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焦虑药辅助治疗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2015-03-17叶放蕾王漾陈蓓朱晓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抗焦虑突聋听阈

叶放蕾王漾陈蓓朱晓丹

·研究报告·

抗焦虑药辅助治疗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叶放蕾1王漾1陈蓓1朱晓丹1

目的 分析抗焦虑药辅助治疗对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24小时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评分大于50分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大于17分的突发性聋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低中频下降型26例,中高频下降型18例,平坦型20例,全聋型1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其中A组加用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B两组低中频听力下降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2.31%(12/13)、76.92%(10/13),中高频听力下降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6.67%(6/9)、44.44%(4/9),平坦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0.0%(8/10)、60.0%(6/10),全聋型患者有效疗有效率分别为71.43%(5/7)、57.14%(4/7),A组总有效率(79.49%)高于B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药辅助治疗可提高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患者的总有效率。

突发性聋; 鼓室灌注术; 焦虑状态

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存在焦虑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过敏、紧张等,故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尝试分析身心健康与该病的关系;为此,本研究拟探讨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辅助治疗对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患者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3年6月~2014年6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且于入院24小时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评分大于50分[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大于17分[1]的78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从发病至我院就诊时间小于14天,没有经过任何相关的医疗处理;年龄18~60周岁,性别不限;无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氯硝西泮等药物使用禁忌证;排除妊娠期妇女或全身情况较差者;不伴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不伴眩晕;无中耳病变、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等。

1.2 分组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各39例;A、B两组按不同听阈曲线类型[2]划分后的性别、平均发病年龄、平均年发病天数及平均听阈值分布见表1。

1.3 治疗及观察方法 A、B两组均按如下方法治疗:①改善微循环:0.9%生理盐水250 ml+舒血宁

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 d;②营养神经:0.9%生理盐水250 ml+神经节苷脂4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 d;③鼓室灌注治疗:患耳显微镜下鼓膜前下象限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5 mg,保持患耳向上静卧30 min,尽量避免吞咽动作,隔日1次,共注射5次;A组睡前30 min口服氯硝西泮3 mg,连用10天。疗程结束后24小时内A、B两组均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分别进行SAS和HAMA量表评估[1]。

表1 A、B两组不同听阈曲线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天数及平均听阈(±s)

表1 A、B两组不同听阈曲线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天数及平均听阈(±s)

组别性别(男:女)平均年龄(岁)平均发病天数(天)平均听阈(dB HL)A组21:18 37.6±15.5 7.8±3.4 67.6±15.4低中频型6:7 34.6±12.5 7.6±3.4 57.6±11.4高中频型4:5 38.6±13.5 8.6±4.2 60.8±4.8平坦型7:3 37.6±8.3 6.7±4.3 53.4±6.8全聋型4:3 38.8±13.2 5.3±3.2 90.5±4.5 B组19:20 37.0±18.8 7.6±4.5 66.2±15.9低中频型6:7 33.7±11.5 7.5±3.5 56.2±11.6高中频型4:5 39.4±13.8 8.2±4.0 59.7±5.4平坦型6:4 35.6±7.2 6.0±6.9 56.4±5.4全聋型3:4 35.8±15.2 5.0±4.3 94.5±4.5

1.4 听力疗效评定[3]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15 dB;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15 dB;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30 dB;痊愈:受损频率听阈完全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进行χ2检验,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A、B两组SAS和HAMA量表评估得分比较 治疗前A、B两组SAS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SAS与HAMA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A、B两组治疗前后SAS与HAMA得分(分,±s)(n=39)

表2 A、B两组治疗前后SAS与HAMA得分(分,±s)(n=39)

注:*与B组同项得分比较,P<0.05

组别治疗前SAS HAMA治疗后SAS HAMA A组73.3±10.6 19.3±4.2 27.2±5.2*5.9±6.2*B组73.6±9.8 19.5±3.8 73.8±10.2 19.8±4.2 P值0.58 0.62 0.01 0.03

2.2 A、B两组有效率比较 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49%,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1.54%,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A、B两组疗效(例)及平均听阈比较

3 讨论

焦虑自评量表(SAS)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者的主观感受,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患者的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朱传安等[4]对56例突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2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卢洁贞[5]报道21例突聋患者中有8例因心理原因致病。本组78例患者SAS评分大于50分且HAMA评分大于17分[1],证实部分突发性聋患者确实存在焦虑状态。

Fowle[6]提出情绪创伤是突聋发病的诱因之一,所导致的耳蜗血流淤滞现象可能是突聋的致病机制;Schussler等[7]认为在突聋发病阶段,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对焦虑状态的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引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管收缩受到影响,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器官功能障碍;Rarey等[8]研究发现,柯替器螺旋器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在应激反应中显著增加,可以作为内耳应对应激的指标;张亚林等[9]运用认知疗法对29例广泛性焦虑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治疗前阳性组患者血浆糖皮质激素高于对照组(正常组),而皮质醇低于对照组,经过6个月的系统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糖皮质激素明显减低,皮质醇增高,两项指标均接近

对照组水平;Canlon等[10]认为应激是听觉系统的一个调制器,应激的中介机制包括:耳蜗内的交感神经受体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影响突发性聋预后因素众多,研究表明年龄、病程、是否伴眩晕、精神心理因素及听阈曲线类型均影响突发性聋预后;冯志谦等[11]通过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析,发现焦虑因子分与出院时听力改善程度呈线性回归关系,即焦虑程度越重,突发性聋治疗总有效率越低。从本研究结果看A、B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发病时都不伴眩晕,但A组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疗程结束后,该组SAS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且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说明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伴焦虑状态的突发性聋患者的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部分突发性聋患者伴有焦虑状态,诊治过程中可进行SAS和HAMA量表评估,及时发现患者是否伴有焦虑状态;若确有焦虑症状应及时给予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突聋治疗的有效率。

1 刘传新,段明君,李斌.综合医院就诊患者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杂志,2012,34:616.

2 余力生,杨仕明.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870.

3 杨伟炎,杨仕明.关于突发性聋诊断和疗效标准的讨论[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324.

4 朱传安,张下兰,姚爱兰.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与突发性聋的关系探讨[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7,20:3809.

5 卢洁贞.突聋患者的心理因素[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7.5:156.

6 Fowle EP.Sudden defeanes[J].Ann Otol Rhlno1 Idryngol,1950:59:980.

7 Scbussler G,Ruger GE.Psychosomic factors in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J].HNO,1992,40:49.

8 Rarey KE,Gerhardt KJ,Lisa M.Effect of stress on cochlear glucocorticoid protein:acoustic stress[J].Hear Res,1995,82:135.

9 张亚林,赵靖平,杨德森,等.广泛性焦虑患者单胺递质、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的动态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200.

10 Barbara C,Inna M,Peter J,et al.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modulate auditory sensitivity to acoustic trauma[J].Hear Res,2007,226:61.

11 冯志谦,黄桂秋,郭亿莲,等.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聋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91.

(2014-05-22收稿)

(本文编辑 雷培香)

10.3969/j.issn.1006-7299.2015.03.024

时间:2015-4-23 11:13

R764.43+7;R749.7+2

A

1006-7299(2015)03-0309-03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郑州 450002)

叶放蕾(Email:yefanglei000@sina.com)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50423.1113.006.html

猜你喜欢

抗焦虑突聋听阈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逍遥散对卵巢切除联合慢性应激大鼠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1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