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结构性失业难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基于湖北省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的调查

2015-03-17胡放之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求职者失业用工

胡放之, 柳 佳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破解结构性失业难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基于湖北省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的调查

胡放之, 柳 佳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区域经济结构的的不均衡性,市场因素发生变化与求职者适应这个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不匹配,导致出现了职位空缺同时存在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在针对湖北企业的调研基础上,深入研究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客观分析现阶段结构性失业的主要类型以及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失业并存的原因,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层面,科学、辩证地对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失业进行分析,提出解决企业用工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措施。

企业用工短缺; 结构性失业; 解决对策

当前,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各地企业用工短缺频频发生;受企业发展中的矛盾以及企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员工流失率大,招工困难,缺工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结构性就业压力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特别是80、90后受过良好教育的求职者的择业要求普遍较高,而其技能却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结构性失业问题亦十分严重。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笔者认为,解决该问题,在考虑供需结构的同时,应结合产业转型、体制机制等长期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有一个全面把握。

1 当前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就业难的现状

本章数据来源于2011年湖北工业大学和湖北省总工会联合调查组对湖北武汉、宜昌、荆州、黄石、襄阳、随州等6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236家企业、29家人力资源市场、武汉地区5所大专院校,以及355名求职人员(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88名)的问卷调研。调查表明,在调查的236家企业中,缺工企业为209家,约为88.2%;缺工人数为4.85万人,约占正常生产经营所需人员的33.5%。其中,缺工的企业中一直缺工的有138家,而缺工的原因多由于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职工流失率较高。

1.1 从企业角度来看

1.1.1 不同性质企业的用工需求与“招工难” 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较突出,特别是中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缺工问题严重,从时间跨度看,近年来一直存在缺工问题;国有企业缺工不如民营企业突出,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招工难”;相比之下,外商投资企业用工缺口较小,只是存在着短期性、临时性缺工现象。

1.1.2 不同行业用工需求与用工缺口 缺工行业较多。缺工率高的行业主要是纺织服装(31.5%)、餐饮服务(30.9%)、机械制造(30.4%)、建材(27.7%)、电子信息(25.7%)、粮油加工(24.9%)等传统生产与服务行业,现代服务业也有5%~10%的用工缺口。

1.1.3 企业用工需求与学历程度的相关性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主要招用各类大学本专科毕业生,机械等加工制造业主要招用高中生,其他传统企业(包括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主要员工是初中毕业生,在建筑业,农民工多是小学文化程度。

1.2 从求职者角度来看

1.2.1 不同求职者就业需求与行业的选择 求职者普遍对行业或岗位选择有较高的要求,大学生选择的行业主要是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农民工主要是加工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和建筑业,但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选择销售、管理和技术工作;城镇下岗职工主要是商业饮食等传统服务业。

1.2.2 不同求职者就业需求与职业的选择 正在寻找工作的大学生希望从事的岗位主要是专业技术、销售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农民工多选择普工,部分选择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城镇下岗职工主要选择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岗位。

1.2.3 不同求职者就业需求与薪酬期望 未就业的大学生薪酬期望多在3000元~5000元;农民工的薪酬期望多在3000元左右;下岗职工的薪酬期望一般为2000元左右。相当部分求职者择业时间较长,跳槽却很频繁。有44.2%的求职者找工作时间超过2个月,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到1年就选择了跳槽,另有不少毕业生工作了2~3年亦会选择跳槽;农民工变换工作也较频繁,有的1~2年,有的2~3年或3~5年就会变换单位,“短工化”现象较严重;下岗职工再就业则相对较稳定,跳槽较少,但一般很难再被雇佣。

2 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分析

以湖北人力资源市场为例,2013年湖北全年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用人招聘的企业7.67万家,累积提供岗位177.8万个(次),分别比2012年上升了6.72%、6.93%;同时,全年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劳动者数量155.78万,比2012年上升10.83%。两相比较,全省全年累积岗位供给大于求职需求,求人倍率为1.14,反映湖北用工需求较旺盛[1]。不过,深入剖析用工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状况,发现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用工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第一,有限的劳动力供给难以充分满足低端岗位就业需求。一是从行业用工需求看,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占总需求的37.20%、18.25%和16.03%,三者之和占总需求71.47%。二是从岗位用工需求看,技术型工种岗位用工需求较稳定,对一线普工需求大量增加,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用工缺口较往年进一步扩大。三是从用工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看,企业对求职者学历(年龄、性别)条件明显放宽,对高中以下学历的用工需求与前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高中(中专)学历占比最大,达50.43%[2]。这说明部分企业对低层次人力资源依赖较强,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方式较落后,同时反映了对人力资源争夺日趋加剧,“招工难”更严重。

