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5-03-17郑梅英王承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肠壁小肠淋巴瘤

郑梅英,王承党

1.福建医科大学消化系疾病研究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福州350005;2.福建省石狮市医院消化内科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e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起源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病变仅限于胃肠道或区域性淋巴结受累,占全部淋巴瘤的5%,占结外淋巴瘤的30% ~40%。胃是PGIL 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其次是小肠,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PIL)约占PGIL 的40%左右,然而大部分病例的诊断都被延误[1]。本文回顾性分析39 例经过病理学确诊的PI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内镜表现等,以提高对PIL 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 年5 月-2010 年4 月符合研究标准的PIL 患者39 例,男24 例,女15 例,年龄10 ~78 岁,平均年龄(50.3 ±18.6)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0.3 ±17.6)岁,女性平均年龄(52.9 ±15.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97)。各年龄段病例分布:≤10 岁1 例(2.6%)、11 ~20 岁2 例(5. 1%)、21 ~30 岁1 例(2.6%)、31 ~40 岁3 例(7. 7%)、41 ~50 岁13 例(33.3%)、51 ~60 岁13 例(33. 3%)、>60 岁6 例(15.4%)。病程1 d ~2 年,中位病程6 个月。

1.2 研究标准 PIL 的诊断标准:(1)有病理学诊断依据;(2)符合Dawson 标准,即:①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②X 线或CT 检查无纵膈淋巴结肿大;③外周血无幼稚细胞或异常细胞;④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肠道和引流区域淋巴结;⑤肝、脾无侵犯(邻近病变的直接转移除外)。排除标准:①怀疑、但未确诊PIL者;②非胃肠道淋巴瘤继发胃肠道、腹膜和肠系膜转移者。

1.3 方法 通过病案室电脑检索系统和人工检索,查找1998 年5 月-2010 年4 月所有确诊的住院PIL 患者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记录其一般资料、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内镜资料、病理学资料、治疗状况及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 39 例PIL 患者中,小肠病变24 例(61.5%,其中回肠14 例、空肠10 例)、结肠病变11 例(28.2%),直肠2 例(5.1%)、回肠-结肠多发病变1 例(2.6%)、阑尾1 例(2.6%)。

内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18 例(46.2%,其中15 例被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术后病理诊断21 例(53.8%),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 细胞性淋巴瘤33 例(84.6%),包括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25 例、滤泡性淋巴瘤3 例、Burkitt 淋巴瘤2 例、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2 例、套细胞淋巴瘤1 例;T 细胞性淋巴瘤6 例(15.4%),包括非肠病性T 细胞淋巴瘤4 例、NK/T 型1 淋巴瘤1 例、肠病性T 细胞淋巴瘤1 例。

2.2 临床表现 主要有腹痛27 例(69.2%)、贫血21例(53.8%)、排便异常18 例(46.2%)、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低于35 g/L)16 例(41.0%)、体质量下降14例(35.9%,平均体质量下降6.5 kg)、便血或黑便11例(28.2%)、肠梗阻10 例(25.6%)、腹块7 例(17.9%)、发热4 例(10.3%)、急性肠穿孔1 例(2.6%),未发现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2.3 影像学特点 23 例(59.0%)PIL 患者接受腹部CT 或MRI 检查,发现:局限性肠壁增厚15 例(65.2%,厚度为2. 12 ~3. 56 cm,中位厚度为2. 74 cm)、腹腔软组织块影13 例(56.5%)、局限性管腔狭窄11 例(47.8%)、肠系膜淋巴结肿大9 例(39.1%)、少量腹腔积液2 例(8. 7%)、肠道多发性病变1 例(4.3%)。

2.4 内镜表现 18 例(46.2%)PIL 患者经过1 ~3 次肠镜检查,肠镜表现:大肠或回肠末端肠腔肿物9 例(50.0%,伴肠腔狭窄5 例)、大肠或回肠末端单发溃疡7 例(38.9%)、息肉样增生4 例(22.2%)、多发溃疡3 例(16.7%),其中呈节段性改变1 例,伴肠腔狭窄1 例,病灶部位活检质地硬13 例(72.2%)。

