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8宁玉叶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能力

宁玉叶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宁玉叶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案例教学法;基础护理学;教学应用

1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1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其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至6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人的认知并不是对外在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即认知的建构主义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改过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作为知识灌输对象,将学习过程作为刺激—反应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1.2 案例教学法的精神实质

案例教学法的精神实质溯源于“问答法”[1]。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案例教学法的精神实质归纳为以下3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案例教学法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比如,学生在课前需要查阅相关资料,预习教师选择的案例和了解相关护理知识等。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需要针对案例,结合自身知识,发挥协作精神,进行学习伙伴间或教师与学生间的充分讨论。课后,学生还需要根据课堂讨论结果复习、反思并最终完成知识建构。

(2)平等的讨论环境。在案例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通过平等氛围下的讨论对话,学生会不断思考,以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案及实施方法。

(3)评判性思维的建立。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具有批判的理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去认识案例,从而找到适合病人的护理方案。

2 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依据

2.1 学科特点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及专业发展,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2.2 培养对象的特点

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年龄结构特点:年龄跨度在15~20岁之间,这些学生记忆力强而理解能力较弱,缺乏自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二是文化结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对这样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多结合实际,讲求教学方法的实用性。上述特点为我们实施案例教学法提供了依据,在教学中,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护理知识,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

3 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

3.1 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

3.1.1 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的设计是确保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学制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用发展的眼光认真思考、周密设计教学的每个步骤及环节。

3.1.2 选择案例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案例的选择需要符合3点:一是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使重难点各有体现;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生活经验等,使学生能理解和分析案例;三是案例要真实、合理,紧贴护理工作实际,不可凭空编造,以免学生误解或影响教学效果。

3.1.3 课前准备将需要讨论的案例交给学生,由学生小组协作,在课堂讨论之前进行资料查找、知识预习、护理方案制订等。

3.1.4 研究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在课堂上,既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又要避免出现冷场或者讨论偏离主题。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人文素质。

3.1.5 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要对案例进行小结,从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效果评价、案例书写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求学生明确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护理方案。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补充遗漏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参与度、人文素质等进行肯定和鼓励,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职业认同感。在这一环节中,要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自我评价及小组间相互评价,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2 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考核

课后作业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讨论过程和结果,经过个人分析和课堂讨论,写一份书面报告或者护理文书,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4.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4.1.1 贴近实际工作,学生更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临床真实的护理案例,使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能激发其认知兴趣和认识需要。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案例讨论中,提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相互讨论,研究护理方案,增强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4.1.2 自主分析,学生更爱思考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书写病历时,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可以拓宽知识面,学会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今后进入临床打下了基础。

4.1.3 团结协作,学生更能互助互尊互助、相互学习、团结协作是处理护理人员相互关系的基本规范。在平等环境下的小组讨论与总结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的能力,使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为其将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4.1.4 亲身体会,学生更关爱病人案例教学法通过导入、分析、讨论相关病例,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接触了很多不同的“临床病人”,将病房搬到课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使学生对病人付出更多的关爱,也能加快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速度,为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查显示,97.5%的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可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2]。

4.2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2.1 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案例的编制及选择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层次,应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也十分重要,案例教学中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学生的发言内容偏离案例主题、学生之间意见不一致导致了激烈的争论、学生不愿意积极发言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及时控制局势,否则就会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

4.2.2 需考虑实际效果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师生间的合作才能成功实施;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及时间才能完成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之前充分考虑到。

[1]边文霞.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中国人才培养方式反思[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67-68.

[2]孙国珍,林征,刘扣英,等.病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65-1167.

G424.1

B

1671-1246(2015)02-0071-02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