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015-03-11石建玲吴西钊章方莉权兰菊孙锁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石建玲,段 恋,程 波,刘 珊,吴西钊,章方莉,权兰菊,孙锁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北京100088)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石建玲,段恋,程波,刘珊,吴西钊,章方莉,权兰菊,孙锁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北京100088)

摘要:目的研究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组织类型、炎症活动程度、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等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期间行胃镜检查的435例患者标本制成石蜡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慢性胃炎的组织类型、炎症活动度、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等病理变化,同时提取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有无HP感染。结果435例患者标本中,HP阳性为137例,阳性率为31.5%;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为40.5%,明显高于HP阳性率为19.1%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率随炎症活动度无、轻度、中度、重度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时H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滤泡形成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上皮化生的有无与HP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组织类型、炎症活动程度、淋巴滤泡形成等病理变化存在相关关系,当存在上述病理改变时,应高度警惕HP感染,及时进行检测和治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炎症活动程度 淋巴滤泡形成 肠化

(ChinJLabDiagn,2015,19:206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于1983年被澳大利亚学者沃伦(Warren)与马歇尔(Marshal1)首次发现[1],现代医学证明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之一。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435例胃镜标本进行HP检测,并结合活检病理报告,对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类型、炎症活动度、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等病理变化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病理形态结构有无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435例患者,其中男性247 例,女性 198例,年龄在18-87岁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所有病例均未接受抗HP治疗,无服用抗炎药物史,取材以胃窦为主。

1.2病理变化的诊断

对所取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制成病理切片,由2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病理诊断医生共同在显微镜下确定其慢性胃炎的组织类型、炎症活动度、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等病理变化。参照2000年5月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依据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将胃黏膜炎症活动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

1.3HP感染的诊断

对包埋后的胃黏膜组织进行DNA的提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的感染,以内参基因βactin Ct值<30且HP鉴定基因的Ct值≤35并且扩增曲线呈 “S”形为HP阳性的判定原则。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两样本率及多个样本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P感染与慢性胃炎组织类型的关系

435例标本中有137例为HP阳性,阳性率为31.5%,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为40.5%(102/252),慢性浅表性胃炎阳性率为19.1%(35/183),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4,P<0.05),表1。

2.2HP感染与慢性胃炎炎症活动程度的关系

炎症非活动、轻度活动、中度活动、重度活动的HP阳性率分别为11.9%(37/312)、78.6%(55/70)、83.3%(25/30)、87%(20/23),阳性率依次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P<0.05),表1。

2.3HP感染与慢性胃炎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的关系

有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的样本的HP阳性率为91.3%(21/23),无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的样本的HP阳性率为25.7%(106/41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表1。

2.4HP感染与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

有肠上皮化生的样本的HP阳性率为31.7%(45/142),无肠上皮化生的样本的HP阳性率为31.4%(92/293),两者相差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表1。

表1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比较

3讨论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澳大利亚学者沃伦(Warren)与马歇尔(Marshal1)发现以来,国内外对它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5],现代医学也已经证明,HP可以导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肠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粘膜相关性淋巴瘤(MALT)等疾病的发生[6,7]。但HP感染患者的胃粘膜的表现却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表现为慢性胃炎,少数表现为胃癌和粘膜相关性淋巴瘤;即使同是慢性胃炎的表现,但他们的病理类型、炎症活动程度、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肠化形成等病理变化都具有较大差异。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其感染呈全球分布。其感染率也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相关调查资料[8]表明:在世界各地普通人群混合年龄组的检出率从不到1%-79%不等,多数地区在40%左右。本文435例样本中HP的感染率为31.5%,这与焦春花[9]等对江苏南京地区2006年-2011年6年间106780例样本的29.5%的感染率相差不大;却明显低于曹彬[10]等报道安徽铜陵市城区居民80.55%的HP血清阳性率,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安徽地区的感染率较高[11]。本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阳性率(40.5%)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阳性率(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HP感染可以促进胃粘膜的萎缩。萎缩性胃炎表现为黏液腺体减少,被认为与长期持续性慢性胃炎有关。胡品津等[12]认为:早期根除HP 感染可预防萎缩性胃炎的形成。据国外报道[13],由于HP毒性产物的表达和胃酸减少等因素HP感染者每年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为1%-3%。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其外膜成分脂多糖(LPS)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症介质如TNF-α、IL-1、IL-6等[14],促进炎症的发生。HP的鞭毛蛋白也有协同作用,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并诱导细胞因子分泌[15]。本研究认为HP的感染率随炎症活动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率与炎症活动程度之间关系的文献报道较少,王吉耀[16]等随访调查发现HP持续根除组第一年、第四年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比例均显著减少,而HP持续未根除组第四年随访时活动性炎症比例明显增加。国外也有文献报道[17],根除HP能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HP存在于胃腔黏液内,一部分附着在上皮细胞表面,一部分穿过上皮细胞进入固有层,如果感染持续存在,则可导致固有层淋巴滤泡的形成。对成年人HP感染与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的关系报道也较少,我们调查发现HP感染率与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的有无也有重要关系,这与查健忠等[18]和Ba hu Mda G[19]对儿童HP的感染报道一致。

