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胆固醇及空腹血糖在重型肝炎预后中的评估

2015-03-13赖远波陈淡森吴义龙黄平和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病死率肝炎低血糖

赖远波 陈淡森 吴义龙 黄平和

(揭阳市人民医院, 广东 揭阳 522000)

·临床实践·

血清胆固醇及空腹血糖在重型肝炎预后中的评估

赖远波 陈淡森 吴义龙 黄平和

(揭阳市人民医院, 广东 揭阳 522000)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胆固醇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分别探讨二者对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289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其胆固醇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对各组之间的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的血胆固醇均低于正常范围;重度低胆固醇组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低胆固醇组(χ2=45.80,P<0.05)。血糖异常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χ2=10.72,P<0.05);轻、中和重度低血糖组之间的病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31,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胆固醇水平越低,空腹血糖水平越低,其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

重型肝炎;胆固醇;空腹血糖;预后

重型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及(或)严重的肝功能衰竭,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具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非常复杂,如何依据相关临床资料判断病情及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及时、合理治疗重型肝炎患者, 提高其生存率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拟从血清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这两个常见的临床观察指标,分析其对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 从而为该病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感染内科住院的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诊断为重型肝炎的患者,共289例,其中男性170 例,女性119例,年龄59~82 岁,平均年龄(60. 24 ± 9. 32)岁。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均排除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1.2 疗效判定

(1)存活或有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 肝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血清总胆红素< 171 mol /L, 凝血酶原活动度>40%, 且稳定2周以上的病例); (2)死亡或无效: 住院间因肝功能恶化死亡或疗效不明显而自动出院后死亡病例。

1.3 生化指标检测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0 mL,离心取血清, 采取常规方法测定总胆固醇( TC )、血糖( GLU )生化指标,试剂为上海德赛公司产品, 以上项目检测均在雅培2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 分析参数按试剂盒说明设置, 仪器维护及试剂换批号后及时采取cfas复合校准品定标。质控血清由上海终生有限公司提供。

1.4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水平正常参考值为3.9~5.9 mmol/L , 在对本文资料分析时, 血糖 3.9 mmol/L或 6.0 mmol/L均视为异常。将低血糖分为轻度(2.8~3.9 mmol/L)、中度(1.0~2.8 mmol/L)、重度(<1.0 mmol/L)。胆固醇正常范围3.65~5.17 mmol/L,胆固醇 3.65 mmol/L即为低胆固醇。将低胆固醇分为轻度(1.0~3.65 mmol/L)、重度(<1.0 mmol/L)

1.5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血清胆固醇、空腹血糖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的关系

重型肝炎三组临床分型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胆固醇水平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28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胆固醇均低于正常范围,病死率达57.79%。轻度低胆固醇组(1.0~3.65 mmol/L)共201例,死亡90例,病死率为44.78%;重度低胆固醇组(<1.0 mmol/L),共88例,死亡77例,病死率为87.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0,P<0.05)。

2.3 空腹血糖对预后的影响

289例重型肝炎患者按照空腹血糖水平正常与否分为空腹血糖异常组(240例)和空腹血糖正常组(49例) , 空腹血糖异常组病死率为62.1% (149/240) , 空腹血糖正常组为36.7% (18/4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0.72,P<0.05)。其中,血糖异常组可分为低血糖组221例和高血糖组19例,前者病死率为62.4%(13 /221),后者病死率为57.9%(11/19),低血糖组病死率较高血糖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χ2=0.15,P>0.05)。进一步将低血糖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轻度低血糖组(2.8~3.9 mmol/L)、中度低血糖组(1.0~2.8 mmol/L)和重度低血糖组(<1.0 mmol/L),三组之间的病死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31,P<0.05)。经两两比较分析,发现空腹血糖水平越低,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见表2。

