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结构调查分析*

2015-03-13范雅丹侯跃芳赵玉虹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信息学信息管理课程体系

张 晗 范雅丹 崔 雷 侯跃芳 张 浩 赵玉虹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沈阳 110001)



•医学信息教育•

国内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结构调查分析*

张 晗 范雅丹 崔 雷 侯跃芳 张 浩 赵玉虹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沈阳 110001)

收集我国28所院校医学信息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的课程表并整理出112门必修课,采用

医学信息学;教育;课程设置

1 引言

医学信息学是医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招生[1]。1985年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成立了图书情报专业,标志着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在我国的起步[2-3]。为了与国际医学信息学教育并轨,该专业经历了数次更名,从最初的图书情报专业(1985-1992年),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1992-1997年),最终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1997年至今,以下简称医学信管专业)[4]。随着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新医改的实施对卫生信息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医学信息学教育在我国医学院校得到普及,根据2014年教育部招生指南,约60所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的本科教育。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医学院校对医学信管专业的教育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存在较大不同。近年来有研究探讨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取个别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为代表探究我国医学信息研究的教学现况[5-6];也有研究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了解各专业课的受欢迎程度,以此为优化课程设置提出依据[7-8]。

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医学信息学的教学内容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调整,目前各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侧重点与特色课程[9-11]。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国内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现状,本研究收集了28所医学信管专业的课程表,通过对课程进行分类了解我国医学信息学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以及各学校的教学特色。

2 数据来源

以教育部官方网站和2014年高校招生指南为依据,搜集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和医学信息学专业的高校共53所(一本或二本招生的学校45所),其中38所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至少被执行过一轮,通过调查学校官网、向专业负责人发邮件等方式搜集其课程表,最后获得详细课程信息的学校28所。整理搜集到的28所院校的课程表,提取出课程名、学时数、课程类型(必修/选修)等信息。由于选修课的授课情况差别很大,各学校之间不具可比性,本研究只对必修课进行统计分析。28所院校平均必修课门数为40门,其他信息,见表1。

表1 28所院校教学基本信息

在对必修课进行统计时,由于我国高校各专业都开设了大学英语、体育、思想政治课,这些课对分析医学信管专业主干课意义不大,因此本研究将这3门课排除。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课程名,为了便于统计,通过阅读各学校的课程介绍及教学大纲,对同一门课在不同学校的命名进行了统一,如将信息检索与利用、生物医学信息检索、医学科技信息检索统一称信息检索,将病案管理、病案信息学、病案信息管理等课统一称病案信息管理。经过课名统一后,得出28所学校共开设112门不同的必修课。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学内容的学科覆盖面

为了解目前国内医学信息学教育开设课程所覆盖的学科,以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国标 GB/T 13745-2009)为标准对112门课程进行分类。为了确保分类准确,请3名具有医学及图书情报学背景的副教授对分类结果进行检查,对于分类意见不一致的课程通过商讨达成一致。经统计,112门课程共涉及16个学科大类,见表2,其中医学信息学类和其他类是国标类目外的自主分类。由于医学信息专业的课程专业性强(如病案信息管理、医学图像处理等),不能在国标中找到相应的类目,而该类课程又是医学信息学教育的专业课,因此将其单独归为医学信息学类。此外个别类目仅由1门课程组成,并且该课程仅少数学校(1~3所)开设,这些课程对分析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核心课程群不具备统计意义,因此将其归为其他类,如语文、物理等。28所院校中,3所院校的课程覆盖了12个学科类,大部分院校课程覆盖9~11类,最少的覆盖5类,见图1。

表2 各学科类在院校开设的数量

续表2管理学类(16)28(100)药学类(2)6(21)情报学类(8)27(96)电子通信类(2)6(21)医学信息学类(6)25(89)信息系统科学类(3)5(18)基础医学类(15)24(86)心理学类(2)4(14)临床医学类(9)20(71)中医中药类(2)2(7)预防卫生类(10)20(71)其他类(9)20(71)

注:总学时数统计不包括大学英语、体育及思想政治课。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类简写为预防卫生类,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简写为情报学类,信息与系统科学及相关技术类简写为信息系统科学类。

图1 学校开设课程覆盖学科类数

3.2 主干课类分析

通过分析16个学科类在28所院校开设的比例可以看出医学信息学教育所覆盖的核心学科。表2还给出了开设各学科课程的院校数,由此可以看出组成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的主干学科包括数学与统计类、计算机类、管理学类、情报学类、医学信息学类和基础医学类,开设这5个学科课程的院校占全部院校的85%以上。在112门课程中,开设最多的前10门分别为高等数学(28所院校)、程序设计及其语言(28)、数据结构(27)、数据库(27)、计算机网络(26)、计算机基础(24)、管理学(2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1)、线性代数(20)、临床医学概论(20)。这10门课程以数学统计类和计算机类的课程居多,管理学类的课程有1门,医学类的课程有1门,这与学科分布一致。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学校的主干课类,了解各学校的授课侧重点,本研究统计了各校课程体系所覆盖的学科类数、每类课程的学时数并计算出各类课程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各校开课学时数最多的前3类学科及其占总学时的比例,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82%的院校开设学时数最多的是计算机类课程,其次是数学统计类、基础医学类。