胃上皮发生类似肠上皮的改变即为肠化,肠化是一种很常见的胃粘膜病理类型,并可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HP感染与胃黏膜肠化的关系各家报道不一致。本次研究中,在有肠化和无肠化病理改变的两组样本的HP感染率相差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能认为HP的感染与肠化的有无是否存在相关性。胡晓立等[20]认为HP感染与胃黏膜肠化呈正相关;陈晓宇等[21]认为HP感染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中肠化的发生率存在地理性差异,肠化的发生除受HP的感染影响外,可能还受种族、气候、生活习惯等影响。

此外,本实验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直接检测HP核酸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进一步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感染的检测[22],国内外亦有用该方法检测HP的报道[23]。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HP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侵袭性方法和非侵袭性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W-S银染法的敏感性有一定的限制,而且该方法受诊断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法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其检测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的用药史、胃镜下取材部位、实验条件等均可能影响其检测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用药史;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方法,詹德法等[24]研究发现UBT值难以判断中度以上感染程度,能用UBT值预测胃炎程度仅为40%-50%,说明UBT值仅能反映尿素酶的活性。

总之,HP的感染与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当出现萎缩性改变、慢性胃炎活动性改变、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等病理改变时要高度警惕HP的感染,必要时进行HP的检测,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发云,杨真威,李国明,等.幽门螺杆菌与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5,32(11).

[2]胡伏莲.幽门螺杆菌研究从“认识”到“再认识”[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65.

[3]黄世桐,陈哲.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11).

[4]中华医学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17.

[5]赵亚军,于学文.幽门螺杆茵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的研究明[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236.

[6]Axon AT.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3,32(Suppl A):61.

[7]Brooks DJ.The early diagno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J].Ann Neural,1998,44(3 Suppl 1):S10.

[8]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J].中国医刊,2007,42(2):17.

[9]焦春花,林琳,陈晓星,等.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及其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2,38(24):2952.

[10]曹彬,杨文霞,朱琴芳,等.铜陵市城区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35(1):40.

[11]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l5(5):265.

[12]胡品津,王莉莉.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萎缩性胃炎形成和逆转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55.

[13]Kuipers EJ,Klinkenberg·Knol E C,Vanden.broucke·Grauls CM,et al.Role of Helicobacter PYlorf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rophic gastritis[J].Scand J Gastro.enterol Suppl,1997,223:28.

[14]Gobert AP,Bambou jc,Werts C,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heat shock protein 60 mediates interleukin-6 production by macrophages via a toll-like receptor (TLR)-2,TLR-4and myeloid diferentiation factor 88-independent mechanism[J].J Biol Chem,2004,279(1):245.

[15]Pena JA,Versalovic J.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decreases TNF-α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murine macrophages by a contact independent mechanism[J].Cell Microbiol,003,5(4):277.

[16]王吉耀,王瑞娟,徐永正,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J].胃肠病学,2003,8(1):25.

[17]Asaka M,Kato M,Kud0 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atrophic gastritis and gastric carcinoma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Eur J Crastroenterol Hepatol,1995,7(Suppl 1):S7.

[18]查健忠,戴星,李冰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54.

[19]Bahu Mda G,da Silveira TR,Maguilnick I,et al.Endoscopic nodular gastritis:an endoscopic indicat or of high—grade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nd severe gastritis in children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3,36(2):217.

[20]胡晓立,刘连沫,袁丰亮.老年人HP感染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J].黑龙江医学,2000,4:22.

[21]陈晓宇,施尧,彭延申,等.上海与阿姆斯特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萎缩与肠化的对比研究[J].胃肠病学,2000,5(1):42.

[22]罗炜,王慧,刘利冬,等.百日咳鲍特菌BP283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山东医药杂志,2012,52(3):5.

[23]石建玲,程波,刘珊,等.基于TaqMan探针的幽门螺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986.

[24]詹德法,徐克成.C一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elicobacter infection with chronic gastritisSHIJian-ling,DUANLian,CHENGBo,etal.(GeneralHospitaloftheSecondArtiuery,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of stomach HP infection with gastritis type,inflammation activity,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Methodsobserve 435 cases gastroscope biopsy from 2012 to 2013 by microscope.Determin gastritis type,inflammation activity,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Extract DNA and detect HP with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on PCR.ResultsIn 435 cases,137 cases were HP infection positive ,the positive ratio was 31.5%;Among the total ,the HP positive ratio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ses was 40.5%,of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was 19.1%.The forme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P<0.05);With the aggravation of inflammation the HP positive ratio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significantly(P<0.05);HP positive ratio of 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 cas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e 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 ones(P<0.05).Intestinal metaplasia h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HP infection(P>0.05).ConclusionHP infection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hronic gastritis type,inflammation activity and 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If there are above-mentioned pathology change,we should be care the HP infection extraordinarily ,carry out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 Chronic gastritis inflammation activity 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 intestinal metaplasia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石建玲,女,29岁,主管技师,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病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12-2069-04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含呋喃唑酮四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比较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