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在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新任务

2015-03-16左守秋刘立元张红丽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京津冀问题

左守秋,刘立元,张红丽(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河北省在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新任务

左守秋,刘立元,张红丽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协同抓经济建设,还有协同抓生态建设,全面实施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而在这一背景下,河北省如何与京津冀协同共建生态文明面临着众多问题。包括如何与京津冀进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建立一体化共建共治机制,规划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格局,为京津发展提供生态支撑等。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共建;生态文明;问题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既要协同抓经济建设,又要协同抓生态建设,全面实施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使区域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水平同步提高,共赢双赢。而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生态文明水平较低的河北省如何与京津冀协同共建生态文明,破除各自为政、地方割裂,破解当前严重困绕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众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当前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1.1巨大的治霾压力要求省政府尽快拿出能见效、能落地的治理方案

2014年全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遭遇了雾霾的反复侵袭。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每个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在最严重污染的前10大城市中,河北省的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廊坊、邢台、衡水等城市几乎次次榜上有名,河北省成为了雾霾重灾区。由于雾霾直观可见,影响交通出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国人对河北省生态文明成就评价大打折扣,河北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省市。雾霾不仅在影响着外资和内资入住河北、增资河北的投资热情,甚至影响着旅游,乃至人才引进和人才留驻。面对巨大的治霾压力,要求河北省政府尽快与京津合作,制定并落实《京津冀地区联合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把PM 2.5迅速降下来,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升上去。

1.2“环首都生态示范区”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不能拖后腿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京津冀地区要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习总书记在2014年2月27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河北省生态建设作为“环首都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一环,担负着为京津“防沙、阻沙、保水”的重任,其地位举足轻重:坝上高原生态区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京津水源涵养区,山地生态区是京津冀生态保护屏障,保护着城市供水安全、防治水土流失。平原生态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引江工程建设保护区。但这些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可能拖“环首都生态示范区”建设后退,比如林草覆盖度低,水土流失重,水源涵养能力差,城镇下游河段污染重,矿业生产经营粗放,贫困人口集中,贫困性生态问题突出等。

1.3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2014-2015节能减排方案使河北省任务更艰

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在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比如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跨区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以及作为绿色信贷基础的企业环保诚信制度等,这都更加强化了政府环境责任。此外,《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硬性要求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对京津冀的煤炭消费,污染排放作出了特别要求:从公布的2014-2015年各地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分配来看,山东淘汰2.3万蒸吨,河北淘汰2.2万蒸吨,远超过其他地区。

1.4环京津贫困带生态文明建设热情不高

河北省共有国定贫困县(区)40个,省定贫困县12个,贫困人口452万,集中分布在坝上高原、燕山山区、太行山区和黑龙港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贫困人口数量最大、区域性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居住人口以农牧民居多,他们收入较低,对于为了保证供水、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些限制性开发措施,如禁牧、大规模关停高污染企业会持抵制态度,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政策的执行态度消极,热情不够。

1.5“五位一体”和“四个融入”要求省政府从顶层设计出路线图、时间表

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是最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统筹规划的政策提供者。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其他四大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一张鸿篇巨制的全景图。河北省政府应该迅速聚焦河北区域,做出一张生态文明建设的详图、施工图,尽快确定出加速河北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

2 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河北省面临的新任务

2.1与京津合作进行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

京津冀共建生态文明,需要规划先行,以规划做引领,作出顶层规划设计是当前京津冀协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由于地方本位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想还普遍存在,竞争多而合作少的局面,障碍着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的建设。目前河北省应与京津两地政府合作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建立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坚决摒弃“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想。要注意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统筹建设,城市与农村统筹建设,从京津冀大区域的视野和高度去统筹城乡生态文明。

2.2建立与京津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的协调、督导、考评工作机构

实施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三地决不可各自为政、地方割裂,若不尽快建立负责整个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指导、检查督导及考评工作的组织机构,将不利于京津冀生态文明统筹发展。目前河北省可以考虑与京津合作,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建立一个中间管理层,由高层统筹指导,高于京津冀、低于中央的组织机构。这一组织机构的职责包括:负责编制三地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实施国家、京津冀、各市县的生态工程建设、管理、监督、保护;掌管京津冀生态建设保护专项基金;提供生态工程建设的技术服务;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2.3与京津合作规划出三地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的格局

生态文明内在地包含城市生态文明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领域,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倾向严重,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乡村、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的特征明显。很多地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多而农村投入过少,甚至有些地方为保证城市生态文明而以破坏乡村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实施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在已经发展的城市的基础上带动和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直至趋同,在遵循自然环境本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城市、乡村两个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协同,最大限度地减轻区域的生态负担,实现城乡自然、人口、经济、社会、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同时建立绿色环保的家园,城市和农村都能享受绿色、自然的现代文明。

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京津冀三地在以往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城市一直是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环保投资及资源主要被配置在城市及工业地带,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重城市轻乡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等问题,城乡没有能平等享有环境资源、免受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侵害的权利。在这一背景下,河北省政府应该与与京津合作,规划出三地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不仅要保证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形成,而且要建立城市群之间的绿色廊带,建设更多的生态工厂和生态城。

2.4迅速改变生态脆弱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河北省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有加剧之势,这种态势有可能拖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的后腿。(1)2014年河北省所有城市PM 2.5和PM10年均浓度均超标,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天数的40%。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10个城市中,河北省就占了7个。

(2)河北省水资源稀缺和水污染问题削弱了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京津冀发展的最大短板。(3)生态环境脆弱。绝大多数山泉枯竭,平原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消亡,原生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沙化土地面积、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扬沙、沙尘暴发生频繁,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河北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号工程地位,通过与京津合作,从区域生态治理转变到协调一致的跨区域整体生态合作,制定从“城市—区县—乡镇—自然村”的总体规划。从省委省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的领导机构,到省环保厅、市县环保局、乡镇环保所,要制定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尽快改变生态脆弱局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剑玲.基于生态文明的京津冀区域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4(29).

[2]铁铮.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J].国土绿化,2014(07).

[3]何树臣.建设京津冀生态圈,打造生态文明首善之区[J].河北林业,2007(06).

[4]刘薇.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圈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06).

[5]祝尔娟.京津冀区域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2012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观点综述[J].生态经济,2014(02).

研究课题;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4020101

作者简介:左守秋,河北唐山人,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京津冀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