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式中职语文学习活动研究

2015-03-13蔡志娜

文教资料 2014年34期
关键词:语文活动任务驱动中职教育

蔡志娜

摘 要: 目前,具有较高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任务驱动型语文学习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语文素养,是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 任务驱动 中职教育 语文活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要义

任务驱动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进行活动,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为完成既定任务而形成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是一种奠定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将整个学习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再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这些小的“任务”的完成实现总的学习目标。在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任务”设定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学生带着教师所给的“任务”,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下进行探索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究、努力进取的自学能力。

黄厚江老师曾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笔者将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学习特点,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需求,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从活动入手,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将语文知识的教学贯穿于活动当中。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语文素养、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

二、任务驱动式中职语文学习活动的实施步骤

1.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开展任务驱动型中职语文学习活动时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立足于中职语文课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开展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遵循可行性和生活性的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任务驱动型中职语文学习活动时首先要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值得研究的课题。其次要关注一定的条件限制,比如经费、场地、时间等问题。如果实在不具备条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适时调整。生活性原则主要指活动的设计要来源于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

2.活动的过程

在任务驱动式中职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好活动主题后,必须拟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具体时间、实施步骤、预期目标、实验方法等。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跟踪指导工作。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活动的基本研究方法,并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协调好一些社会关系。

3.活动的评价

开展任务驱动式中职语文学习活动并不是教师驱使学生,也不是任务驱使学生,而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驱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需要教师持续地关注及正确地评价。这种评价不仅包含活动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而且包含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树立多元灵活的评价机制,要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要认真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基本能力,使教学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任务驱动式中职语文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1.仔细研读课文,在课堂上实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

中职语文课本选材丰富,小说、戏剧、散文、古诗文等都有所涉及。如在教戏剧《雷雨》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人物性格和作品语言的把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角色招聘会”、“辨音识人”、“台词摹读大比拼”等活动;在教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我校的服装加工厂、汽车烤漆操作间等场所,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撰写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说明文;在教莫言的散文《过去的年》时,可以引导学生举办一场“漫话春节”交流会和包饺子的活动,引导学生就此事件写作记叙文或说明文。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关注中职语文课本中综合实践活动,选好活动主题

中职语文课本为中职生提供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可以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选取一些活动的主题,如“职场人物访谈”、“产品推介会”、“走进企业文化”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照课本要求认真设计活动项目,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开展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活动

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并且缺乏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小老师”讲授应用文、成语接龙比赛、歇后语大赛、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结合,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将语文学习置于实际的工作任务情境中,通过一些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为今后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教师选择活动主题时应注意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服务。如电工专业学生可以举办“为街道义务修理电器的便民活动”,并将学习活动目标分解为几个教学任务:对街道居民家庭电器情况的调查;向学生处提出活动申请;活动之后的总结,等等。该教学活动涉及计划、申请书、调查报告、总结等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写法,锻炼了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修养,切合了教学要求,为学生将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导游专业可以多开展导游词大赛;市场营销专业可多开展营销标语设计比赛;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开设小小新闻发布会;烹饪专业开展设计烹饪杂志、饮食与健康等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细化出许多小的活动任务,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提高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服务。

李镇西老师在《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一书中,曾提出语文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由思考,自由飞翔。在实际操作上,一要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扩展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二是尽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开发其创造潜能[1]。任务驱动活动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合理运用正好体现了上述观点。它有利于明确师生的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一些活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情境中,积极思考,努力解决问题。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乐学、好学的精神,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体性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李镇西: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5.

猜你喜欢

语文活动任务驱动中职教育
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