2.5 诊断和治疗情况 在本院均非首诊,在外院均未诊断PIL。在本院肠镜检查或手术前,21 例(53.8%)的鉴别诊断中有考虑到PIL 的可能性,18 例(46.2%)没有考虑到PIL,诊断为大肠癌8 例、克罗恩病5 例、急性阑尾炎2 例、肠结核3 例,10 例误诊为良性疾病的中位误诊时间为4 个月,最长误诊13 个月。39 例PIL患者中,36 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有29 例接受化疗,2例术后接受放疗)、2 例接受CHOP 化疗、1 例放弃治疗。仅随访到7 例(17.9%),均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术后均接受化疗,综合治疗后1 例存活2 年、1例存活3 年、3 例存活4 年、2 例存活6 年。

3 讨论

尽管胃和肠道都是富含淋巴样组织的非淋巴器官,都是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但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PIL 还是属于少见病,Zhan 等[2]报道的一组309 例的原发性小肠占位性疾病中,PIL 占9%。PIL 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也有不同的[3],如淋巴瘤的组织来源、病因学、行为生物学特征等。此外,PGL 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标本通过胃镜检查相对容易获得,而对于PIL,要获得足够的组织学标本就相对不容易,而且早期PIL 临床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肿瘤细胞在黏膜下浸润生长,普通内镜活检钳取黏膜下层组织困难,甚至无法取材,因此,PIL 的诊断比较困难,漏诊率和误诊率高,提高临床医生对PIL 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或漏诊的第一步骤。

本组资料显示:PIL 多见于中老年人,高峰年龄40~60 岁(约占2/3),男∶女为1.6∶1,中位病程6 个月;多发于小肠,其次是结肠,均为NHL,绝大部分为B 淋巴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常见腹痛、贫血和排便异常等;对于大肠和小肠末端的淋巴瘤,肠镜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手段,表现为肠腔肿物(可伴梗阻)、单发或多发溃疡、息肉样增生等,病灶质地比较硬,肠镜活检组织病理学(包括免疫组化)诊断符合率比较高;CT 或MRI 是小肠淋巴瘤的常用检查手段,表现为局限性肠壁增厚、腹腔软组织块影、局限性管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本病易被误诊为大肠癌或良性疾病如克罗恩病、肠结核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比较好的效果。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PIL 多见于中老年,高峰年龄40 ~60 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1.9∶1 ~2.6∶1[4-5],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PIL 中小肠淋巴瘤和大肠淋巴瘤的发生率差异也无明确的统计学报道,本组资料中,61.5%为小肠病变,结肠病变占28.2%,还发现回肠-结肠多发病灶和阑尾淋巴瘤各1 例。结合文献报道可以发现PIL 的好发部位依次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其次是空肠,再次是十二指肠,部分病例呈多灶性[6-7],因此,一旦怀疑PIL,就不能满足于已经发现的某个病灶,需要注意PIL 可以多灶性发生的特点。PIL 都属于NHL,84.6%为B 淋巴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是弥漫性大B 淋巴细胞淋巴瘤),T 淋巴细胞淋巴瘤所占比例相对小,占15.4%,这与文献报道相似[4-5,7]。病理组织类型的不同,也可能影响PIL 的临床表现。

