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护理*

2015-03-15李艳梅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消化科06400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消化科06000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肝胆外科06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凝溃疡性肝素

王 灿,霍 红,李艳梅(.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消化科 06400;.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消化科 06000;.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肝胆外科 06000)



·护理探讨·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护理*

王 灿1,霍 红2,李艳梅3(1.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消化科 064100;2.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消化科 063000;3.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肝胆外科 063000)

目的 观察并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唐山市玉田县医院90例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传统晋阶方案,护理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治疗方法为在传统晋阶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2 0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15 d)治疗,护理上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8,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高凝状态的UC患者在传统晋阶方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溃疡性结肠炎; 血液高凝状态; 低分子肝素; 护理; 心理干预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伞结肠和术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许多学者发现活动期UC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并有发生血栓等并发症的可能,提示微血栓的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因此,UC患者的高凝状态并发血栓性疾病日益受到关注[1]。近年来,我国报道的病例有上升趋势,其患病率为11.6/105,由于其病程漫长,且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UC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2]。唐山市玉田县医院通过对伴有血液高凝状态的UC患者在传统晋阶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并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2013年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收治的90例UC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UC的典型症状并经肠镜检查确诊,实验室检查同时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指标分别为血小板计数(PLT)增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升高超过正常[3]。其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25~62岁,平均(47.3±9.7)岁,病程平均(3.2±0.5)年;DAI为(8.0±1.8)。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例。干预组中的男、女分别为22例和23例;年龄25~60岁,平均(47.3±9.7)岁,病程平均(3.2±0.5)年;DAI为(8.0±1.8)。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3~58岁,平均(44.8±9.9)岁;病程平均(3.1±0.7)年;DAI为(8.2±1.5)。按照2007年全国炎性反应性肠病会议临床严重程度分级标准,90例患者中,轻度UC患者27例,中度UC患者46例,重度UC患者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活动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PLT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传统晋阶方案,护理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方法在传统晋阶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2 0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15 d;护理上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常规护理方面包括观察生命体征,给予用药、生活和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内容及重点,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状态。同时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根据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护,并给予患者中药灌肠治疗,制订不同的饮食护理方案,以饮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可提供足够热量为原则,避免冷饮、水果、多纤维的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护理上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在此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为: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态度和蔼,使其了解UC相关疾病知识,以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治疗,积极关心患者的心理情绪,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情和理解患者,设法缓解其心理痛苦,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针对个体的心理指导,要善于倾听,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上级医师,尽快加以解决。部分患者因疾病反复而拒绝治疗甚至是产生轻生念头,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UC虽迁延难愈,但通过治疗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并能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在精神上给予患者支持,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使其积极配合并坚持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经常鼓励患者相互交流,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及交流,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缓解负面压力。指导患者妥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鼓励其每日进行适当的锻炼,生活上尽量自理。告知患者家属UC是不传染的,不要害怕接近患者,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并悉心照料,接受患者因疾病或服药所产生的情绪变化,体谅患者体力较差。指导患者家属陪伴患者度过情绪的低潮期,使其感觉到亲情、友情的温暖,争取为患者创造一个宽广、舒适、开朗的环境,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根据症状缓解情况、肠镜结果,证候积分判定疗效:治愈、有效、无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每天的大便次数低于治疗前,约每天1~2次,大便中没有肉眼可见的血液,大便常规检查中没有白细胞与红细胞,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看到肠黏膜基本恢复,证侯积分减少大于95%。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每天的大便次数低于治疗前,约每日2~4次,大便成形,大便中没有肉眼可见的血液,大便常规检查中有白细胞与红细胞,但两者都小于10个/Hp,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看到肠黏膜有部分假息肉形成和轻度炎性反应,证侯积分减少30%~95%。无效:临床表现均无改善,甚至加重,大便常规检查中有白细胞与红细胞,但两者都大于10个/Hp,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看到肠黏膜溃疡无变化,证侯积分减少在30%以内。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均为100分,其中,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者为满意,得分在80~89分者为较满意,低于80分者为不满意。患者的总满意度=满意度+较为满意度。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干预组中无效例数分别为18例和7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8,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UC在我国发病率正逐年上升。UC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UC发病机制为人体的体外和体内某些环境因素失衡,或者受到某些因素的诱导后,导致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肠黏膜的通透性增加,肠腔内细菌或抗原就会向肠黏膜的固有层进行转移,造成过度激活肠黏膜固有层中以T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引起分泌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p、肿瘤坏死因子-α等,致使肠道出现异常炎性反应,进而诱导UC发病。此外,本病除与免疫异常、环境、遗传和感染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UC具有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缺乏特异性诊断,病程长,治疗方案复杂,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意义重大。

