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导课艺术探讨

2015-03-18刘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注意力

刘鹏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导课艺术探讨

刘鹏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精心准备每一次课的导课是上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采用设疑导课法、病例导课法、图片导课法、视频导课法、故事导课法、幽默导课法等方法进行导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导课艺术

高职医学生普遍认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难懂、难学、难记,尤其是免疫学部分,且这几年高职医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摆在每一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备课中精心准备每一次课的导课是上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精心准备的导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笔者在讲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时所用的导课方法,以期与各位同行探讨。

1 设疑导课法

实践证明,疑问是思维的“催化剂”,通过设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智慧及思维的“金钥匙”[1]。笔者在讲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章节时就采用了该方法。笔者说:“同学们,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宏观世界,也就是大家肉眼可以看到的世界,那么另外一部分——微观世界,特别是微生物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将同学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微生物世界。”通过这种设疑导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

2 病例导课法

采用精心准备的典型病例进行新课导入,这是医学类课程所特有的一种导课形式,主要利用了学生刚刚步入医学院校,渴望了解临床知识,渴望接触患者的心理特点。应用适当的病例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讲述乙肝病毒时,引入这样一个病例:患者,男,25岁。一周前劳累后出现乏力症状,休息后不能缓解,食欲减退,厌油,伴尿黄,逐渐加重就诊。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病史,无饮酒史,家族中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查体: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心肺(-)。腹软,肝肋下2 cm、剑突下约3 cm可触及,质软,无明显触痛,肝区轻度叩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功能:总胆红素:80μmol/L,直接胆红素:50μmol/L,ALT:802 U/L,AST:579 U/L。问题:假如你是门诊医师,对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要进一步确诊应做的实验室检查是什么?以这个病例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乙肝病毒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个病例涉及生物化学知识,也是对生物化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学生非常喜欢,乐于接受。

3 图片导课法

教师可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多收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医学图片,以备导课之用。图片很直观,一目了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合适、恰当的图片往往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记忆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讲真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脚气、灰指甲、头癣患者的图片,使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深深了解真菌的危害,既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相关临床知识。再如讲超敏反应时,让学生观看荨麻疹、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图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接触了有关超敏反应的临床知识,更加深了学生对超敏反应不同分型相应疾病的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视频导课法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被引入课堂,视频导课法可以说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导课方式。因视频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可以通过形、声、色对学生感官进行全方位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笔者将“邓丽君之死”的节目视频进行剪辑后应用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导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下课前笔者进行知识检测,优秀率几乎达到100%,由此可见视频导课法的魅力。

5 故事导课法

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高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讲述富有吸引力,且与本次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能迅速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例如笔者在讲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章节时,讲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故事,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危害,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学习罗斯福总统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再如讲述艾滋病病毒章节时,讲述美国篮球明星“魔术师”约翰逊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艾滋病有关知识的同时学习约翰逊不畏疾病、乐观进取的精神。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6 幽默导课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以幽默的手段导入新课,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比如在讲细菌的人工培养时,笔者说:“同学们,我们要生存,每天都必须吃饭,细菌也不例外,每天也必须吃饭,那么细菌的‘饭'是什么呢?我们称其为培养基,那么如何给细菌做‘饭'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细菌的人工培养。”通过这种导课方法,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来学习新课。

导课的方法很多,比如还有实验导课法、温故导课法等,这里不再赘述。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课呢?教师在设计导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导课要具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比如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年龄比较小,接受能力稍差,要多选择故事、图片、幽默等导课方式,而三年制高职学生年龄稍大,接受能力强,可采用设疑、病例、实验等导课方式。(2)导课要有新颖性,新颖的导课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要注意不能脱离新课的内容。(3)导课要具有互动性,好的导课要求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导课时应注意这一点。(4)导课要简洁,导课的目的是为了引入新课的学习,一般认为5分钟之内比较合适。(5)教师要不断总结、创新,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导课方案。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G420

A

1671-1246(2015)02-0066-02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