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发热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2015-03-10供稿张朋云刘双伟耿立峰ZHANGPengyunLIUShuangweiGENGLifeng

金属世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热量煤质硫含量

供稿|张朋云,刘双伟,耿立峰 / ZHANG Peng-yun, LIU Shuang-wei, GENG Li-feng

煤发热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of Calorific Value of Coal

供稿|张朋云,刘双伟,耿立峰 / ZHANG Peng-yun, LIU Shuang-wei, GENG Li-feng

作者单位:本钢技术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0

内容导读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收到基煤样的全水分、灰分、硫分、固定碳含量和氢含量与收到基煤样的低位发热量Qnet.ar的关系,得出全水分、灰分、氢含量以及固定碳含量是影响Qnet.ar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了Qnet.ar关于全水分、灰分、固定碳和氢含量的多元回归模型。为煤质检测结果的审核校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大量收到基煤样的煤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与全水分(Mt)、灰分(Ad)、固定碳(FCad)、氢含量(Had)、硫含量(St·d)有关,并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以下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它们对Qnet.ar影响的重要程度。

定性分析全水分、灰分、固定碳、氢含量、硫含量对煤发热量的影响

从全年的实验记录中抽取15组数据,包括全水分、灰分、硫含量、固定碳以及氢含量对应的Qnet.ar数组,分别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灰分是煤中不可燃的有害杂质,取15组灰分与煤发热量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将数据按照灰分由小到大排列,灰分含量由上至下依次增加,煤发热量逐渐降低,并且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煤燃烧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势必吸收热量,为不可燃物。笔者抽取了15组全水与煤发热量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从15组实验数据中发现,煤中水含量越高,煤发热量数值越低。

碳和氢是煤中的主要成分,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量。固定碳含量增加,煤发热量数值的趋势是增加的,煤发热量数值与固定碳有很好的相关性,固定碳是影响煤发热量数值大小的显著性因素。

氢含量也是如此,随着氢含量的增加,煤发热量数值呈上升趋势。

煤中的硫含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无关,而且煤中的可燃硫含量一般很低,只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的硫称为可燃硫;通过数据分析,没有发现硫与煤发热量之间有明显的线性相关。

通过对煤的低位发热量与全水分、灰分、固定碳、硫含量以及氢含量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随着全水分、灰分的增加,煤发热量数值呈下降趋势,而且线性很强;随着固定碳、氢含量的增加,煤发热量数值逐渐增加,线性也很强;硫含量与发热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因为这里的硫含量相对于其它成分含量而言要低,因此,对煤发热量的影响不明显。

定量分析全水分、灰分、固定碳、氢含量、硫含量对煤发热量的影响

在前面,我们定性分析煤的全水、灰分、固定碳、硫含量以及氢含量对煤发热量的影响,从中得到了这五个因素对煤发热量的一个大概的影响趋势。接下来,我运用相关性分析定量研究这五个因素与煤发热量的关系。

首先,画出这五个因素与煤发热量的矩阵图,如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灰分、固定碳与发热量的线性相关很强,但是全水分、氢含量和硫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为了防止水分、氢含量以及硫含量与其他三个因素有交互作用,所以,将这5个因素都带入相关分析,进行多元回归。

图1 五因素与煤发热量矩阵图

图2 煤发热量残差图

从图2、表1中R-Sq=91.7%可以看出,方程拟合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为91.7%,从各个变量的P值来看,常量、Mt、Ad、FCad、Had的P值小于0.05,在方程中的拟合很好; St.d的P值为0.493,比其他4个因素大很多,且远远大于0.05,不显著,即不是影响发热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去除硫含量重新进行回归如图3。

表1 自变量P值表

从图3、表2中R-Sq的数值仍然为91.7%不变,所有因子的P值都小于0.05, P值越小,表示风险越小,也就是结论越可靠。因此都是影响发热量的关键因素,最终拟合方程为:Qnet.ar= 5507-97.8 Mt-53.9 Ad+ 22.2 FCad+ 111 Had。

用拟合方程对发热量进行预测,预测与测量值的误差基本上在10%以下,拟合效果比较好。

结论

(1) 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收到基煤样的全水分、灰分、硫分、固定碳含量和氢含量与Qnet.ar的关系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拟合方程Qnet.ar= 5507-97.8 Mt-53.9 Aad+ 22.2 FCad+ 111 Had,建立了收到基煤样的低位发热量Qnet.ar关于全水分、灰分、固定碳和氢含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图3 去除硫含量后煤发热量残差图

表2 去除硫含量后自变量P值表

(2) 依据回归系数R-Sq=91.7%,接近1,拟合方程比较好。从方程中可以得出,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与全水分、灰分成反比例关系,与固定碳、氢含量成正比例关系;从回归分析的P值可以得出收到基煤样的全水分、灰分、氢含量以及固定碳含量是影响Qnet.ar的主要影响因素。

(3) 在日常的煤质检测工作中,可以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实际收到煤样的Qnet.ar进行预测,以便及时、准确地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避免了工作中的失误以及设备的系统误差。为煤质检测的结果审核校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张朋云(1966—),女,辽宁本溪,本科,煤化工工程师,1988年毕业至今一直在本钢技术中心铁焦室从事煤质分析工作,现任煤质组组长。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15.04.15

猜你喜欢

发热量煤质硫含量
曹家滩煤灰分和水分对发热量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多煤层复杂煤质配煤入选方案的研究
干熄焦烟气脱硫装置降低硫含量排放的工艺措施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电厂燃煤虚拟采样及发热量均值不确定度评定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enteral nutrition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莱钢3#750m3高炉降低生铁硫含量实践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岩矿中全硫含量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天然气发热量间接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初探