PIL 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是容易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的临床病例研究认为:腹痛是最常见、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5-7],其次是肠梗阻[7]或腹部包块[5]。但是也有学者认为PIL 发生肠梗阻的几率并不高。本组患者中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贫血和排便异常,出现肠梗阻和腹部包块的几率并没有文献报道的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不同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排便异常不仅见于大肠淋巴瘤患者,也见于小肠淋巴瘤患者。当仅有腹痛、排便异常,而没有“报警症状”(如贫血、消瘦、腹部包块、便血等)时,很容易被认为是“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等,本组患者在院外多次就诊,首诊医院均没有考虑PIL 的可能。研究认为发热、肠穿孔等表现与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关,如T 淋巴细胞淋巴瘤以多灶性溃疡为主,发热、肠穿孔的发生率比较高,而B 淋巴细胞淋巴瘤多见于回盲部,以隆起性病灶为主,发热、肠穿孔比较少见[8]。本组患者中B 淋巴细胞淋巴瘤占84.6%,发热、肠穿孔和消化道大出血均属少见,而邹宁等[9]报道的PIL 患者中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的比例相对较高。

对于怀疑大肠或小肠末端的淋巴瘤,普通的电子大肠镜检查还是首选的手段,深挖式、多块数的活检可以提高病理诊断率。尽管胶囊内镜、小肠镜的逐渐普及对提高小肠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可以作为疗效观察的手段[10-11],但是要获得比较满意的组织学标本就相对困难了,因此,有赖于其他的影像学检查的支持,其中CT 和MRI 是常用的、无创的检查手段。本组接受腹部CT 或MRI 检查的患者中,65.2%局限性肠壁增厚、56.5%腹腔软组织块影、47.8%局限性管腔狭窄、39.1%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大肠壁的厚度取决于肠管扩张的程度,正常扩张时肠壁厚度为1 ~2 mm(在CT 上常难以辨认),肠管部分瘪陷时厚度可达2 ~3 mm,因此,一般认为肠管扩张时壁厚不超过3 mm,当壁厚超过3 mm 时即考虑肠壁增厚[12],壁厚<1.0 ~2.0 cm 为轻度增厚,多为非肿瘤性病变,如炎症性肠病、感染性疾病,壁厚>2.0 cm 为显著增厚,多见于肿瘤性病变,本组PIL 患者的肠壁厚度为2.12 ~3.56 cm,中位厚度为2.74 cm。PIL 比较特征性的CT 表现是:受累肠管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壁明显增厚,病灶边界光滑,相对较局限,肠腔周围脂肪层常存在,黏膜面较光整、强化不明显,当引流的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明显时,常可见“夹心面包征”[13-14]。CT 或MRI 不但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还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PIL 仍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为主,首先推荐的治疗方案是手术联合多药化疗[1,6,11,15]。PIL 在术前常不易获得确诊,手术为病理学诊断提供足够的大体组织学标本,同时手术切除病变可减少肿瘤负荷、预防出血和穿孔、缓解临床症状,为下一步综合治疗提供基础,但手术治疗很少能够根治PIL[1],术后化疗可以降低较早期PIL 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提高完全缓解率、延长生存期[1-7]。Shukla 等[5]研究显示:术后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66.6%PIL 患者在12 个月的随访期内获得完全缓解,无病生存率为50%,总的生存率达到72.2%。韩国的Lee 等[16]报道一组40 例弥漫性大B 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继以CHOP 化疗,经过中位随访33. 3 个月,预计5 年总生存率为88.9%、5 年无病生存率为83.1%。国内周海涛等[6]报道一组58 例PIL 患者,总5 年生存率为52.8%,单纯手术治疗组5 年生存率仅27.2%,而手术加化疗组的5 年生存率为59.6%(P =0.004)。PIL 术后是否行放疗目前尚存争议,因为小肠可耐受的放疗剂量低,有可能发生急性放疗反应,因此,放射治疗适合于特殊的病例[1,17],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15]。

一般而言,多种措施联合治疗的无病生存期要好于单一治疗[15],Ⅰ期患者的5 年生存率要高于Ⅱ期患者[6]。杨艳丽等[4]通过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肿瘤细胞来源、国际预后指数(IPI)、B 症状对生存率有影响(P <0.05),通过Cox 多因素预后分析还发现初诊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LDH 升高组的死亡风险是LDH 正常组的2.87 倍。小肠B 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要高于小肠T 淋巴细胞淋巴瘤[7]。但是,Wang 等[15]通过单变量分析却没有发现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分期、组织学、手术范围等与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只要患者的全身状况比较良好,能够耐受手术和化疗的,均应考虑予以积极治疗。

