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18王爱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生教育

王爱民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爱民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1)

大学生正值预期社会化的后期阶段,恰逢正式承担社会角色的准备期,更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聚焦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过度社会化和社会化不足的问题,使高校采取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成长需要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承担起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积极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大学生;社会化;过度社会化;社会化不足

1 问题的提出

“要将一个自然人训练、教育、培养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最主要的因素在于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和互动,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从而使之成为个人人格的一部分,这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将个体自然人教化为社会一份子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的本质就是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成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1]。

社会化类型包括:预期社会化,即初级社会化,始于儿童期,终止于进入社会承担社会角色前,是为承担正式社会角色做准备的阶段;继续社会化,即次级社会化,是承担社会角色后根据社会变迁、观念、规范、知识、技术快速变化的情况实现自我提高的阶段;再社会化,即社会环境或个人角色发生重大变化时为适应生活而在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和学习的阶段。

“大学生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2]。大学生正值预期社会化的后期阶段,恰逢正式承担社会角色的准备期,更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其社会化的程度、水平、质量,即能否顺利实现社会化,既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重视和发现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关注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质量和水平,并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解疑释惑,指点迷津,帮助大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连续、规范的教育过程,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使大学生表现出以成才、成功、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为标志,以创造性和自主性为特点承担社会角色的积极愿望,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对社会、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能理性思考和辩证对待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合理选择……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入党热”、“考研热”和“考证热”及在国家重大事件中表现出的积极行为都是很好的说明。

但是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也存在过度社会化和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即社会化进程不符合大学生社会化标准的畸形社会化现象,与其身份、年龄和学识不对称、不匹配、不协调,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

2.1 过度社会化

过度社会化以大学生行为方式、精神风貌、价值追求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表现出的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为特点,与大学生社会化所遵循的由外在到内在、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规律相背离,阻滞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破坏大学生认知水平与健康身心发展、心灵与社会化内容和形式融洽的平衡状态,呈现出“假熟”、“早熟”现象。

2.1.1 政治追求功利化“对北京市45所高校2 035名青年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有助于自己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大学生占89.9%;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学生高达88.6%。但把入党看作是一种崇高信仰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的大学生只有33.3%”[3]。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有积极的态度,也有务实的行动,但同时也要看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有着浓重的功利色彩:以为自己谋职、就业、升迁、发展为出发点,把政治信仰追求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当干部,逐名利,对各种荣誉称号乐此不疲、趋之若鹜;一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印度诗人泰戈尔有句名言:“鸟的翅膀一旦缀饰了黄金,它就再也不能在天空翱翔。”这种本末倒置、貌合神离的功利化追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领悟和人生境界的升华,容易使大学生误入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歧途。

2.1.2 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务实化、功利化,价值目标的短期化和价值体验的感官化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世俗化走向的主要标志”[4]。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交织、文化交锋、思潮激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干扰着大学生的认知、判断和选择。物质享受、功利追求等的宣传,同样会给处于预期社会化阶段的大学生以错误引导。作为敏感而不成熟的群体,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失重感”,加上消极网络文化推波助澜,影响了大学生科学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加深了一些大学生选择盲目、行动盲从、价值取向世俗化的程度。例如把人生坐标指向浅薄、即时、功利等这些“形而下”的命题,忽视对人生目的、价值和意义等这些“形而上”命题的领悟和体验,使人生追求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的终极依托,从而盲目、狭隘地追求个人发展和自身价值,这种脱离社会的“自我设计”、不顾条件的“自我实现”、不计后果的“自我满足”,很容易使大学生在现实中迷失方向。

2.1.3 人际交往庸俗化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必要条件,贯穿于社会化过程的始终。交往是人自身成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交往,人们增进了解、传递信息、建立友谊、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丰富生活内容、促进个性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完善人格、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发挥潜能的必要条件。

由于社会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加之大学生自身鉴别力和“免疫力”有限,容易迷失自我。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官场文化、潜规则不加分析地盲目接纳和效仿,在接人待物上表现得圆滑世故、趋炎附势,把人际交往引向庸俗化、利益化,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时以自己获得好处和利益为前提,通过讨好教师、接近同学来为自己获得利益。

2.2 社会化不足

社会化不足是指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缓慢,其程度和水平明显落后于大学生正常社会化水平,在求知、合作、做人、做事等方面出现偏差。

