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2015-03-18肖宇孙贺王滨李涛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肖宇,孙贺,王滨,李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肖宇,孙贺,王滨,李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整合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保证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国际上,许多国家大学评估已有多年历史,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大学认证体制。为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教育部、卫生部于2008年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实践证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在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整体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我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建设工作始于2010年,2013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的全面评估。现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建设工作及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点滴经验加以总结,以期与同行探讨。

1 深化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纵向课程体系存在着教学内容交叉重叠严重、理论与实践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单一、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1993年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得到各国专家的广泛认可。2000年,浙江大学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教学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并取得很好的成效[1]。在借鉴国内外成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学科分布进行了优化改革。

首先,重新修订了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对知识的要求进行分级教学(学时不同);其次,组织相关教研室主任进行集体备课,对各学科间的交叉重复内容重新进行教学分工,以生理学为例,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主要由细胞生物教研室重点讲解,细胞信号转导和能量代谢主要由生物化学教研室重点讲解,神经元结构和分类主要由解剖教研室重点讲解,而药理学中药物作用的生理基础主要由生理教研室重点讲解。课程体系改革既突出了相关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减少了许多学科间重复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核心内容,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组建知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2]。

2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之初,我们多次聘请国内专家来院指导,传授新的教学法以及教学经验,并选派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学习,将先进教学理念带回学校。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TBL教学法,力求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TBL(Team-Based Learning,T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Oklahoma大学Michaelsen等正式提出的。TBL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包括:提前下发案例和学习要点,课堂进行个人测试、小组测试以及应用性练习。TBL更注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TBL教学法的优势适合我校学生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便于在全校推广。

3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

传统的终结性考核评价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且不利于揭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暴露出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建立更加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改革后的考核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增加了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的比重。其中平时成绩占20%~30%,内容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阶段性测试、小论文等;实验成绩占20%~30%,内容包括实验小组课堂操作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书写技能,综合性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情况以及个人独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期末理论考试占50%~60%,仍然是考核学生的主要方式,虽然采取的是闭卷考核理论知识的方式,但要求主客观题兼顾,题型多样,尽可能多一些综合性应用题,甚至增设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内容,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彻底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局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4]。

4 结语

我校尝试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近3年,基础医学院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0项,发表教研文章30余篇,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并顺利完成了国家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调查问卷显示,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是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课程整合的具体模式以及配套教材的建设、新教学法的推广应用、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我们将按照认证专家的建议继续努力,根据我校办学定位,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医学教育模式,为我国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1]陈季强,夏强,富丽琴,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73-75.

[2]吴有盛,刘子冬,王莉,等.基础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2013(6):68-69.

[3]Michaelsen L K,Watson W E,Cragin JP.Team learning: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arge group classes[J].Exchange:Organ Behav Teach,1982,7(1):13-22.

[4]彭艳霞,彭银,章宗籍,等.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4.

G40-03

A

1671-1246(2015)02-0007-0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GI201201312)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