综上,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出现腹痛、贫血和排便异常等,或出现肠梗阻、腹部包块,都应该考虑PIL 的可能,适时选择电子肠镜、CT 或MRI 等检查。早期诊断、术后辅以多药化疗可以明显改善PIL 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1] Tauro LF,Furtado HW,Aithala PS,et al. Primary lymphoma of the colon[J]. Saudi J Gastroenterol,2009,15(4):279-282.

[2] Zhan J,Xia ZS,Zhong YQ,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a report of 309 case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7):2585-2587.

[3] Connor J,Ashton-Key M. Gastric and 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are clinically and immunophenotypically different. An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clinical study[J]. Histopathology,2007,51(5):697-703.

[4] Yang YL,Wang J,Zhao LZ,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cell origin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a report of 40 cases[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08,27(6):636-641.杨艳丽,王晶,赵灵芝,等. 40 例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细胞来源与预后分析[J]. 癌症,2008,27(6):636-641.

[5] Shukla K,Patel T,Shukla J,et al.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J].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07,50(2):296-299.

[6] Zhou HT,Cai JQ,Zhao JJ,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J]. 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2010,26(4):346-348.周海涛,蔡建强,赵建军,等. 原发性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0,26(4):346-348.

[7] Yin L,Chen CQ,Peng CH,et al. Primary small-bowel non-Hodgkin's lymphoma:a study of clinical features,pathology,management and prognosis[J]. J Int Med Res,2007,35(3):406-415.

[8] Yao JL,Ni XZ.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J].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08,24(17):2921-2923.姚君良,倪醒之.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疗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21-2923.

[9] Zhou N,Lv H,Qian JM. The clinical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rohn's disease and 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J]. Chin J Dig,2006,26(6):364-367.邹宁,吕红,钱家鸣. 克罗恩病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的异同[J]. 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4-367.

[10] Sato Y,Ono M,Sagawa T,et al. Endoscopic findings of enteropathytype T-cell lymphoma by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and capsule endoscopy[J]. Dig Endosc,2010,22(3):243-245.

[11] Akamatsu T,Kaneko Y,Ota H,et al. Usefulness of 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 and video capsule end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follicular lymphoma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its early stages[J]. Dig Endosc,2010,22(1):33-38.

[12] Chen GW,Song B,Wu B,et al. Bowel wall thickening-CT findings and diagnostic values[J]. Chin J Bases Clin General Surg,2008,15(12):943-949.陈光文,宋彬,吴苾. 肠壁增厚的CT 表现及诊断意义[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2):943-949.

[13] Kuang PD,Yu YP,Shao GL,et al. An analysis of diagnosis with CT for 20 cases with primary intestinal tract lymphoma[J]. Bulletin of Chinese Cancer,2007,16(7):568-571.邝平定,俞炎平,邵国良,等.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CT 诊断20 例分析[J]. 中国肿瘤,2007,16(7):568-571.

[14] Xie JC,Li QY,Zhou YM,et al. The value of MSCT with hypotonic water contrast in diagnosing intestinal lymphoma[J]. J Med Imaging,2009,19(5):580-583.谢继承,李欠云,周亚敏,等. MSCT 低张肠道水造影成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580-583.

[15] Wang SL,Liao ZX,Liu XF,et al. Primary early-stage intestinal and colonic non-Hodgkin's lymphoma:clinical features,management,and outcome of 37 patien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37):5905-5909.

[16] Lee J,Kim WS,Kim K,et al.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surgical resection followed by CHOP in localized 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J]. Leuk Res,2007,31(3):359-364.

[17] Aleman BM,Haas RL,van der Maazen RW. Role of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ymphoma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0,24(1):27-34.

猜你喜欢

肠壁小肠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一根小肠一头猪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养好女人小肠经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