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10例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社区常态化管理模式

2015-03-13张德华黄丽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育龄妇女保健常态

张德华 黄丽娟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产房, 广东 增城 511300)

·临床实践·

310例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社区常态化管理模式

张德华 黄丽娟

(增城市妇幼保健院产房, 广东 增城 511300)

目的:探讨创立社区卫生孕前保健常态化管理模式,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利用属地卫生保健专业卫技人员结合社区居委公干、义工、慈善关爱团队等机构人员对社区育龄妇女建档、复档“一对一”入户调研孕前保健,孕产妇咨询、体检、服务和关爱、问卷调查,对有生育要求的310例育龄妇女进行社区定期围产保健监测和孕期营养指导咨询,追踪服务至产后,同期设立对照组310例,比较产后结局。本组育龄妇女孕前保健至产后,追踪2年,均在社区内完成。结果:2组产后24 h出血量、阴道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糖尿病例数、产褥期感染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妇女生活质量评定显示,生活质量整体评价、健康状况整体评价、生活领域评价、自我评价总分等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立社区卫生孕前保健常态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围产期管理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

社区保健;常态化管理;孕前

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不仅是个体问题,还关系到一个国家与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基层社区预防中保健工作妇女保健工作是薄弱环节;本文就如何在社区对育龄妇女常规开展、常态化进行和孕前保健管理模式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间增城市荔城街社区310例育龄妇女进行“一对一”访谈入户问卷调查,采用孕前保健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其建档、复档、孕前保健咨询、孕产妇咨询、服务与生活关爱,从孕前直至产后,随访2年;本研究全部在社区完成,专人负责指导完成“生活质量问卷”的发放、组织填写及回收。同期选择同一医院出生的310例本地社区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家庭情况,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产前只进行一般的产检,没有进行孕前保健教育。

1.2 研究方法

对实验组310例孕妇进行孕前保健社区化、常态化管理:按要求培训从事孕前保健的专业及义工,使他们能为保健对象提供综合指导、营养指导、心理咨询和其他服务;1年内定期妇检,发现生殖道感染及时治疗,在社区内广泛科普健康知识和生理卫生宣教,每月举办1次专题讲座进行培训,每月或每季发放宣传、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科普知识,利用开辟宣传栏有计划定期更换内容以达到强化卫生保健知识的目的。对常态化社区管理育龄妇女设立保健项目统计表,统计表明确保健项目明细,保健内容检查时间如全身体检、营养咨询、妇科检查、生殖道感染检查及孕前服药注意事项,准妈妈课程安排时间,临产转诊注意事项等等,所有事项有具体时间和具体科室,公布事项联系人电话及可能的收费明细及缘由。所有孕妇均在增城市妇幼保健院生产。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开展社区育龄妇女孕前、孕期保健常态化管理后孕产妇妊娠结局见表1。2组产后24h出血量、阴道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糖尿病例数、产褥期感染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开展孕前、孕期保健常态化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2 两组孕妇女生活质量的比较

两组孕妇女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显示,除环境领域评价外,生活质量整体评价、健康状况整体评价、生活领域评价、自我评价总分等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追踪至2年,妊娠结局良好,母婴健康平安。

表2 两组孕妇女生活质量评定表

3 讨 论

如何在社区搭建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的平台,进行社区常态化管理孕妇以降低出生缺陷,产生良性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是多年来妇幼和社区卫生工作者关心的问题[1],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英国、匈牙利等国就已经将孕前保健或围孕保健作为社区优先考虑的领域[2]。资料显示孕前及围孕保健预防目的是既强调出生缺陷预防应开始于孕前,又强调围孕期同样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和预防的关键时期。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在社区对育龄妇女常规开展、常态化进行和孕前保健管理也能降低出生缺陷,产生良性的妊娠结局。