表3 各校开课学时数最多的前3类学科

由表3可以看出,尽管各院校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也有许多共性之处:目前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以医学专业知识为背景和前提,以计算机和数学统计类的课程为基本知识与技能课程,以情报学、管理学类课程为基本理论与方法。此外,表3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些学校教学的特色。如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等4所20世纪80年代建系的院校开设医学类课程(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时比例最高,这与吉林大学目前学制为5年(授医学与管理学双学位),而其他3所院校的课程体系也是由5年改为4年有关。中国医科大学的医学英语和编辑学课程学时数较多,这与其15%的毕业生从事医学编辑工作相一致。而广西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及南通大学的医学信息学类课程学时比例相对较高,体现在课程门数较多、学时较长,主要课程涉及影像信息学、远程医学、医院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河南中医学院的中医中药类课程多,涉及中医理论基础、中药方剂等课程,这与这两所院校中医药背景相一致。

4 与国际医学信息学会教育指南的比较

为了解目前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否符合国际医学信息学教育标准,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胜任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本研究以28所院校的课程体系为代表,以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IMIA)2010年推荐的生物医学与卫生信息学(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 BMHI)课程设计模块为标准,综合比较了我国现有课程体系与国际教育指南的异同。目前IMIA将针对医学信息学专业人员BMHI课程知识结构分为4个模块[12-13]。我国现有112门必修课中:涵盖了第1模块(BMHI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大部分内容,仅少部分内容,如生物医学建模与模拟、支持教育的信息学工具、信息处理工具支持医疗决策等未涉及;几乎涵盖了第2模块(医学、卫生和生物科学、卫生系统组织)的全部内容,充分体现了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以医学专业知识为背景这一特点;涵盖了第3模块(信息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生物统计学)80%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以计算机和数理统计类课程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特点;由于本研究不统计选修课,因此第4模块(BMHI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选修模块)涉及很少,仅极个别学校开设了与之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医学图像处理相关课程。由此可见,我国医学信息学课程结构总体符合IMIA推荐的标准,与标准一致性较高,但不同学校之间仍存在差异。此外,第4模块推荐的选修课能为各校开设特色专业课程提供方向。

5 结语

我国的医学信息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改革,目前已具备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各院校开设的课程既具共性,体现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设置了相应的特色课程,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整体看来,我国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与国际教育指南所推荐的教学内容相一致,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对医学信息人才数量和质量需求的增加,各院校在保证自己专业特色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以培养出在岗位上胜任的优秀的医学信息学人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目录介绍(2012)[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22-323.

2 王伟,王丽伟,潘玮. 医学信息教育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趋势[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8): 24-25.

3 李后卿,刘慧悦. 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4, 23(2): 1-6.

4 王伟. 我国医学信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30(12):1-5,11.

5 王秀平,袁永旭,孙焱. 医学信息管理学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分析[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6,27(2):154-156.

6 叶明全,吴少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5):524-526.

7 方习国. 从人才需要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设置[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2):77-79.

8 钱爱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问卷调查与分析[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1,32(2):86-90.

9 徐亚维,侯跃芳. 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 36-38.

10 牟冬梅,高玉堂,徐光杰,等. 我国医学信息方向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6): 3-5.

11 赵玉虹,王孝宁,侯跃芳,等. 卫生信息化人才教育与培养现状 [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1, (4): 07-15.

12 檀旦,张博论,赵玉虹. 国际医学信息学会对生物医学和卫生信息学教育的建议(连载一)[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 9(1):50-58,86.

13 檀旦,张博论,赵玉虹. 国际医学信息学会对生物医学和卫生信息学教育的建议(连载二)[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 9(2):34-3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Medical Informatics Major in China

ZHANGHan,FANYa-dan,CUILei,HOUYue-fang,ZHANGHao,ZHAOYu-hong,

DepartmentofMedicalInformatics,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1,China

The paper collects the curricula of the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medical) majors from 28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extracts 112 compulsory courses. 112 cours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tandard for disciplines to obtain the coverage in discipline categories, core courses and core course categories. The curricula is also compared to the BMHI curriculum modules suggested by IMIA,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coincidence degree of Chinese medical informatics educ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Medical informatics;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2015-01-14

张晗,硕士,副教授,发表论文40余篇;通讯作者:赵玉虹,博士,教授,发表论文70余篇。

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二批教育课题“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分阶段、多层次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YDJK2012010)。

R-058

A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5.03.020

国家标准对课程进行分类,获得我国医学信息学教育课程内容的覆盖面、核心课程及课程类等信息,与IMIA推荐的BMHI课程设计模块相比较,以了解我国医学信息教育与国际标准的符合度。

猜你喜欢

信息学信息管理课程体系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初论博物馆信息学的形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中欧医学信息学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