表2 低血糖重型肝炎患者的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注:与轻度低血糖组比较,*P<0.05;与中度低血糖组比较,#P<0.05;与重度低血糖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而复杂,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致死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肝脏是机体物质代谢的中心器官, 担负重要而复杂的生理功能如胆汁的分泌, 脂肪、糖类、蛋白质的代谢和储存, 凝血因子的合成及体内解毒等, 肝细胞损害,会引起反映肝脏功能的一些生化指标发生改变。国内有较多有关生化指标与重型肝炎预后相关的报道[2-3],但血清胆固醇及空腹血糖与重型肝炎预后相关的研究却较少。

表1 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胆固醇水平比较±s)

本研究发现所有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正常范围,且本组资料中,好转组与死亡组总胆固醇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4]。另外,本研究发现胆固醇水平越低,预后越差,低胆固醇水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重型肝炎的预后呈正相关,这与国内学者报道相一致[5-6]。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下的机制推测是因为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的滑面内质网内合成和贮存,肝病时大量肝细胞变性、坏死时,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减少, 因此, 胆固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肝脏不仅调节脂类代谢,而且是糖代谢的主要场所,是人体内糖的贮存、运转和调节的主要器官, 在稳定血糖方面起到"糖库"的作用。本研究显示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极高,尤其以低血糖为主。与许超宇等文献报道一致[7]。重型肝炎低血糖发生率高的机制是:(1)肝细胞广泛坏死,肝脏的糖原合成和异生作用缺陷,导致肝内糖原储备锐减;(2)肝细胞内粗面内质网上的葡萄糖-6-磷酸酶受到破坏,使残存的少量肝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3)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严重受损,肝脏对胰岛素的灭活功能减弱, 血浆中胰岛素水平升高,促使周围组织利用血中葡萄糖增加,可导致低血糖反应,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

本研究还发现空腹血糖水平异常组病死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水平正常组,且空腹血糖水平越低,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近年来,国内很多临床报道提示重型肝炎糖代谢紊乱,特别是空腹低血糖水平影响重型肝炎预后[8-9],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空腹血糖水平对评价重型肝炎的危重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最后,本研究还发现重型肝炎的三种临床分型之间患者的血清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这与国内报道相一致[10],提示无论何种分型,重型肝炎具有相对的临床表现同质性。

综上所述, 对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定期的胆固醇、血糖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脂糖代谢的状况, 对了解肝病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 观察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 弄清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早期诊断, 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治并发症, 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有效途径。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 金 洁,邹正升,邢汉前.520例慢性重型肝炎生化指标单因素与预后的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2,4(4):371-373.

[3] 占国清,郑三菊,朱 琳,等.365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4):251-253.

[4] 冯红萍,郭西萍,钟基大,等.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探讨[J].中国药业,2006,15(8):50-51.

[5] 黄桂梅,赵志新,邓 友,等.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1999,14(21):968-969.

[6] 邹正升,陈菊梅,辛绍杰,等.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单因素研究—附520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6(3):246-248.

[7] 许超宇,顾 琳,朱宇佳,等.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874-3875.

[8] 陈 萍.血糖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8):572-573.

[9] 王世乾,张现华,许德军.重型肝炎患者血糖、甲胎蛋白和胆碱脂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75-176.

[10] 方勇菊.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胆固醇水平对病情及预后影响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302-303.

(本文编辑:张辉)

The cholesterol and fast blood glucose 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LaiYuanbo,ChenDansen,WuYilong,HuangHeping

(Thepeople′sHospitalofJieyangCity,Guangdong,Jieyang522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cholesterol and fast blood glucose in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hepatitis (SH) .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289 patients with SH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patients with SH had lower concentration of total cholesterol comparing with normal people. Fatalit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H 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ly low-cholesterol than in patients with less severely low-cholesterol(χ2=45.8,P<0.05).In addition, fatalit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H patients with abnormal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than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χ2=10.72,P<0.05). Finally, fatality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SH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low-glucose(χ2=45.31,P<0.05) .Conclusion: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and blood glucose can be used as predicting factors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H.

severe hepatitis;total cholesterol;blood glucose; prognosis

10.3969/j.issn.2095-9664.2015.01.021

赖远波(1975-),男,本科,主治医师。

R575.1

A

2095-9664(2015)01-0076-03

2014-09-12)

研究方向:擅长传染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猜你喜欢

病死率肝炎低血糖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