从产前到孕前,从围产期到围孕期,并使孕前及围孕保健,产前及围产保健加上新生儿保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从孕前到儿童期的孕产妇和胎儿、婴儿的系统保健体系[3]。预防重点范围的扩大导致产生缺陷预防目标也相应扩大,最大限度的可能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实现提高胎儿、新生儿、婴儿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潜能,其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率,更重要的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和风险管理上[4]。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是遗传、环境、社会、心理、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危险因素长期影响育龄夫妇的健康状况,并不是在孕妇怀孕时才开始作用,因此,在孕前对育龄夫妇进行遗传、环境、社会、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使育龄夫妇了解自身存在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影响夫妇健康或怀孕可能导致出生缺陷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度,有针对性的及时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主动消除或避免接触各种危险因素,以健康良好的状态进入怀孕阶段,将有可能降低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后果的发生,从预防层次上,孕前及围孕期保健是一种针对病因、针对多“因”预防多“果”的预防措施[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社区内广泛科普健康知识和生理卫生宣教,一月一次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培训,每月或每季发放宣传、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广泛宣传科普知识,利用开辟宣传栏有计划定期更换内容可以达到强化卫生保健知识的目的。

孕前保健由孕前咨询、健康教育及前期准备三部分组成,在社区搭建育龄妇女孕前保健平台能从多层面、多渠道、各方位解决妇女的多重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困难问题,从而能在降低出生缺陷和提高人口素质上建立起长效、常态多元化管理模式,为妇女保健工作走上更高平台探索出一条新路径[6].

本文研究的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社区常态化管理,是将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和社工人员强化培训后将育龄妇女根据不同文化和背景逐个分析建立妇幼档案,入户“一对一”调研咨询,集体讲解妇幼知识,夫妇参与健康课堂和考核、奖励,问答调查均有专人负责,对发现有孕前感染、用药不当,包括夫妇间情感障碍等均及时处理,必要时与上级医疗机构联系上门服务,各项风险管理均用量化标准进行监测,从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间对已完整追踪的310例本文研究对象妊娠结局均良好,与对照组相比,由于保健措施良好,产后24小时内出血均较少,新生儿体重均达标,新生儿窒息和遗传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孕妇发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剖宫产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在孕妇精神卫生研究上,研究组产妇在生活质量整体评分、健康状况整体评分、生活领域评价、环境领域评价和自我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创立社区卫生孕前保健常态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围产期管理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社区常态化管理十分有必要,建议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2):81-83.

[2] Lessmann JC, Conto FD, Ramos G, et al. Nursing activies in seif-care an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ho suffered stroke [J]. Rev B ras Enferm,2011,64(1):198-202.

[3] 漆洪波,杨慧霞. 期待我国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检查走向规范化[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2):81-83.

[4] 张爱君. 孕前保健在优生优育中地位作用[J]. 中国实用临床医学,2010,4(9):256-257.

[5] 柴秋第. 299名妇女孕期保健状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72-73.

[6] 陈远芳,孙玉春,陈双双,等. 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孕妇中的对比研究[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91-292.

(本文编辑:欧阳菁)

Normalized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l of pre-pregnant care:A study on 31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ZhangDehua,HuangLijuan

(DepartmentofDeliveryRoomZengcheng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Zengcheng,Guangdong5113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stablishing normalized management model of pre-pregnant care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to improve maternal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Methods:Local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staffs of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volunteers and staffs of charities documented the data of community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worked for “one-to-one” family interview of pre-pregnant care, maternal consult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ervice and care. A total of 31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fertility were monitored for community regular perinatal health care and provided guide and consultation of pregnancy nutrition, which were traced after birth. And a contemporary cohort of 310 cases was includ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postpartum outcomes. The health car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aced before the pregnancy till postpartum period for 2 years, and completed in community.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24h postpartum bleeding volume, cases of vaginal delivery, cases of cesarean delivery, newborn birth weight, cas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cases of puerperal infe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living quality overall evaluation, health condition overall evaluation, living evaluation, and self-evalu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Establishing normalized management model of pre-pregnant care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can improve perinatal management level, and reduce maternal and fetal complications.

community health care; normalized management; pre-pregnancy

10.3969/j.issn.2095-9664.2015.01.020

张德华(1973-),女,本科,主管护师。

R173

A

2095-9664(2015)01-0073-03

2014-09-12)

研究方向:社区卫生孕前保健。

猜你喜欢

育龄妇女保健常态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