第二,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一是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求职者,主要是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三者所占求职比重之和达78.52%,而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人数比往年增长12.45%。二是从专业技术人员求职情况看,求职者人数激增,其增加人数占总求职增加人数的42.83%,超过了用工需求。三是从求职的岗位看,主要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岗位,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服务业人员用工缺口较大,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却不达1%。说明随着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要求普遍提高,但部分劳动者不适应企业要求,不能满足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时说明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岗位需求。

第三,员工流失率较高,跳槽频繁,短工化趋势加剧。调查表明,2013年湖北500家企业中有351家不同程度的存在用工短缺,缺工企业不仅数量多,缺工的时间长;而且员工流失率高,351家企业平均流失率为21.5%[3];2014上半年,武汉市员工流失率平均为7.5%,尤以80后、90后新生代求职者为主[4]。这说明新生代求职者自我意识更强,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更加挑剔,也说明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求职者的需求,企业留人更难。

第四,企业待遇普遍上涨,招工依旧很困难。2013年企业人均用工成本比2012年上升10%左右,其中人均工资增长对人均用工成本增长的拉动超过90%,这反映了企业用工难引起员工工资上涨,助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而用工成本上升又导致企业用工更难。

第五,产业用工需求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出现下滑。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二季度第二、三产业需求人数呈剧烈下降态势,其中第二产业需求人数降幅达40.87%,第三产业需求人数降幅达24.76%,说明第三产业对于稳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是就业的主渠道;同时也说明,我省现代服务业规模太小,一旦经济发生波动,产业用工需求将受到较大影响。

当前企业出现的用工短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这些行业对低层次人力资源依赖较强;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转型升级,一些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者需求在提高,但从企业提供的岗位、薪给水平、要求的技能、分布的地域等条件看,许多求职人员的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要求不匹配,与求职者期望或具备的条件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致使员工流失率较大,使企业“招工难”问题日趋突出。这正是结构性失业的重要特征。结构性失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某些传统产业落后于市场需求而逐渐衰退,而适应落后产业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新的就业要求所形成的失业;或者说产业结构升级中适应新产业要求的劳动供给不足而出现了空位。

3 企业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的深层原因

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深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偏弱。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需求。一方面,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维持其经营,大量争抢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另一方面,各类产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能够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是13年前的11倍,但适应有一定知识背景的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增长缓慢。许多中小企业也未能升级到更重视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品牌经营等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链高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社会化分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市场化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大,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成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完全就业的瓶颈[5]。不仅如此,政府对服务业管制还过多,尤其是对教育、医疗、金融、保险、通讯、信息、文化等领域的管制过多,以致这些领域竞争不充分,影响到资源的聚集和生产率的提升,最终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就业市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紧张。

3.2 中小企业负担重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减少,使企业用工需求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受到严重影响。一是市场环境不佳,近年来,由于各种要素如土地、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涨,加上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影响。二是政府税负较重,由于税制结构上存在一定缺陷,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在税负与利润比中处于劣势;此外,政府各类收费,如教育附加费、水资源费、残疾人就业金,以及工商、公安、卫生、质监、环保等部门征收的行政性收费,也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三是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不足,许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较少;还有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这些都使得企业用工需求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受到严重影响。

3.3 教育制度的欠缺

当前,企业缺工与就业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于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缺陷。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功能定位不清,扩张过快。特别是受行政化、功利化的影响,各个高校都大力扩招办学成本低的文科类专业,但许多专业设置雷同,缺乏特点,这既导致许多学生缺乏技能,无法适应企业要求,还导致人才过剩,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紧张;而对于办学成本高的工科专业,同样由于行政化和功利化的原因,一些学校不愿在工科学生的培养上多下工夫,使得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长期不被重视,职业教育无论是在重视程度或是在资源配置上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在经济产出中的占比高达47%,其提供的蓝领职位亦占有相当比重,但由于传统上人们鄙视体力劳动,职业教育更是被人瞧不起,社会需要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出现断层,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

3.4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较大;湖北区域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省城武汉一枝独秀,区域环境较好,社会资源占有量较大,其他地区相对较落后,这导致我省企业用工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不同地区发展速度、就业机会以及收入水平相差较大,而大学生的薪酬及未来发展期望趋于发达地区,落后地区虽然人才匮乏,但因各项条件制约无法提供与发达地区相当的劳动力价格、升迁机会或发展环境,使其对于大学生的引进大打折扣。同样农民工受城乡差距的影响,为谋求更好的待遇,不断地流动或跳槽。目前,我省近600万农民工在东部发达地区打工,还有500多万在省内各地打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劳动力流向较单一,而劳动力流向的不均衡,又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剧了招工难、就业难,并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3.5 收入分配不公平

