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2015-03-18邢宝萍叶生爱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疗法身体

邢宝萍,叶生爱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邢宝萍,叶生爱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不同种类、不同身体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分析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身体素质较差、技术动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热身运动没有做好等。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大部分属于急性损伤,如果急性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就容易转变成为慢性损伤。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当发生运动损伤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并采取正确的恢复方式,从而把损伤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1 分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1 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之所以需要做好准备活动,是因为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运动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功能得到有效增强,让运动者的身体能够从静止的状态向较为紧张的状态转换。假如运动者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没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那么就难以有效调动运动者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兴奋性,当进入紧张的运动训练之后,运动者肌肉的力量、弹性以及身体的伸展性都会比较差,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协调性也会较差。在这种身体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除此之外也必须注意,准备活动应该适量,一堂课的准备活动时间应保持在10分钟左右,并且不能用力过猛或者速度过快,过于激烈的准备活动也容易造成运动者肌肉的拉伤与关节的扭伤。

1.2 身心状态不佳

假如学生在进行运动训练的时候身心状态不佳,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假如运动者长时间处于睡眠质量较差的状态,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或者伤病初愈以及身体过度疲劳,那么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及协调性、注意力都会较差,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进行身体训练更易发生运动损伤。除了身体状态的影响之外,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样与运动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假如学生以一种低落、烦闷、胆怯的心态进行运动训练,运动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也易发生运动损伤。

1.3 运动强度过大

如果在运动强度的安排上没有考虑运动者的生理特点,运动强度超出了运动者可以承受的范围,特别是身体局部负担较重,细微损伤不断累积,则容易发生劳损,这种运动损伤的发生在专项训练中较为普遍。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假如教师在教学的安排上内容搭配不合理或者运动强度过大、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过于单一,都容易引起学生身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发生运动损伤。

1.4 技术动作不规范

技术动作不规范或技术动作错误,就会因为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与运动过程的力量原理相违背而造成一些运动损伤。这是学生初次参加运动训练或者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例如,学生在学习排球接球技术的时候,如果手型不规范就容易导致手指的扭伤与挫伤;学生在初学前滚翻动作的时候,就容易由于动作不规范,头部偏斜而造成颈部扭伤。

1.5 缺乏完备的场地器材

缺乏完备的场地器材同样是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一大因素。运动场地不平整,有碎石或者杂物;田径跑道太硬或者太滑;运动器械的安装不够牢固以及器械的安放位置不恰当;运动器械的高低、大小以及重量等条件同运动者的特点不符;学生没有穿运动服进行体育运动等,都会造成一些运动损伤的发生。

1.6 气候环境的影响

学生如果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进行运动,则较容易疲劳并且易中暑;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进行运动,则容易造成手脚冻伤,并且由于温度过低造成肌肉僵硬,使得身体的协调性变差,也容易导致肌肉韧带的拉伤;在过于潮湿且高热的环境下进行运动,身体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虚脱并且造成肌肉痉挛;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进行运动,会降低学生的运动积极性,造成反应迟钝,也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

2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分析

在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了一定分析之后,应该让学生了解怎样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将运动损伤发生率降到最低。下面介绍几种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2.1 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明确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安全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之一[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责任心不强与学生安全意识不强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体育教师责任心的培养,让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大胆运动,喜欢运动,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体育运动,这样不但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2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现如今,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作为家中的独子或者独女,受到了很多的宠爱,往往自身抗挫折能力较差,并且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导学生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时候应该立刻向旁边跨出一步以保持平衡,在身体状况不适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等。

2.3 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准备活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2]:第一,有效增强人体的呼吸功能以及血液循环功能;第二,有助于氧气的吸入与运输,可以有效提高氧气在人体中的利用率;第三,可适当提高人体体温,使得身体肌肉与肌腱的供血充分,从而有效预防肌肉撕裂以及肌腱断裂的发生;第四,可有效增强人体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肌肉的柔韧性;第五,有助于运动者身体内部各器官进入一个运动适应的状态,也能够避免一些运动损伤的发生;第六,有效激发身体的运动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获得更好的成绩。

