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融合发展:如何“破”、怎样“立”?
——以丽水日报社突发事件报道为例

2015-03-16丁小伟

中国记者 2015年2期
关键词:洪灾日报社丽水

□ 文/丁小伟

地市党报融合发展:如何“破”、怎样“立”?
——以丽水日报社突发事件报道为例

□ 文/丁小伟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作为地市党报,丽水日报社在坚守传统纸媒优势和融合新兴媒体强势中求生存,谋发展,以适应媒体融合的业界“新常态”。

媒体融合 突发事件 丽水日报

以打破采编常规为切入点,塑造融合发展“新常态”

抢抓“第一时间”,传播正能量。2014年11月22日,在浙江丽水市城区丽阳坑的河道内,一青年非法毒鱼,致使丽水城区美化河道景观的“洁水鱼”大面积死亡。当年11月29日,市区好溪堰河道又有大量鱼被毒死。在全市上下开展“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居然还发生毒鱼事件,一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为此,丽水日报社首先让网络发声,两次发表护鱼倡议书,积极开展网上舆论的引导。同时利用丽水手机报、丽水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多媒体配合宣传。新媒体打头阵,传统媒体迅速跟上。《丽水日报》2014年11月28日迅速在一版显要位置开设《一座城市的“护鱼治水”故事》栏目,关注舆情发展,开展舆情引导,把突发事件引向正面发展。连续推出“呼吁治水”的系列报道,对“全城全民护鱼治水”活动全过程跟踪报道。

2014年8月20日,丽水遭遇五十年一遇特大洪水,部分城区被淹,全市109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36.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1.24亿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丽水日报社党委会、编委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社长、总编辑亲自挂帅,并果断决定:立即打破条块分割,全面整合所属“两报一网”(《丽水日报》《处州晚报》和丽水网)全部新闻资源,举全报社之力形成报道合力,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报道方式有机结合,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党报的公信力和引导力,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的最新动态,将媒体融合的舆论引导最大化。

8月20日清晨6时,报社双委会决定紧急启动突发事件报道应急预案,打破“两报一网”常规架构,融合全部媒体资源,彼此分工,相互协作:丽水网、丽水手机报立足快速准确,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网友;《处州晚报》立足民生视角,多采写贴近基层、民众关注度高的新闻;《丽水日报》着重传播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在抗洪救灾中的坚强声音,并提供权威发布。

早上7时,全部记者被分派到防洪主要区域和乡镇,丽水手机报在6点40分率先发出了洪灾的快讯报道,这是丽水新闻媒体发出的第一条关于洪灾的新闻,并迅速在微信和微博上转播,丽水网随即开启了文字和视频即时滚动直播。《丽水日报》根据日报特点,确定了每天的报道主题和主线,布网多点采访,深夜成稿,次日在要闻版以特别报道的形式连续推出。

打破采访和编排常规,全方位立体报道。在“8·20”特大洪灾报道中,报社确定了“动态消息+解惑分析性报道+言论”全方位立体报道方式。2014年8月21日的《丽水日报》,除了刊发抗洪动态的消息和各地全力迎战洪灾的通讯外,记者专门采访了从事水利工作35年的老水利工作者,刊出《为何这次的洪水“峰高量大”?》,从专业角度分析洪水凶猛的原因。总编辑亲自配发评论《全力以赴做好救灾工作》,明确提出由抗洪抢险逐渐向救灾转变的工作和新闻报道思路。

新媒体时代,一篇文章要获得高的关注度,必须加强稿件多渠道的推广互动。除了一版全部刊登抗洪救灾动态消息外,将内版打通,采取通版、图片专版的形式,每天3到4个版面的篇幅,生动直观地报道了全市抗洪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到9月1日,日报和晚报共刊发了64个专版,570多篇文章,做到每天报道有重点、有亮点。丽水网、微信、微博和手机报等在转播相关文章的同时,针对新媒体特点,推送相关新闻700多条,两报一网形成了有效的全方位立体传播。

以公开公正实现引导,落实融合发展“新常态”

亮出态度,及时应对。丽阳坑和好溪堰两起“毒鱼事件”发生之后,最先形成舆情的是在丽水网论坛。类似负面新闻易引发更多诸如在内河里炸鱼、毒鱼、捞鱼、钓鱼等破坏性事件。且网络舆论矛头会对准职能部门,导致新的舆情不断升级和恶化。因此新媒体推出报道后,传统主流媒体及时介入和融合,把“全城护鱼治水活动”的宣传报道推进到更高层次。

