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转移视域下江苏省职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实践机制研究

2015-03-13柴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劳动力江苏省职业院校

柴瑛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

劳动力转移视域下江苏省职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实践机制研究

柴瑛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2015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针对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其根本原因,提出具体的建议、制定详细的解决措施,从而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缓解就业问题的社会功能。

江苏省;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

根据2015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将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一次带来新的生机。本文以此为契机,全面分析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办学的指导思想、实施路径、师资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鉴之路。

一、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

据年鉴资料显示,江苏省现有农村劳动力约有2633万人,农业生产仅需约600万人,成功转移的劳动力约有1843万人,还约有200万劳动力需要转移。另外,每年约新增60万劳动力加入待转移的队伍。这些待转移的劳动力呈现出在性别、年龄、文化、技能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错位的情况。从全省的农村劳动力统计数据来看,35岁以下的年轻劳动力只占17.8%,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7.7%,接受过技能培训的约占12.6%。而从企业需求来看,仅有7.7%的岗位需要36岁以上,27.1%的岗位没有文化要求,64.7%的岗位有技能要求。从这组数据来看,供求双方显然不相配,所以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良策。

(一)职业教育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方向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及我国几十年的发展经验看,人口流动越大,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就越大,越需要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而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只能依靠教育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劳动力文化技能水平不能得以提升,只是停滞在传统机械劳作领域内作业的这部分农村劳动力是无法实现转移的,所以加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当然,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目前,江苏省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各种产业生产的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据省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92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43.6万人,转移比重70.03%,较上年末增加0.44个百分点。

(二)职业教育可提高转移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收入及其职业稳定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据资料显示,在转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中,经过培训的劳动力相对于依靠传统经验的劳动力,在就业和待遇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改善,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依然处于劣势地位,仍属生存困难群体。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骤增,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于是,大学毕业生到沿海打工已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工作岗位遭遇替代,如果他们不接受再教育、再培训,他们在城市就面临“低素质樊篱”,被迫回流农村。要想突破“低素质樊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不得不接受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来保持职业的稳定性。但从调查统计来看,目前,全省转移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其文化结构和收入水平如表1所示。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只有通过职业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收入及其职业稳定性才有保障。

表1 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和其收入水平

(三)职业教育左右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距离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其转移距离和转移方向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又无一技之长,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而且他们那种传统的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更加决定他们无法接受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反之,当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培训之后,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会潜意识地瓦解以往的流动观念,特别是掌握了一技之长之后,会积极主动地争取外出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经过这样有效、有质量的转移,才会为社会增添活力,推动经济的发展速度。

据调查统计,全省现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有84.65%,其中从事各类工业,涉及建筑、光电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具体行业的人员49.03%;从事第三产业,涉及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等行业的人员35.62%,从事的行业朝多元化发展。

表2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向及转移情况(%)

二、江苏省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依然是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为主的办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根本不适合前来培训的农民工,他们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而他们需要的技能操作培训却少之又少,这样出来以后也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操作的需要,所以培训实效性也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业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会计、计算机等传统的专业办学过多,这些专业所需求的人员早就趋于饱和,对新兴的、高端的、现代的产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缺口很大,这些均会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失衡。长此以往,这些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肯定不高,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渐自身难保,处于淘汰边缘,也就谈不上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了。

(二)职业教育基础建设亟待改善

截至2014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硬件资质中,全部达标的仅有68所,仅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6.2%。所以职业教育的建设除了要给予较大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以外,资金的投入更要及时到位,并且可根据社会、企业需求适当地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引导职业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目前,江苏省城乡职业教育与市级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水平,二者严重失衡,农村职业教育更是滞后不前。所以,当务之急是协调农村、乡(县)、市级的各类职业院校的统筹发展,切实落实国务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

(四)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多数家长和学生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只有上高中、上大学才是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正规学历教育,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机构却是低门槛、低层次的机械技术传授,极为排斥接受职业教育,这种轻视和排斥必将影响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发展。这些问题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合我省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指导意见,落实产学、校企长期优质合作模式,启动企业定制培养人才机制,逐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业教育涵盖面

在优化现有资源、统筹构建的前提下,建立一批有影响力、起带头作用的职业院校,同时大力发展市、县、乡镇、社区、企业职业教育体系,争取每市重点建设若干所高职学院和中职学校,每县(区)重点扶持一所中职学校,乡镇地区可采用培训机构的模式开展职业教育。而且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定点定制的现代培训制度,并以各级学院(校)和中心为依托构建职业教育网络。

(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促进校企合作的衔接度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给予政策引导,各职业院校要摒弃传统的办学观念,面向社会,敞开心扉,积极探索新型的办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职业院校之间要加强沟通、做好衔接,避免资源重复设置的浪费,着力打造大型企业与重点示范职业院校的强强联合办学体制,从而带动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促进职业院校教育与市场的自然对接,推动校企的密切合作。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以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灵活的编制管理办法,有效地核定岗位编制,循序渐进地推行专业课专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生产基地,接受实训锻炼的制度,当然,时间上可以根据院校教学计划做适当的调整和安排,如每年至少有两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实践进修。兼职教师的择取与聘任要大胆灵活,可以采用顶岗、特岗、特聘、特邀等相结合的形式,聘请企业里经验丰富的“师傅”或是离退休的高级技术人员进校做兼职教师,既可以指导在校教师还可以培训学生,达到双赢的效果,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以促进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为目标,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根据江苏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及方向,及时地调整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办学规模以及人才培养的数量和等级,更快更好地为企业输送现代人才、构建和谐的校企人才培养比例,为就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并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求,职业院校可按照学员的实际需求,制定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使得双方都能各自发挥自身的功能,如“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就业工程”等较有影响力和较好口碑的培训形式要继续发扬,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1]尹伟民.2011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战略发展构想[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1(1).

[2]夏英.江苏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背景和内容[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3).

G718.5

A

1673-0046(2015)9-0094-02

猜你喜欢

劳动力江苏省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