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15-03-12万素馨罗亚玲周天津

重庆医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孕早期畸形检索

万素馨,罗亚玲,周天津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数学教研室 400016)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又称先天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结构、功能、代谢或精神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常见的出生缺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耳部畸形、多指(趾)畸形等。出生缺陷将导致围产儿死亡或出生后长期患疾,几乎殃及所有国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几个月或者几年才表现出来的缺陷,出生缺陷儿童的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目前大量的研究虽然发现了不少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但也存在着研究因素分散和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循证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过去20多年已发表的关于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再分析,试图探讨影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估计其OR,为制定最佳预防控制策略、实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采用计算机检索,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2)检索词:出生缺陷、先天畸形、影响因素、相关因素、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病因素等;(3)检索方法:以检索词进行自由检索和主题检索,以及手工搜索和文献追溯等方法,将检索出的文献导入Endnote X7中,通过标题和摘要的阅读进行初步筛选,收集到相关文献21篇;(4)检索语种:中文和英文。通过计算机检索,共检索到95篇文献。按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21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1-21],全部为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6 112例,对照15 741例。其中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13篇,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6篇,1∶R病例对照研究2篇,累计调查了上海、湖北、青岛和甘肃等14地。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病例对照试验,样本数大于10例;(2)研究对象:我国出生缺陷患病者,不包括特殊职业的人群;(3)结局指标:原始文献提供OR值及95%CI,或可以转化为OR值及95%CI;(3)有研究开展或发表的年限,有关名词的定义基本相似,正确的资料分析方法。

1.2.2 排除标准 (1)非病例对照试验,样本量过少,不足以提供有效数据;(2)不提供OR值及95%CI或不可转化;(3)有关名词的定义与大多数文献有较大差异,资料分析方法不合理;(4)综述性文献和重复文献。

1.2.3 文献筛选 文献的筛选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再进行交叉校对。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后再阅读全文,主要考虑如何进行病例分配、是否存在偏倚及是否采取措施避免偏倚的发生等。

1.2.4 资料提取 文献资料的提取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再进行交叉校对。提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作者、发表年份、研究方法、各组样本量、研究地点和发表杂志等

1.3 统计学处理 文献数据按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并建立数据库,不同数据类型全部转换为OR值及95%CI的形式。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试验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来评估,若χ2检验结果P<0.05或P<0.01,则研究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进行亚组分析,找出差异的来源并合理解释,不能排除差异的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由合并结果可知,先天畸形家族史、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父亲吸烟、孕期接触镇静药、妊娠并发症与出生缺陷呈较强关联关系,均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其中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为保护因素,其他因素则与出生缺陷呈中度或较弱关联关系,见表1。

表1 21篇文献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合并结果

表2 21篇文献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合并结果

2.2 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合并结果表明孕早期感染病毒、孕期精神状态差、孕早期发热、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和流产史与出生缺陷呈较强关联关系,均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其中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孕期服用叶酸为保护因素,其他因素则与出生缺陷呈中度关联或较弱关联关系。见表2。

2.3 敏感性分析 对异质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的2个单因素指标和2个多因素指标分别应用不同模型计算合并值,分析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所得到的合并结果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见表3。

表3 敏感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致力于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研究,并发现了不少有关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如家族遗传史、生育畸形史、近亲结婚、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等。但也存在着研究规模小、研究人群分散和结果不一致等问题。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21个纳入研究进行了定量合并和综合评价,提高统计检验功效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研究结果的分歧。本研究涉及上海、湖北、青岛和甘肃等14地,累计病例6 112例,对照15 741例。跟以往的单个研究相比,增加了样本含量,扩大了研究的覆盖面,研究结果更全面可靠。

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合并结果的OR值表明以下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较强关联,合并OR值分别为先天畸形家族史36.22,孕早期患感染性疾病5.62,孕早期接触化学制剂4.19,父亲吸烟3.89,孕期接触镇静药3.19,妊娠并发症2.94,父亲酗酒2.23。同时,孕期多食高蛋白食物的合并OR值为0.37,表明其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合并OR值分别为孕早期感染病毒7.65,孕期精神状态差5.44,孕早期发热4.70,妊娠早期接触化学毒物3.90和流产史3.59,表明以上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较强关联,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另外,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OR值0.45和孕期服用叶酸OR值0.99为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在出生缺陷的预防中,应避免接触化学制剂和有害药物,加强健康教育和孕期保健,增强母亲的抵抗力,防止孕期感染;多食高蛋白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服用叶酸片。父亲也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烟酒等,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Meta分析是对以往研究进行的综合分析,在文献搜集、资料筛选与统计处理中难免存在偏倚。本研究只是对已发表文献进行的分析合并,不包括学术会议等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中英文外的其他外语文献未能纳入,所以对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Meta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原来单个研究比较分散的OR值及95%CI得到了收敛,原来文献存在的结果不一致在综合分析中达到了统一。

[1] 季静敏,鲁巧珍,何萍,等.180例出生缺陷儿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3):354-356.

[2] 李红发,孙永玉.出生缺陷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配对调查[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9(s1):21-24.

[3] 修新红,袁丽,王晓明,等.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7):481-486.

[4] 白亚娜,屈燕,胡晓斌,等.出生缺陷致病因素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44-46.

[5] 孔令斌,张作记,戚厚兴,等.儿童出生缺陷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4):435-436.

[6] 覃丹丹,仇小强,张志勇,等.广西2000年出生缺陷环境致畸因素危险度评价[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2):135-138.

[7] 仇小强,覃丹丹,曾小云,等.广西少数民族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危险度评价和干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6):119-121.

[8] 袁丽,陈玉华,王升华,等.母亲生活及行为方式对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1,22(3):151-154.

[9] 丁莉,张宏,霍正浩,等.宁夏地区138对婴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4):366-368.

[10] 杨杨,曾令霞,颜虹.陕西省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1):75-79.

[11] 陈瑞兰.万安县275例出生缺陷环境致畸因素调查分析[C].全国出生缺陷干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331-334.

[12] 覃丹丹,仇小强,曾小云,等.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Logistic配对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061-1062.

[13] 陈功,李成福,裴丽君,等.围孕期环境危险因素的暴露与常见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3):212-215.

[14] 郑晓瑛,景枫,李成福,等.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5):273-275.

[15] 王玮,许伟,郑亚军,等.先天畸形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4):403-405.

[16] 李栋,赵仲堂,姜宝法,等.先天畸形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9(12):1484-1486.

[17] 李栋,刘祥举,朱贺.先天畸形与家族史及环境因素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11-1312.

[18] 郭俊良.新生儿先天畸形发病因素的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1991,9(5):304-305.

[19] 郎亚玉.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29-30.

[20] 刘俊,童琦,邓小霞,等.重庆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疾病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1):16-18.

[21] 张燕,赵静,胡翀,等.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5):338-341.

猜你喜欢

孕早期畸形检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孕早期睡眠时长与午睡频次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
孕早期保健指导
帮你孕早期留住胎宝宝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孕早期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意义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