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性金融与国家能源革命的关系

2015-03-17胡光宇陈一丹王晓峰

关键词:开发性革命能源

胡光宇,陈一丹,王晓峰

(1.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2.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arey商学院,马里兰州 巴尔的摩,美国)



开发性金融与国家能源革命的关系

胡光宇1,陈一丹1,王晓峰2

(1.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2.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arey商学院,马里兰州 巴尔的摩,美国)

国家能源革命的兴起是顺应全球能源变革大势及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能源局势的剖析,明确国家能源的现状及革命的必要性。同时对国家大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开发性金融的发展与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基于此创造性地提出了用开发性金融解决国家能源革命困局的战略思路,从市场建设、投资带动、技术支持、基础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为推动国家能源革命提供建议与参考。

开发性金融;国家能源革命;关系

2014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明确发出了推动“中国能源革命”的号召,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的四方面内容的“革命”。从过去官方惯用的“改革”、“革新”到现如今的“革命”,字眼变化的背后凸显的是我国顺应世界能源变革大势的革命决心及战略选择。当前,世界范围内能源领域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正经历着新型能源体系的全面转型与升级,能源技术、能源市场、能源政治的深刻变化,都将时刻影响着我国的能源发展。开发性金融作为国家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承载着助力改革、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而能源发展正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只有理顺开发性金融与国家能源革命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认清开发性金融在国家能源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进行准确地自我定位与发展,履行战略责任,制定出科学详尽且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与重要策略,鼎力支持国家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深刻推动国家能源革命的进程。

一、 全球能源变革的背景与趋势

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人类对于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可以说,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发展都离不开能源和动力革命的驱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业的开拓和蒸汽机的发明挥别了薪柴时代,催生了纺织等工业产业的工厂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能源、石油替代煤炭和内燃机的出现更是造就了汽车、飞机等工业产品的大规模集约化及自动化生产。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能源产业及相关科技的重大变革都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是由于能源的无节制的开采与消耗,传统矿石能源已逐渐枯竭。过量的消耗矿物燃料造成全球环境日趋恶化,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性越发突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发深刻,这也迫切需要世界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体系革命,从而实现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转型,走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能源消费需求只增不减,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供需缺口的不断增加也加剧了世界范围内对能源资源的竞争态势,能源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全球化问题。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就致使当时的世界大国经济全部陷入衰退。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价格整体呈现出震荡上升的趋势,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方面的主要问题,新能源和可再生也就成为了化解能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出现了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复苏的趋势,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国力,率先推行了新能源战略,积极推进能源的新变革,塑造其能源竞争的新优势。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明确提出要在新能源问题上抢占制高点,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支持清洁能源和节能增效工作,争取到2025年使美国所用电量的25%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标志的全球能源变革态势也必然会引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方位根本性变革,先进的能源技术也必将成为大国发展战略必争的热点领域,将形成一批节能、新能源等高新科技的新兴产业群,带来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 我国能源发展的形势分析

全球低碳、节能、绿色的能源变革趋势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提供了战略契机。但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自身能源发展的局限,始终承受着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

(一)能源资源禀赋差,人均拥有量低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总量,常规能源储备量占世界储备量的10.7%,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居于世界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7.5%。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开发利用难度大,资源勘探程度低,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竞争力。

(二)能源供应能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但由于资源、环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一次能源供应能力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拉大。根据国际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发布的《科学发展的2030年国家能源战略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以石油资源为例,预计2020年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达到4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7%,2030年供需缺口将达到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2%。

(三)能源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我国能源的主要特征可以表述为“多煤、缺油、少气”。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石油、天然气资源仅占6%,且增产难度大。可见,化石能源在能源生产总量中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201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GDP9%左右,同时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7.6亿吨标煤,占世界总能耗的22%,经计算可以发现,能源效率总体偏低,国家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5倍,美国的3.3倍,甚至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四)技术水平仍待提高,环境保护压力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能源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显落后,特别是在煤化工、页岩气开发及新能源创新方面,其主要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同时,国内环境的不断恶化也迫使国家在能源发展方面出台多项刚性的约束指标。2013年我国的雾霾天数达到52年之最,PM2.5指标屡屡爆表。基于此,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计划中明确规定,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必须比2012年的指标下降10%以上。

三、开发性金融与国家能源革命的关系

(一)开发性金融始终承载着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使命

1994年4月,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需要,国家开发银行应运而生。1998年,开行摒弃传统的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主动面向市场筛选项目,在市场中寻找自身定位,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发展战略和目标,集中力量支持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之路。而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开行在成立伊始就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向煤炭、电力、石油石化等能源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多年来,开行鼎力支持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的合作,主动推进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二)国家能源革命需要开发性金融

1.开发性金融是国家能源发展的“主体军”。作为我国“两基一支”和对外投融资合作领域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始终坚持把能源产业作为支持的重点,在支持传统能源行业发展的同时,近年来还通过投融资体制的不断创新,以新能源发展为着力点,对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成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开行能源领域贷款余额1.4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8.31%,其中电力行业累计贷款余额为7724亿元,石油石化行业贷款余额为5243亿元,煤炭行业贷款余额为1745亿元,位居同业首位。

2.开发性金融是国家能源市场建设的“助推器”。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在于能够运用开发性方式主动建构市场,既有别于政府财政,又有别于商业性金融,通过在政府和市场间架设桥梁,结合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用建设市场的方法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对于能源企业来说,普遍面临着市场体制不健全、行业发展不足、融资困难的境遇,恰是需要开发性金融发挥其优势,主动建构市场,弥补市场缺陷和体制缺损,以此增加能源企业的投资吸引力,突破融资障碍,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进步。