同样在“8·20”洪灾发生后,由于民众恐慌心理作祟,一时间社会上谣言四起,人心不定,有些网民在微信圈等新媒体中散布政府隐瞒洪灾信息等谣言,导致部分群众质疑党委政府的洪灾预警和抗灾部署的及时性。丽水日报社迅速组织记者,采访水利、气象专家和相关部门,在两报一网的重要位置连续刊发《直面社会关注热点 详解错峰调度始末》《市水利局总工解读“两场洪水”》《提前15小时的应急响应》等6篇解惑分析性文章,并在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报的新媒体进行摘要推送,文章毫不回避问题,对市民关注的诸如预警信息是否滞后、防洪堤有没起到防洪作用、城区为何受淹等问题一一分析和解惑。

同时,针对有人趁乱散布谣言,及时刊发《我市两名男子利用QQ群微信朋友圈传谣被拘留》的消息,向公众传达了谣言的来源,表明了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散布制造各种谣言的信息,提高了民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迅速将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灾后自救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上来。

客观权威透明地报道。洪灾发生后,很多市民用手机拍了大量的市区街道和小区被淹的图片,在微信、微博和论坛上转发,丽水网论坛当天就出现了洪灾40多个主题帖(不含跟帖),大量的图片上传导致了论坛访问一度中断。当天下午,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以及其余250多家网站相继转载了丽水洪灾的消息。一时间,铺天盖地的消息中夹杂不少调侃和猎奇的信息,鱼目混珠。报社双委会要求记者们把每天都能拿到的异常丰富的新闻素材,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整合,通过客观权威的报道,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公开透明地向市民传播真实的抗洪救灾信息。并相继推出了《洪水来袭——市区水东区块一线抗洪见闻》《莲都吹响抗洪抢险“冲锋号”》《争分夺秒战洪水——莲都抗击五十年一遇洪灾纪实》等系列文章,通过记者现场见闻,用纪实的手法,并配以大量现场图片,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辛勤工作,广大部队官兵和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动人场景,有力地回击了网络上的不和谐之音,唱响丽水好声音。

▲ 2014年12月11日,丽水日报社丽水网发起“护水护鱼 美化家园”丽水全城护鱼总动员签名活动。图为梅山中学全校师生参与活动。

以人文关怀完成沟通,做实融合发展“新常态”

当好沟通引导者。新媒体时代,多种传播渠道只有良性互动才能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2014年8月16日开始的持续降雨,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强降雨可能会带来局部洪灾,19日的《丽水日报》“热点互动”栏目,适时推出了“平安度夏之防灾篇”专版,通过和网民的互动,提醒市民面对洪涝灾害时,应该学会如何科学应对、减少损失,为市民送上了温暖的人文关怀。根据灾情发展,“热点互动”先后于26日和9月2日相继推出了《突发事件中,微信如何传递正能量》和《突发事件中,我们如何发挥正能量》两个专版,与网民互动。

灾情发生后,“两报一网”除了及时刊登相关动态消息外,真诚倾听群众呼声,通过报网互动的方式,做耐心的沟通者,同时从8月23日起,相关的新闻报道转向灾后自救和重建家园上来,《丽水日报》推出《洪水过后 拥抱生活》《连续作战奋力攻坚 加紧恢复丽水清新靓丽之城》一系列文章。同时,对政府及各个部门出台的救灾政策和重建家园的帮扶措施进行解读,与受灾群众共渡难关。在具体的报道中,注重挖掘身边的典型,将笔触和镜头对准洪灾中的普通群众,通过真情实感的传递,展现丽水这座年轻城市面对灾难的坚强和自信,引导民众全力以赴地投身到重建家园工作中去。多渠道的媒体互动。自从丽水网发出护鱼倡议后,尤其新旧媒体配合倡导护鱼,得到了全城市民的广泛呼应和参与。来自各行各业、凝聚在丽水网旗下的“雷锋团护鱼队”一行三十人,分三组,沿着丽阳坑和好溪堰沿线全程不定期开展巡河护鱼。小区业主组建了护鱼队,维护小区河道卫生,保护鱼儿安全。丽水学院学生也组成 “护鱼队”积极参与巡河护鱼。莲都区将丽阳坑沿河分成9个管理网格、9个河段实行网格责任管理,设立7个定点监督哨。建起志愿者巡查员队伍29支260余人,小区住户自发组队护鱼护水。

由丽水网、《丽水日报》《处州晚报》、丽水手机报发起的“丽水‘全城护鱼’总动员签名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响应。同时,民间“护鱼队”不断涌现,网民从“网上护水”开始走到“下河养鱼”。水利、环保、妇联、各单位团委、老龄委、学校、医院、社区街道等单位积极主动加入“全民护鱼、全城治水”运动,从而使“护水护鱼、美化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推进丽水城市内河治理和保护,有力助推全市“五水共治”工作。

(作者是丽水日报社编委委员、总编办主任)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洪灾日报社丽水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集体“失忆”
醒醒吧,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