2.4 正确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进行正式肢体教学之前,通常都会带领学生做热身操,学生通常只是模仿教师做操,往往不知道准备活动到底该怎样做,该做到何种程度。所以,教师除让学生意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之外,还应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应该做到哪种程度才合适。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指定某位学生带领大家做准备活动,教师在旁边观看并且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做准备活动的方法。

2.5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运动强度

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运动量过大,不仅难以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而且容易引发运动损伤;相反运动量过少,就难以起到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以及运动强度的安排上,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

2.6 严格要求

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训练、竞赛时应严格要求,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认真备课,对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在运动中学生容易受伤的部位,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以安全为前提做好教学组织工作[3]:第一,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服与运动鞋上课;第二,要求保持活动场地地面平整、清洁;第三,对课堂上所用的运动器材进行严格检查;第四,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规范,手势口令也要准确无误。只有体育教师认真组织、严格要求,才能减少或者避免一些因为技术动作不准确、场地器材的影响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3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恢复方法分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一旦发生,做好损伤的恢复治疗工作十分关键。物理疗法、中药疗法和按摩疗法在体育教学运动损伤的恢复治疗中运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明显,以下便对这3种运动损伤恢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3.1 物理疗法

运用物理疗法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恢复治疗比较普遍,实践也已证实,合理运用物理疗法对于损伤的恢复效果显著。首先,合理运用冷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运动者身体局部组织的温度,帮助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起到抑制神经感觉的作用,同时有止血、镇痛以及减轻身体受损部分肿胀的作用。另外,在冷疗之后,还需要及时对损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并把受伤部位抬高。最为常见的冷疗法主要有冷敷法、冰袋消肿法和蒸发冷冻法。其次,还需合理运用温疗法,温疗法多运用于急性闭合性组织损伤的中期以及后期,同时也适用于一些慢性损伤。最为常见的温疗法主要有热熨疗法、石蜡疗法、泥疗法、沙疗法以及红外线照射法等。温疗法能够起到较好的消炎、温热、润滑、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能够帮助损伤者损伤部位尽快恢复,并且合理地运用石蜡疗法对于损伤疤痕的恢复也有较好的效果[4]。

3.2 中药疗法

合理运用中药疗法对于跌打损伤恢复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中药疗法具有内外兼治、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多重特点。运用中药疗法治疗运动损伤主要包括外治以及内治两种。其中外治的方剂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外敷药、外涂药、膏药和熏洗药等;内治的方剂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药丸、丹药、酒剂与汤剂等。可以根据学生运动损伤的具体情况,准确、合理、及时地运用中药治疗,对于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能够起到很好的消肿、镇痛、清热作用,帮助损伤快速恢复[5]。

3.3 按摩疗法

合理运用按摩疗法对损伤者的损伤部位进行及时治疗,对于损伤的快速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按摩疗法主要运用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通过实践也已证实,按摩疗法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并且按摩疗法具有经济简便、易学易懂以及方便推广等多重特点。按摩疗法只要运用方法恰当,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按摩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擦法、按法、摩法、揉法、刮法、打法、掐法、搓法、拍击法等。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必须根据运动损伤的具体特点以及不同部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按摩手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按摩疗法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不但要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准确的认识,还需要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并且当运动损伤产生时,还必须正确对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努力将伤害降到最低,让运动损伤能够得到较快较好的恢复。本文通过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对运动损伤有准确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这对降低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1]查明艺.试论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85.

[2]刘忠坤.体育健身过程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科技视界,2012(27):88-89.

[3]丰国平.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运动,2013(5):132-133.

[4]宋晨.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恢复方法[J].才智,2012(7):259.

[5]张俊龙,都玉华,张勇.学校体育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恢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1):56-57.

G420

A

1671-1246(2015)02-0053-03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疗法身体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我de身体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我们的身体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