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家公祭日看竞争中的智慧

2015-03-11王婕

中外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敌人战争竞争

王婕

2014年12月13日,经过很多学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倡议了近10年,我国终于迎来第一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二战设立公祭日,这是与国际对接的做法,但更需要注意的是:不仅是面对二战,人们面对战争和各类竞争时的态度和素养,都需要与国际对接,需要找到一条更适合当代社会和国际环境的道路。

战争中的竞争智慧

战争,是对人类自我控制能力的极致考验,无论公共管理者,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可以从人类面对战争时的智慧中汲取养料,找到在战争或各类竞争中利益最大化的智慧。

先讲一个奥修寓言中的著名故事。奥修曾讲过一个欧玛尔的故事,欧玛尔被奥修称为“伟大的穆罕默德·卡利法”。他与敌人争斗了30年,对方的首领非常强大,两方的战争几乎要持续一生。

后来,有一天敌人的首领从马上摔了下来,欧玛尔抓住机会率队控制住敌人,再一瞬间两人的战斗就结束了。但敌人做了一件事,向欧玛尔的脸上啐了口唾沫——欧玛尔哆嗦了一下,长矛停住了。

欧玛尔摸了摸脸上的口水,收起长矛对敌人说:“明天我们再开始。”

对方糊涂了。但欧玛尔解释:“我曾经起誓:自己应该不带怒气地与你作战。因为我们之间发生的不是普通的战斗,我对杀你一点儿都没有兴趣,我们都为了一个目标而战,但这个目标并不是私人性的,不是为了我们俩自己。可你啐我的时候,我的愤怒让我想杀你,这会让我们的斗争变成私人性的,也会让我忘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明天我们重新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战争极致的故事,关乎人在战争和竞争中的状态和成长阶段。

人在“战争”中的三个阶段

人在战争中的状态有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一个人经历了很好的训练,具有了良好的“军事素养”。但是,个体的“战争感”,与他是否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并没有关系。与战争有关的只是两个字:复仇。有退伍军人描述自己在战场上的状态:即使平时有些“怂”的人,在冲锋时看到战友一个个倒下,都能杀红了眼。这就是找到了“战争感”。复仇和愤怒乃至疯狂是个体战争状态的本质。哪怕一个人生活在和平年代,如果脑子里充斥着这种感受,那也是个具有战争感的人。因为,战争落实到个体层面,就是一种相互的复仇,战争不是艺术,而是愤怒。哪怕是发起侵略的一方,往往也带着这种状态。

而人在战争中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能够不带着怒气和复仇感作战。这对指挥员尤其重要,越是位置高、责任重的指挥员越需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因为对战时的军事指挥来说,最重要的反而就是“冷静”二字了。这样的好处是避免愤怒带来的视野狭窄,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迅速准确判断、游刃有余。如果一个人只是愤怒,却不冷静地去了解对手的客观情况,甚至可以说,这个人压根就没把对方当作敌人看待,对方只是个发泄愤怒的对象而已。

进一步讲,能否让自己进入第三个阶段,甚至是比作战胜利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对参与其中者的伤害。

要知道,战争是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故事。伤害的不仅是失败者,也是对获胜者个体的摧残。带着“战争感”作战,即使获得胜利,最后后悔的也一定是自己。

战争的极致,往往接近和平。所以《孙子兵法》把慎战,乃至不战和“全胜”当做至高的追求。

写在第一次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也写给某些不管在哪里,都常常轻率地找到“战争感”的人。

猜你喜欢

敌人战争竞争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敌人派(下)
他们的战争
感谢竞争
足够是够的敌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一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