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

2015-03-15欧碧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广东佛山528000

医疗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欧碧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脏重症监护室,广东佛山528000)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

欧碧英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4 月~2015年4月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69.33%,两组满意度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律失常率61.33%,观察组心律失常率12.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1.97±1.04)d,对照组为(17.09±2.02)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分别对比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造成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持续不缓解的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心力衰竭,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等,如治疗不及时随时可能会危及生命,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而对于该疾病的护理也十分的重要,为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现将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把资料

选择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45:40,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在(40.16±4.7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46:39,年龄在37~78岁,平均年龄在(40.89±4.91)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如吸氧、卧床休息、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① 密切关注病情,了解患者发生的心律时间,一般在心肌梗死后1~14d,以24h内多见[1-5]。护理人员在这一期间要多次巡视,加强护理,当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气促乏力等)时要及时抢救。②给药方式。对于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的时相分步特点及常规给药缺点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讲解,在谈话过程中,态度要和蔼,争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进而对其给药方法进行改变。③ 控制诱发因素,限制人流量。对探视时间、探视患者数进行严格控制,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如温度及湿度适宜、控制噪音等。④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回答,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讲解治疗的重要性,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同时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使得患者相信护理人员。⑤根据我科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流程表,每天进行疾病知识宣教,通过心脏小模型、宣传小册子,让患者更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对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61例(81.33%),基本满意11例(14.67%),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44例(58.67%),基本满意8例,满意度为69.33%,两组满意度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2.2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为46例,占为61.33%;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为9例,占12.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1.97±1.04)d,对照组为(17.09±2.02)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对比

2.3对照组和观察组心功能分级对比

对照组心功能分级,其中I、II、III、IV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33%、21.33%、37.33%、16.0%,观察组其中I、II、III、IV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0%、29.33%、16.0%、2.6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心功能分级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对于其发生的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对于患该类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即给予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教及营造舒适的监护室内环境等。为探究其对急性心肌梗塞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效果,将自2013 年4月~2015年4月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率为61.33%明显高于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率12.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知给予患者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由观察满意度为96.0%明显对照组满意度为69.33%,两组相比由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患者对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循证护理,能明显减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能较好的改善医护关系,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相红,关颖,韩晓红. 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4:163-164.

[2] 林雪英,陈卓芳,梁菊艳.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4,05:123-124.

[3] 刘永芬.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35-236.

[4] 胡静,胡晓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3:148-149+152.

[5] 孙茂莲.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06,03:197-198.

收稿日期:2015-05-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10-0197-02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