人口利用有限资源的生产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从而实现减贫的目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可以通过降低贫困人口获得各种必需的服务的成本实现减贫。

三、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需求分析

基础设施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在低收入国家,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非常重要,比如供水、灌溉和运输设施。在2012 年GDP 构成中,缅甸和柬埔寨的农业部门GDP 在全国GDP 中的占比分别为34.9%和25%。当一国进入中等收入发展水平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在高收入的国家,服务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很大,例如2012 年新加坡服务业在GDP 中占比高达67.9%,电力和通讯等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相对来说更为重要。

按照2013 年东盟十国人均GDP 排序,两个高收入国家:新加坡52,179 美元、文莱40,647 美元;两个中高收入国家:马来西亚10,946 美元、泰国6,572 美元;四个中低收入国家:印度尼西亚3,817 美元、菲律宾2,918 美元、越南1,705 美元、老挝1,587 美元;两个低收入国家:缅甸884 美元、柬埔寨1,017 美元。由于东盟十国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这个梯度明显的市场给中国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了各种商机。除了新加坡和文莱,东盟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必然要求健全的基础设施与之相匹配,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强烈。

随着东盟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开展,各国的能源、交通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1~2012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基础设施质量评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总体质量高于或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泰国、文莱的机场质量等于或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泰国在铁路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薄弱;泰国、文莱在供电设备质量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G7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余国家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具体来看,第一,东盟各国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建设差别较大,还未能实现有效和便利的互联互通。新加坡的公路和铁路网密度在全球排名靠前,其余国家公路和铁路设施较差。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和柬埔寨的铁路建设严重滞后;老挝在2007 年才建设出第一条铁路;因多年战乱柬埔寨仅有的两条铁路也严重损坏。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港口设施较为发达,其余东盟国家港口设施发展较慢。第二,电力供应紧张制约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紧缺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近年东盟国家加大了电厂电站投资建设力度,进而在技术设备、工程设计和投资合作等方面增加市场需求。电力投资方面,中国企业主要采取股权并购、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和特许经营等形式,对东盟国家电网、火电厂、水电等领域投资。同时,东盟国家也在不断扩大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例如泰国和柬埔寨也开始尝试利用生物能源、固体废物能源。可以说,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国与东盟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等国资源丰富,但缺少资金和技术;而中国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积累出丰富的设计、施工、经营和管理经验,这为日后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通讯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电信设施和互联网的建设滞后于用户增长的速度,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老挝、越南、印尼、缅甸和柬埔寨五国的通讯业比较落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2 年,缅甸、老挝和柬埔寨每百人固定电话密度分别仅为1.3、1.7 和2.5 部。

2010 年10 月东盟各国通过了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并列示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关键项目。鉴于多数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配套产业不足,为我国具有基础设施竞争优势的企业到当地投资和工程承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东盟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应根据东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基础设施的状况及潜在需求进行不同的投资。

四、促进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对策建议

中国在基础实施建设方面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还在许多领域特别是交通运输、机场建设、水利水电、电信服务等方面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东盟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为中国企业向其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时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突出重点,明确双方在基础设施合作的重点领域。例如,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积极参与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发展中国同东盟各国的铁路和公路项目。抓住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和建设高效节能型基础设施的契机,加强在技术、标准、建设和投融资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高铁为例,高铁是一种集成式的成套设备,而不是单纯的设备和机器。实际上,高铁不是一般的项目,而是一个战略。2014 年5 月,中土集团中标尼日利亚131 亿美元铁路项目大单。5 月,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签署,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近百年来建设的第一条新铁路,将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进行施工和建造。10 月,中俄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12 月,中泰铁路合作备忘录签署,拟建设的中泰铁路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连接泰国北部的廊开和南部港口马普达普,也将全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建设。此外新马高铁招标,中国企业也会积极参与。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其综合实力。中国制造业局部产能过剩,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由于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产能走出去与外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正好契合,互利共赢。

(二)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为东盟互联互通提供融资支持。2013 年10 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南亚时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2014 年10 月24 日,首批21 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成为东盟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所能提供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东盟相关国家的需要,亚投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亚投行不仅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银行,还是一个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重点支持本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总的来看,中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倡议成立亚投行,目的是深化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

(三)通过对话和示范性合作建立政治互信,推动国家间基础设施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的关键是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只有政治互信,才能在经济上更好地实现互通互促;同时经济互通互促会加强政治互信。因而,双方需要建立定期磋商机制和平台,促进官方交流和民间沟通,用合作项目的成功示范效应加深政治互信。当然,各国政府需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合作可以持续的基石。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双边合作,其最终目的是合作双赢。各方应坚持积极开放的态度,排除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干扰,努力完善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以保障合作能够持久深入。深化合作机制,为双边基础设施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推动贸易便利化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1]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74~83

[2]陈万灵,何传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于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的战略构想[J].东南亚纵横,2013,1:25~30

[3]王峰,罗志鹏.东盟基础设施的潜在需求及中国的投资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03~108

[4]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亚洲基础设施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张光南,洪国志与陈广汉,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制造业成本效应[J].经济学(季刊),2014,1:285~304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