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解剖异常性头痛59例

2015-03-18张海全刘英祥

武警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鼻甲鼻中隔鼻窦

张海全,刘 爽,刘英祥

临床经验总结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解剖异常性头痛59例

张海全1,刘 爽2,刘英祥2

头痛;鼻腔解剖异常;鼻内镜手术

因鼻腔解剖异常引起的头痛患者常首诊于神经内科而被忽视或误诊。2013年以来,我院对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发现明显解剖异常的59例头痛患者,实施个性化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1],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9例中,男21例,女38例,年龄14~68岁,平均(35.23±10.01)岁,病程2~30年。头痛常于休息不好、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以内眦部、额部、颞部、头顶部疼痛最为敏感[2];以闷、胀、沉重压迫感、跳痛为主要表现;伴流涕、鼻塞者17例。5例年轻女性,常伴恶心、呕吐。所有病例均常年就诊于内科,误诊为血管性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佳。我科对这59例行CT冠状位扫描,均显示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同时排除鼻息肉、鼻窦炎、鼻腔占位等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同时,这些患者全身状态良好,无任何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

1.2 疼痛强度评估 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3]:0分为无头痛,100分为头痛难以忍受。患者根据自己的头痛感受打分。疼痛强度分5级:0级(0分)无头痛;1级(1~20分)有头痛,在注意时才觉得头痛; 2级(21~40分)有头痛,无法忽视,但可以做日常工作和生活; 3级(41~60分)有头痛,可短时间集中注意力,可从事简单工作;4级(61~80分)有头痛,很难集中注意力,只能做简单的工作;5级(81~100分)有头痛,无法做任何事情。术前、术后打分对比、评估手术改善的程度。本组病例术前疼痛强度:5级10例,4级8例 ,3级21例,2级15例,1级5例。

1.3 解剖异常类型 鼻中隔高位偏曲6例,有棘突与下鼻甲、中鼻甲接触21例,钩突过度肥大者8例,中鼻甲畸形5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异常19例。

1.4 治疗方法 对不同解剖异常,实施针对性个性化治疗方案:(1)鼻中隔高位偏曲者,在第二张力线前方切开软骨,切除偏曲的筛骨垂直版,低位偏曲者用鼻中隔咬骨钳(咬合口)使之骨折移位于正中线;有棘突者,行棘突切除术;(2)钩突筛泡肥大者,将其完整切除,彻底开放筛窦、额隐窝及上颌窦自然口;(3)泡性中鼻甲,用电动刀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并使中甲外转移位成形;反向弯曲的中鼻甲,开放前组筛窦,完全游离的中鼻甲可切除;(4)以上所有手术,都做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于下鼻甲肥大,收缩不佳,外移后鼻腔宽度改善不理想者,使用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45刀头减容下鼻甲,扩大鼻道空间,尽可能消除鼻腔黏膜相接触的地方。

1.5 疗效判断 (1)治愈:头痛完全消失,12个月以上无复发,鼻腔、鼻窦异常结构术后纠正,通气良好;(2)有效:头痛缓解,鼻腔、鼻窦异常结构术后纠正,受凉后加重,经治疗后症状减轻;(3)无效:头痛无变化或较前加重,鼻腔、鼻窦异常结构术后纠正[4]。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鼻腔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35例治愈(59.3%),有效24例(40.6 %),总有效率100%,说明鼻内镜手术对鼻腔解剖异常引起的头痛有明显的效果。按视觉模拟评分术后0~60(9.66±13.92)分,明显优于术前25~100(57.80±2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鼻腔解剖异常引起的头痛可能原因包括:(1)窦口因素。因结构异常导致鼻道狭窄,窦口鼻窦复合体引流不畅,影响鼻窦黏膜的气体交换,使鼻窦处于负压状态,产生真空性头痛,从而产生额部、内眦部鼻窦区的闷痛,以额窦、上颌窦区域最为明显。(2)神经压迫。鼻中隔、中鼻甲、鼻丘部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因解剖异常,致使其与相邻结构相挤压,反射性引起头痛或鼻睫神经痛。(3)P物质释放。刘少峰等[5]和Blumenthal[6]研究认为,鼻黏膜相接触能促使局部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作用于鼻黏膜引起头痛,并且P物质在正常黏膜中的浓度高于慢性鼻腔黏膜增生和鼻息肉中的浓度,因此,单纯的鼻腔黏膜相接触比鼻腔慢性炎性反应更易疼痛。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因鼻腔结构复杂,单纯前鼻镜检查视野有限,对于反复不明原因的头痛、内科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即使没有鼻部症状,也应常规行鼻窦CT扫描、鼻窦内窥镜检查,必要时,行麻黄碱、丁卡因棉片试验;对于鼻腔有结构异常、鼻腔黏膜有接触点,丁卡因、麻黄碱棉片试验可改善头痛者,应常规行功能性鼻窦内镜个性化手术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头痛的病因繁多,手术治疗解剖异常结构消除鼻腔黏膜接触点仍是经验范畴。我科选择的59例虽良好的效果,是因为笔者在选择病例上坚持以下3个条件:(1)影像学和鼻内镜检查有明显的解剖异常或鼻腔黏膜有接触的;(2)1%丁卡因、麻黄碱收敛有效的;(3)内科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所以本组短期有效率较高。但对于那些没有解剖学异常的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及手术后中长期的疗效的判定,则还需要获得大宗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支持,制定科学、严谨的手术对象筛选标准,长期随访并统计手术后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从而论证手术的意义和必要性。

[1] 王 佳,尹金淑,李建东,等.鼻腔黏膜接触区域与头痛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7(4):317-320.

[2] 陈 岩,孙 艳.鼻源性头痛的解剖特征与个性化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2):66-68.

[3] 王 佳,尹金淑.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1,18(3):307-309.

[4] 陈 明.非鼻窦炎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初步探讨[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5,21(2): 71-72.

[5] 刘少峰,于良虎,孙国华,等.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0,12(3):250-252.

[6] Blumenthal H J.Headaches andsinus[J]. Headache, 2001,41:883-888.

(2015-05-06收稿 2015-07-21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张海全,本科学历,医师,E-mail:51130332@qq.com

1.100039,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2.063600,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卫生院

R765.9

猜你喜欢

鼻甲鼻中隔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