3.开发性金融是能源产业的“孵化器”。开发性金融具有资金能量大、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特征,能够对能源企业的发展起到帮扶和引导的作用:对技术性、市场性风险较高的领域进行引导性投资;对前景不十分明朗、不确定性较大的新兴产业或国家战略领域进行倡导性投资;对投资回收期较长、收益率较低的项目进行补充性投资;对成长中的优质产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以间接的融资活动或担保来引导商业性金融的资金流向与规模。正是开发性金融的补充引导、投资拉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能源企业的发展步伐。

4.开发性金融是国家能源革命的“强心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开行的资产规模已迅猛增长到10万亿元以上,其外汇贷款余额也远超世界银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空前辉煌”的业绩,不但为我国基础设施、资源产业、城镇化、国防建设、民生工程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发出了中国声音,增强了中国力量,增添中国信心。而能源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有开发性金融的强力支持,必将昂首站上世界的舞台,充满自信的与他国争锋。

5.开发性金融是国家能源革命的“智囊团”。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是具有知识性的金融,规划先行就是其知识性的重要体现。而规划先行战略的背后是一支具有强大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每一项发展规划做审慎的考量、周密的部署、全面的统筹,从而设计出符合发展要求、目标明确的战略思路和具体方案。可见,国开行对于国家的支持并不仅仅是“给钱”,在融资的同时,还通过“融智”,给予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服务国家战略决策,为产业升级、能源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增添新动力,助推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开发性金融助力国家能源革命的路径探析

(一)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改造,提高利用效率

就目前而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一次能源需求仍将持续稳定增长,化石能源仍是一次能源构成的主体。因此,对于我国主要消耗的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的洁净化及高效利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要坚持节能优先、控制总量的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求,完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改造,促进能源的循环高效利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开发性金融要完成两个方面任务:其一,发挥投资带动作用,支持清洁技术研发,在煤炭集约开采、油气的勘测及储运、高效清洁发电方面予以资金支持;其二,对高耗能、发展受限企业提供整改资金及方案,促进企业向清洁化、节能、高效转型,在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保障还款能力,从而实现开发性金融的可持续运转。

(二)加快新能源的发展,打造多元化供应体系

即使目前新能源无论是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还是在运作成本方面,与常规能源相比仍处于相对劣势,但它仍然是全球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来说,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且占全部能源消费的七成,粗放式的开发利用方式对我国带来了较大的环境压力。无论是从全球能源变革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能源供应安全与保障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快新能源的开发,推进能源供给的多元化都十分必要。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阻碍。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长期稳定有效的投融资渠道予以支持,这就需要开发性金融发挥优势,对新能源产业提供中长期的融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支持国家非煤能源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能源结构的顺利转型,最终建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气、新能源多轮驱动且并驾齐驱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三)完善能源市场体系,鼎力支持技术创新

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是造成我国能源行业发展不足、融资困难的重要因素。开发性金融要充分发挥自身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优势,在政府和市场间架起“桥梁”,弥补能源市场缺陷和机制缺失。同时,技术是决定国家能源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在能源核心技术方面的缺失严重困扰着整个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发性金融必须鼎力支持能源的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特别是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国家建立一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规划一批处于战略前沿的技术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大力培育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并引导企业加大对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力争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能源安全

国家能源革命的推进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无论是电厂、油气传输管道等能源供应基础设施,还是如工厂、建筑及道路这种使用能源的基础设施,皆是属于资本密集型,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修建及维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领域还具有投资周期长、盈利回报率低等特征,商业资金介入意愿不高,财政支出压力大,更需要开发性金融在其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此外,目前我国的能源进口,特别是石油主要依靠的海路运输,而我国在维护海上通道畅通方面的实力有待加强,因此,开发性金融应该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机会,深入推进海外油气战略通道、国际油气运营中心以及供电与新能源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从而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五)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日益激化和国际能源格局的不断变化,未来中国必须充分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开展资源外交,并使其成为我国实现全球资源战略的重要手段。能源国际合作主要应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国际资源及全球市场的有效利用;其次是国际先进能源体制及改革经验的分享与借鉴;第三是科技上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研发水平,实现合作共赢。我国的开发性金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已经与一些国家开展了合作项目,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今后,我国开发性金融要利用当前广泛开展多边金融合作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务实推进“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加大与亚洲、非洲、美洲等能源资源的合作力度;要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投棋布子”,搭建集能源、金融、外交、财税等一体的境外跨部门的协调中心,为能源的国际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服务;要以超前思维和战略眼光在全球范围内设计布局,注重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支持中国的能源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

总的来说,国家能源革命离不开开发性金融,我国的开发性金融也应当且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使命担当,在国家能源革命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发挥出开发性金融的主导及引导优势,切实贯彻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国家能源革命的有效推进,打造我国现代能源新体系。

[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7-33.

[2]何建坤.新型能源体系革命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3]白钦先.政策性金融功能研究——兼论中国政策性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4-139.

(责任编辑:李潇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Finance and National Energy Revolution

HU Guang-yu1,CHEN Yi-dan1,WANG Xiao-feng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2.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arey Business School,Baltimore, America)

The rise of national energy revolu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trend of global energy reform and its own developme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ergy situ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energy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revolution are mad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tag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financial investment is described, and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solving the predicament of national energy revolu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rket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promotion, technical support, infrastructur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o on.

development finance; national energy revolution; relationship

2015-09-14

胡光宇,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陈一丹,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晓峰,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Carey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F832

A

1008-2603(2015)05-0007-05

猜你喜欢

开发性革命能源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开发性金融助推四川棚户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