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

2015-03-18蔡兆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技术高职

蔡兆梅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

蔡兆梅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目前,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在专业音乐院校和中小学得以推广实施,但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存在着开发整合手段落后、开发整合价值偏离和开发整合内容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有利于教师对音乐课程人文精神的把握,又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必须做到目的与手段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契合、情趣与能力相融合,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现代化发展。

音乐课程;信息技术;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1]。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将彻底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模式。目前,高等音乐院校和中小学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推广实施,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提供了借鉴。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专业音乐院校以培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为目的,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照搬照抄专业音乐院校的整合模式,必然会导致高职院校对音乐教育的错位。如何做到在音乐教育中既不轻视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又不过分追求和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突出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发整合的难题。

1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开发整合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学习的激励工具,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多重交互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和育人功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可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在开发整合中却存在着如下问题。

1.1 开发整合手段落后

美国当代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认为:“现代技术是一种通过机器、工具等对工业社会进行解构的技术设计,而后现代技术是通过信息网络等具体技术形式使得时空压缩,将不同国家地域、文化传统、社会组织以及经济形态等重新整合重构的技术设计。”[2]也就是说,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在开发整合中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是,在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重视对实用技术型教学设备的投入,往往忽视对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导致音乐教学设施落后,音乐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在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中无力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再处理。

1.2 开发整合价值偏离

音乐教育的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方面,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其审美价值,取决于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指的是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以此促进人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主要包括德、智、体3个方面,是通过音乐间接获得的[3]。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培养人的性质,并把培养人的目标作为它的首要目标。音乐教育既是音乐,更是教育,它是音乐和教育的统一体。对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表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4]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以适应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无疑也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开发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目前,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开发整合时,由于学校重视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师能力欠缺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在开发整合中忽视音乐的教育价值。

1.3 开发整合内容

在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构建应是其核心所在,是开发整合的主体。在此过程中,依托信息技术对音乐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与重新构建,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发整合中,在音乐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追求功利性的倾向较明显,表现为开发整合的课程内容大多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对音乐作品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挖掘不足,冲淡了音乐课程内在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接受的大多是一些孤立的音乐知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

2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开发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开发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服务于学科,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学科而不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开发整合,最重要的是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开发整合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寻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5]。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开发整合中要注意,音乐教育是整个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并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信息技术被赋予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是对音乐教学观念的全新解读。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开发整合的最大效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2.1 目的与手段相统一

音乐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与美术、建筑、文学、戏剧、影视、舞蹈等文化门类紧密联系,具有多元文化特征。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开发整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对音乐文化的诠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关键在于对课程目标的认知与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上,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始终将音乐教育的目的贯穿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展示音乐的多元文化特色时,可充分展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形式与内容相契合

关于形式与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别林斯基指出:“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然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中分出来,那就意味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想把内容从形式中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6]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中,形式是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内容则是音乐课程开发整合的根本,是构成课程的主要因素。在具体操作中,可将国家层面的音乐文化资源、本地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等音乐教学资源依据课程内容进行理性选择和科学编排。在内容深度的选择上,侧重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育人功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3 情趣与能力相融合

音乐作品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像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是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语言叙说并作用于人的情感,达到育人的目的[7]。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成美妙声音的多维空间,铺设学生体验艺术美的通道,激发学生的想像空间,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第一,在开发整合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掉入信息技术丰富多彩的“陷阱”,要敢于取舍,把真正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部分呈现出来;第二,明确音乐课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第三,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高职院校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方法。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进行开发整合,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实践能力。

[1]杨为民.从信息化教育的定义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现代教育技术,2006(3):18.

[2]黄蜺,郝亚芬,金栋昌.价值观、道德观与技术理性:理解网络交往主体异化的三重维度[J].电化教育研究,2011(3):48.

[3]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5]张婵清,王程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16.

[6]薄海萍.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思辨[J].理论与实践,2011(11):27-28.

[7]蒋黎帆.论音乐艺术的审美性[J].大众文艺,2009(17):96.

G40-03

A

1671-1246(2015)02-0140-02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011-05);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3-JY-03)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技术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