目前,我国不同行业的收入分配极不合理,尤其存在于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由于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一部分人逐渐成为利益阶层,另一部分人群则沦落收入下层。这种现象逐渐被固化,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一方面,垄断行业、具有特殊地位的事业单位依靠自身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来求职,但这些行业与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只有特殊关系的人才可进入。另一方面,竞争性民营企业、大量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吸引到大学生,特别是当企业对工科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时,一些有工科背景的大学生却“逃离工科”。原因就在于与竞争型企业相关的专业,特别是传统工科专业(如机械、化工和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薪酬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升迁之路相对缓慢,以致大量大学毕业生不愿从工,对去工厂工作兴趣索然。

4 对策与建议

当前企业缺工和就业不足,主要是一系列结构性不匹配和不相容的机制造成的。而结构性、体制性等因素短期内难以克服,或者说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为此,解决就业领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应着眼于长远,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4.1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是解决企业用工荒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增加就业良性互动创造条件。一方面,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并稳定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另一方面,围绕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鼓励制造业的服务环节从企业分离,推进业务外包,深化企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通过整合科技、培训和咨询服务资源,建立区域和行业的公共技术平台,推动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为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服务。三是建立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财政资金,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和联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应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应把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企业的用工环境上来,通过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以增强劳动者创业、就业的主动性。

4.2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

过去30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城镇近80%的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然而,由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利润低、工作环境差、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也低,越来越难以吸引大学生、农民工等新生代求职者。因此,解决结构性失业,应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扶持政策,减轻因用工成本快速上升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压力,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应帮助中小企业有更多的空间分利给劳动者,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从而增强对求职者吸引力。

4.3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过去20年来,大学教育在由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之时,学生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教育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使学生的素质及就业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速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彻底转型。鼓励学校扩大自主办学权,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变教育结构不均衡状态,要适当缩小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技术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加大市场紧缺型劳动力有效供给,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6]。三是完善社会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一方面,对初高中毕业的求职者,组织其参加免费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已经进入企业的劳动者的在岗培训,提升其岗位能力,促进稳定就业。同时构建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就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

4.4 着力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面对各地企业缺工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应借助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现代产业密集带;同时,依托产业集聚区,在中小城市着力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就业供给。一是通过沿江产业合理布局,提升金融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着力优化要素配置,拉近同一产业中关联配套企业的距离,降低资金、物流、时间成本,提升聚集效应。二是建立统一高效的用工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实现产业集聚区的用工需求和附近农业转移劳动力供给的有效衔接,吸引农业转移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三是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小城镇、农村延伸,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高度集聚,以增强城镇就业功能。

4.5 解决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

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分配不公,是近些年来我国分配领域的一个主要焦点,它也直接影响到劳动者就业。要切实解决好这些矛盾,必须从根本上矫正“扭曲”的社会平均利润率,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限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政策,限制垄断行业工资过高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工资的合理增长,并在住房、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职工的福利待遇,让所有的职工都能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以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1] 汪 志.商业服务、制造业用工缺口又扩大了[N].长江商报,2014-01-07(A18).

[2] 陈 屿,陈 刚,孙 上,等.高中以下学历用工需求大幅上升[N].湖北日报,2014-01-07(014).

[3] 方 珞,罗天娇.鄂企还有人力资源优势吗[N].湖北日报,2014-01-02(07).

[4] 丁 玥.武汉招工难与留人难并存 上半年3.3万人主动离职[EB/OL].[2014-07-30]http://hb.ifeng.com/news/fygc/detail_2014_07/30/2675721_0.shtml.

[5] 胡放之.“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08): 59-52.

[6] 吴 玲.职业教育可解结构性失业[EB/OL].[2012-08-23]http://www.cssn.cn/jyx/jyx_zyjsjyx/201310/t20131023_452250.shtml.

[责任编校: 张 众]

Solution to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problem to Protect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Based on Enterprise Labor Shortages and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n Hubei Province

HU Fangzhi, LIU Jia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Alo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graduates are facing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and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Because our country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the imbalan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market factors change required of the job seekers to adapt themselves to changes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professional quality, work experience, employment concepts do not match, resulting in the presence of vacancies and unemployment and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n Hubei enterprises, in-depth study of the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objective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type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and the reason of the shortage and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from the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level scientific and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enterprise labor shortages and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the paper works out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enterprise labor shortages;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2015-03-01

湖北省总工会项目(鄂工办电[2011]39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课题(鄂参[2014]11号)

胡放之(1957-), 男, 湖南桃江人,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1003-4684(2015)03-0005-05

F241.3

A

猜你喜欢

求职者失业用工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失业预警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