2.2.1 适应新环境能力弱,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大学是“小社会”,初入大学,面临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大学新生都会有陌生感、落差感、不适应和不习惯。一般而言,入学后经一个月左右的适应期,多数大学生会顺利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但也有些大学生由于前期社会化基础薄弱,对大学生活的现实性和社会性认识不清,心理准备不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产生茫然、困惑、失落情绪,进而加重了压抑感,导致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缺失,久而久之会从内心排斥、厌烦大学生活,陷入不良的生活状态中。

2.2.2 对学业、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在应试教育模式、考试制度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家庭不约而同地把着眼点落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对大学生情感、良知、人格、责任和价值的培养和教化。而大学生对自身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也没有做出科学细致的规划,自身定位不清晰,也没有为自己确立合理目标,没有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新起点,导致方向不明、动力不足、压力不够,状态始终不好。例如,一些大学生无心学习,没有把学业和将来的职业联系起来;一些大学生无故逃课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一些大学生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谈情说爱、打扑克、玩麻将等方面;还有一些大学生入学后仍沿用高中的学习方式,死读书、读死书,只关注知识的吸取,忽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对学习以外的活动一概不感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感知。几年下来,不知自己做了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的大学生大有人在。

2.2.3 人际关系紧张,不能顺利摆脱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从未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开始的”[5],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其人际关系紧张及由此诱发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多数大学生成长在“四二一”结构家庭,家庭结构简单,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缺乏生活历练,没有养成理解宽容、互爱互助的行为习惯,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淡薄。长辈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使大学生过分关注自我,表现为怠惰、任性和自私。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不能积极地融入集体。

“人际交往几乎成为大学生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伤害,这难免会引起一部分大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交流,从而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这些大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渴望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大学生因为性格问题,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6]。

3 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对策

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高校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聚焦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牢牢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新生入学教育非常重要,是大学新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顺利社会化的良好开端。怀着新鲜、好奇、向往和梦想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对大学的意义和价值、怎样度过自己大学时代的认识还不到位,这正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化入学教育的最佳契机。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这一契机,就要深入、全面、细致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尽早制订阶段目标,顺利开始大学生活:进行校史教育、参观校史展览,增强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培育母校情结,增强大学生知校、爱校、荣校的情感;精心组织开学典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洗礼、励志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紧张严肃的新生军训活动,可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培养其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通过开展制度管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针对大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困惑,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请专业教师或高年级大学生介绍和传授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大学生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辅导员要多深入大学生生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尤其对适应能力差、自理能力弱的大学生要给予更多帮助、关怀和指导,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

3.2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的社会化水平,为大学生人生导航

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实施教育的社会化主体有益,也对受教育的大学生有益,它既是客观的,又具有社会性。

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的政治公民,这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导大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辩证的思维去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自觉地把理想信念、人生追求建立在对科学理论、历史规律、基本国情的理性认同和准确把握上,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上,自觉地将个人理想置于社会理想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通过科学管理、完善制度、开展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具有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生活技能社会化和行为规范社会化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所形成的群体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使大学生将自我追求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中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努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庸俗文化的消极影响,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再次,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和发展。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领悟,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找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和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特别是帮助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引导大学生悦纳自我,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3.3 指导大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其目标导向作用

学习动力不足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其缺乏合理的人生目标、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为此,指导大学生制订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必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方向、专业前景和就业情况,增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专题讲解学业与职业的关系,使大学生根据自己学业目标、职业目标的需要,积极参与与所学专业课程有关的素质拓展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指导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用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活,成为社会化的行动指南;加强就业引导,让大学生清楚找工作的过程就是融入社会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成熟的过程,也是改变自我现状的过程,引导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发现自己的优势及兴趣,从而顺利步入社会。

[1]朱力.社会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曹守亮,刘维芳,姬文波.行走在理想与现实边缘——驻京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N].人民日报,2013-01-08.

[3]李伟.当前青年政治参与的几个隐忧——基于对北京市4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决策研究,2013(6):48.

[4]高申春,许波.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走向剖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2(2):54.

[5]马利.大学生目标缺失亟待关注[N].燕赵都市报,2011-05-27.

[6]申武丹,李宏翰,巫春英.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30.

G455

A

1671-1246(2015)02-0015-03

猜你喜欢

社会化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