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尔?在怎样孵化“创客”?

2015-03-11庄文静

中外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尔创客小微

庄文静

是生产产品,还是“生产”创客?

“海尔选择的是,从一个封闭的科层制企业,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为万千物种自演进的生态系统。”近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一段言论在网上广泛流传。

现在,海尔的名字叫做“创客公地”。

2014年12月4日,从《中外管理》记者走出青岛流亭机场的那一刻,就开始与海尔的“小微”打交道——海尔的礼宾车队,已经是“车小微”了(礼宾车队搭建了在线平台,车队司机每天都通过平台抢订单)。在海尔,几乎所有部门都在“小微”化,连负责本次媒介沟通的企业文化中心也不例外。海尔的“员工创客化”战略落地到无处不在。

在海尔创牌大楼的一层,顺着六层高的天井中垂下的红色条幅上,皆是“创新无尺度”之类激荡人心的标语。而具体的落实,就在这些“小微”和“小微”中的“创客”身上。

今天,海尔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分裂、新生。小微正在海尔内部日渐成长,并且有的已经开始结出果实。让人颇为好奇的是,身处制造业的海尔,为何将“员工创客化”落实到无所不在的地步?

从“串联”型企业,到“并联”型企业

海尔正在革自己的命,颠覆传统制造业的思维和流程。

作为空调产品线的“平台主”,海尔空气产业平台主王友宁为许多优秀的“小微”提供资源,像天樽、地樽、空气魔方等智能家居产品,均出自他的平台。

按照海尔原来的做法,传统制造业的工作流程,首先是由第三方机构调研用户需求,之后做一个立项书,按照立项书再去开发产品。然后再经过制造、市场推广、销售、送货、安装等环节,过去是一个“串联”的过程。

而在互联网转型、“小微”化以后,串联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必须转而升级为并联模式。“所有的节点,都要在第一时间开展工作,并且实时围绕用户进行交互。”王友宁对《中外管理》描述。

以前,同所有的传统制造业一样,研发人员不直接接触用户。而现在,海尔任何一个节点都必须时接触用户,时时与他们交互。只要方案出来,必须和用户沟通,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如果不行马上改。模型出来后,用户会第一时间进行体验,经过再次修改,产品才会推向市场。“整个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用户全流程参与的过程。实际上用户的角色,从原来的购买者变成了全流程参设计者。”王友宁颇有感触地说。

如今,王友宁的家用空调产品平台上,已有海量的用户流量,随之而来的就是世界一流资源的蜂拥而至。

在这个平台上,员工不断地与用户进行交互,了解用户共性的痛点,然后协同资源与之一同交互。当创意交互出来之后,就需要有一个内部创业团队来承接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团队即“小微”。

事实上,这样的模式已摆脱了原先的产品思维,转而全流程地都在以用户思维做产品。

传统制造业关注产品开发出来后能卖多少台。现在,海尔关注的是,用户的流量(反映着用户关注度)到底是多少。用户流量有了之后,现实销量才会成为必然。“我们看一个“小微”项目的关键点,是看这个“小微”是否研究了用户流量。”王友宁说。

当一个产品有了用户流量,实现销售就会水到渠成。同时现有流量和销售还会促进产品的升级、迭代,因为在持续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小微”可以不断通过用户反馈去改进。例如:雷神“游戏本”电脑,就是以用户的三万条差评作为研发的突破口。从2013年底问世至今,雷神已经完成了天使融资阶段,进入A轮融资阶段;而刚刚出炉的空气魔方,同样也是通过对数十万用户的交互,找到用户的痛点,之后便开始“引爆”——就在2014年10月29日,空气魔方在京东启动众筹项目,两周内筹资逾600万元,一个月内共筹资1195万元。

这样的“小微”案例,目前在海尔还有不少。

动态诞生的“小微”

当一个项目累积了很多用户流量时,必然会获得更多资源方的支持,各个资源方都迫不及待地想接这个单。那么,这个项目该由谁来成立“小微”?

