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培养

2015-03-18王小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校园文化价值观

王小玲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天水741000)

浅谈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培养

王小玲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天水741000)

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培养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部分中明确把“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对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多种义务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它是一种精神风貌,它所展现的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高尚使命,是理想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多年来,我国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在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事实证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2014年5月30日,即将面临高考的江西少年柳艳兵面对歹徒临危不惧,徒手夺刀,用勇气和正义换取一车人生命安全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虽然他因受伤而无法参加2014年的高考,但是他用行动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道德答卷”;在汶川大地震、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青年学生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其敢于担当、富有责任感的精神风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青年学生中“啃老一族”、“潇洒一族”、“网瘾一族”等为数不少,这种现象在中职生中也普遍存在。当代中职生是掌握了或即将掌握一技之长的青年人才,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笔者在中职学校工作了20多年,发现许多学生存在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笔者对这种现象深感担忧,也充分感到提升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迫切性。

1 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1.1 理想信念缺失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首先他们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打击;其次他们大多数被娇生惯养,感情脆弱,面对挫折无所适从;再次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甚至自卑、自暴自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们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抗挫折能力较弱,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许多困惑、烦恼和苦闷,常常伴有空虚、失落的情绪。

1.2 诚信和公德意识缺乏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目前,中职生中很多人诚信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言而无信等。公德本是一位公民应该遵循的最基本最普通的道德规范,然而在中职生中随地吐痰、上完厕所不冲水、不顺手关灯和关水龙头、铺张浪费、不爱护公共财产等现象比较严重,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甚至说脏话骂人现象时有发生。

1.3 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学生平时大大咧咧,不按照《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等到触犯法律后方知后果严重;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虚拟化特点,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表现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

1.4 集体精神缺乏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中职生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有些中职生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此类现象归根结底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2 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当代中职生出现的这些现象,有人用“自我责任感弱化,家庭责任感弱化,社会责任感弱化”来概括。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从客观上看,既有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也有家庭环境教育的不当和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2.1 社会压力和负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使得中职生对班级、学校活动不闻不问,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淡化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次,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容易使中职生重视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追求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再次,社会上一些不公平、消极腐败、人际关系扭曲等现象,使中职生觉得理想信念虚无缥缈,没有目标追求,当然也就没有社会责任感。

2.2 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中式家庭教育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首先中国大多数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愿意付出一切,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有的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这种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其次是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过分注重功利,将成绩作为评判成败的唯一准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不少中职生功利化倾向严重,对专业课、技能课重视,对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没有兴趣。长此以往,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人格的缺失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2.3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虽然我国学校教育一直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教育中对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少学校把专业课、技能课的教育放在首位,随意缩减基础课课时,忽视人文教育,导致学生注重个人技能的提高,忽视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出现责任意识的淡化。

2.4 中职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自信;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理性分析和分辨能力;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新的学习、生活目标还没有完全建立,因而心理上会产生空虚、郁闷感,对他们而言,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1]。

3 培养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

3.1 帮助中职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中职生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他就没有奋斗目标,更谈不上社会责任感。从培养社会主义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关心集体,从而不断地培养社会责任感。

3.2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特别是人文学科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功能,可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3)充分发挥教育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思路、提供平台,让中职生融入集体和社会,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伟大责任。

3.3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人文环境的建设对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3)加强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中职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3.4 形成家庭、学校相协调的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应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家庭而言,父母注重言传身教,少一些溺爱,多一些严格,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责任;就学校而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

[1]邓斌菊.中职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2(16):71-72.

G455

A

1671-1246(2015)02-0021-02

猜你喜欢

责任感校园文化价值观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