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阶梯治疗方案,通常由5-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激素组成,研究发现,治疗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患者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进行手术切除全结肠会给患者带来损伤和后遗症[4-5]。广大临床医生在深入研究UC发病机制过程中发现,UC患者常常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使得肠黏膜和黏膜下血管内会形成微血栓,导致血液运行受阻淤滞,进而使得肠黏膜坏死溃疡[6]。这种原因也可导致患者发生便血,但治疗上与通常意义的UC的治疗是不同的,前者需要抗凝治疗,后者需要止血治疗,而抗凝治疗又有出血的后遗症,因此,治疗前对UC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进行筛查显得极为关键[7-9]。临床上通常采用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血浆D-二聚体作为选择抗凝治疗的依据。现阶段治疗UC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明显较少,而低分子肝素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大面积烧伤的抗凝治疗。本试验通过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筛选病例,然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使患者在病程初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此外,考虑UC患者病程迁延反复,患者需长时间的服药甚至应用激素进行治疗,导致此类患者易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应激,而不良心理更不利于疾病恢复。加之患者还要承受由疾病和药物所致的躯体改变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经济负担,这些均可使其情绪进一步低落。

目前,多项研究证明应对UC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提示了心理干预对其防治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而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也证明了对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后,患者在紧张、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并提高了治疗的效果。这主要与护理人员除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了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关。通过对其进行一系列详尽的相关疾病知识介绍,让患者对UC有了一个充分、准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有效沟通,始终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舒适。有报道,心理刺激可通过改变胃肠动力、内脏敏感性而加重胃肠道症状,长期处于持续性负性情绪中会使溃疡活动和症状加重,而活动期UC患者往往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可见这些因素均互为因果,加重UC患者的病情[10]。因此,对UC患者除了进行必要的低分子肝素治疗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以外,同时进行心理护理也很重要,这也契合了本研究结果。另外,有报道,缓解期UC患者各血液指标也是增高的,但没有活动期UC患者明显,因此虽经治疗有所缓解,但仍有必要对UC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因此,对UC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使其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以更好地进行维持治疗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合并血液高凝状态的UC患者治疗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适时辅以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并积极地进行干预,将药物治疗、心理疏导、饮食生活调节及健康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把患者心理负面因素转化为治疗动力,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指导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分散其注意力,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再以亲切语言、和蔼态度和精湛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而使患者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康复。

[1]董时洁,马含夕,袁捷.溃疡性结肠炎与凝血功能异常[J].临床荟萃,2013,28(4):464-46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

[3]欧阳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断指南[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7,19(1):4-6.

[4]陈隆典,杨英.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程度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1,26(11):771.

[5]张连峰,田曙光,王国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2):202-203.

[6]林晋潦,张杨.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3,8(4):423-424.

[7]杨栋,刘桂敏.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栓并发症[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2):122-124.

[8]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141.

[9]贺国斌,欧阳钦.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栓前状态与肝素治疗[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27(6):238-241.

[10]Kume K,Yamasaki M,Tashiro M,et al.Activation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secondary to bowe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Inter Med,2007,46(17):1323-1329.

河北省唐山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111302117B)。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8.051

B

1672-9455(2015)08-1149-03

2014-11-01

2014-11-16)

猜你喜欢

高凝溃疡性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