透明化是互联网时代的标签。一个项目不再是领导说给谁干就派给谁,而是员工要通过“抢单”(或称“竞单”)才能获得资格。参与抢单者需要拿出出色的方案,相当于做一次路演,海尔邀请内部和外部的人当评委,评估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然后经过综合考量后得出竞标结果。竞单成功者将成为这个项目的“小微主”,然后组建自己的“小微”。海尔称这个模式为“官兵互选”。

“同时,“小微主”的人选也是动态调整的,通过用户评价,每一个“小微”成员都可能成为‘小微主。”王友宁补充道。

让用户考核“小微”

让员工有足够的创新激情,好的激励机制是重要的引擎。“海尔目前的所有考核都是基于是否以用户为中心。”王友宁说。

考核方式是“二维点阵”,有两条轴线组成一个坐标,横轴是传统的销量指标,纵轴是用户流量的价值。如果只有横柚的销量,没有与用户交互,就会认为这个“小微”不能给市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再者,海尔原来用的是内部360度考评,而“小微”化以后,用户参与考评。比如,抛给用户5个评价指标,让用户来打分。

目前,有一类“小微”已经从海尔内部完成孵化,直接剥离出去创业,经营上实现了完全独立核算;还有一类,是在内部独立核算,“而未来的目标是‘小微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创新体。”王友宁说。他所在平台上的“小微”,现在全部都实现了独立核算,“只有独立之后,每个人才会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

在海尔内部,“小微”的薪酬会从有客户预约,到有一定市场地位,乃至能吸引到投资,在不同阶段将获得不断攀升的利益分享。

当然,既然是创客,就一定会面临创新失败的风险。尽管海尔目前还没有宣告失败的小微项目,但其中有一些项目推进速度较慢。“当你达到一定利润目标时,就可分享一定收益。”王友宁说,如果用一定的机制来推着员工走,将潜力完全释放将会是超乎想象的。

如今,海尔已经有200多个自主经营的“小微”,并且已经有不少产品成功落地。每周、每个月,无论是在海尔集团内部还是小微平台上,都会定期举行经验分享会,不断地有“小微”分享他们与用户交互的宝贵经验。

现在,海尔“员工创客化”已没有内外部之分。外部优秀的创业者,如果有创客梦想,同样可以加入到海尔。对于完全从外部引入的独立创客,他们可以在海尔的平台上做大,海尔将实行持股或利润分享。

开放,决定着“小微”的生命力

事实上,海尔的内部平台是为“小微”吸引用户流量和全球一流资源而开发的,“小微”其实变成了接口人。小微实质上是基于用户交互的动态“资源组合”。因此,海尔的“小微”意味着价值创造的“新起点”和“资源的新组合”。而小微的实践,实际上去掉了层层束缚,自上而下地激发员工创造性,使得海尔变成了一个员工自主创业的新平台。

一个产品的诞生,需要集合很多资源去研发、制造,和用户交流;而一个产品的改进,也需要通过接口人将这些消息来回传递,从而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将这些需求转化成方案。

海尔内部有用户小微和节点小微之分,他们之间是市场关系。比如说,一同承接一个项目,提前约定好对应的不同目标,这个目标是大家一块儿来承接和实现的。如果承接了却无法胜任,那就不能在这个团队里生存下去。

“尽管有些残酷,但却激发了小微必须去创新的意识。”王友宁说。

作为海尔空气产业的“平台主”,王友宁的工作就是一方面吸引用户,同时又吸引资源。在这个开放性平台上,资源和用户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一个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里不光有海尔内部的人,外部的相关资源也可在此施展拳脚。

只有将平台开放,才能找到更有竞争力的资源。“海尔的制造业优势不能丢,现在要解决的是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放大我们的优势。”王友宁说。

实现这一切的深层意义,一如张瑞敏所说:“海尔向社会开放供应链资源,每一个供应商和用户都可以参与到海尔全流程用户体验的价值创造。”

猜你喜欢

海尔创客小微
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
海尔引领直驱洗衣机新趋势:直驱产能迈入千万级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海尔变革
创客
创客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海尔:世界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